分享

什么是思维一体化

 阿里山图书馆 2015-06-29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学习辅导

 在学习《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的过程中,学员会反映出这样两种意见和情绪:一种意见认为《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这本书很难读懂,不得要领。另一种意见认为,《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博大精深,对自己的思考很有启发,也很有运用价值,甚至用“伟大”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来称赞它。

我认为这两种评价在态度上可能走向了极端。那些认为难以读懂的学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也没有找到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因而感到茫然。当然,也可能存在学习态度和学习决心方面的问题。而那些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并找到创造性阅读方法的人,就会越钻研越有深度,就会产生醍醐灌顶的感觉和通透,因而对《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给予了过高的评价。

其实,文化诊断学思考力教程是由《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和《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强化训练》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以阐述基本理论、解说主要方法、提出主要问题、给出解题思路为主。而《思考力强化强化训练》主要是强调基本功的练习,要求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强化学习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基础知识比较差,阅读《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有难度的学友;(二)运用能力比较差和悟性能力不足的学友。作为《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的学习辅导,以下几个概念,学友要认真对待,深入思考。

一、思考力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指出,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思考力水平取决于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程度、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程度、思维的对象化能力三个方面。其中,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是由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思维速度的统一性决定的;思维方式的完善性是由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统一性程度决定的;思维的对象化能力是由知识量的大小、价值方向、着力点的把握方法决定的。

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程度,决定了对事物认知的科学程度;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程度,决定了对事物把握的合理性程度。并且,思维体系的完整性程度直接决定着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程度。

文化诊断学指出:思考力也是矢量,同样遵循力学原理,决定思考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大小、方向、着力点:其大小取决于思考者的知识和信息量;其方向取决于思考者的价值目标和思考的集中性;着力点取决于思考的技巧,即对思考对象关键环节的把握能力。这三个基本要素与人的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人具有个性特征的思考力体系和思维方式——也就是思维的对象化能力。为了使理解更加直观,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来表示:

思考力=思维体系完整性+思维方式完善性+思维的对象化能力

思维体系的完整性=思维深度+思想高度+思维广度+思维速度

思维方式完善性=科学思维水平+价值思维水平+应变思维水平

思维的对象化能力=信息量的大小+思考的方向+思考的着力点

在这里,“=”并不是完全数学意义上的定量相等,而是结构关系式中的“合成”关系,是定性意义上的;“+”也不是完全数学意义上的相加,而是定性意义上的统一,属于结构关系式中的“合力”概念。

二、思维一体化
人的创造活动离不开思考和思维。同样,人的思维活动也是在创造活动中不断发展的。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思维方法是为创造活动服务的。离开了创造活动的需要,也就离开了对思维方法的需要,如果思维方法不能纳入创造力体系和创造活动的需要,那么,琳琅满目的思维方法将失去它们的运用价值。

任何创造活动,围绕着创造目标都相对独立的形成了创造力体系,通常,这个创造力体系包括:首先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其次需要有可行的方法,第三需要有效的组织方式,第四需要有能满足创造活动需要的资源配置。《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指出:作为一项创造活动,必须把这些因素进行有机整合,以矛盾的对立统一方式中融入到与现实环境的互动关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创造性的结果。这个整合在运作体系上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目标合理性:没有合理目标的盲目活动不能称之为创造活动,目标不合理整个活动都不具有创造的价值,从而也就失去了文化合理性;

(二)方法可行性:仅仅有理想的目标,没有实现它的可行性方法,这样的活动不会导致现实性的结果,因而注定了活动的失败;

(三)组织有效性:有了目标和方法,还必须形成有效的组织方式。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创造活动都是处在一定的组织方式中得以实现的,即使单个人的活动,也直接和间接的涉及到组织方式,并受到所处组织关系的制约;

(四)资源配置科学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失去了必要的资源配置,任何宏伟的计划都是纸上谈兵。

如果目标不合理,就很难产生可行性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可行,就不可能构建有效的组织方式和执行体系;如果组织方式不合理,就很难科学配置资源;如果资源配置不科学,就达不到良好的执行效果……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执行)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这些内容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构成了运作上的一体化关系。思维是存在的反映,思维对这种一体化关系的把握程度,就是文化诊断学所说的思维一体化水平,对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称为一体化思考。

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过程,如果没有思考力水平,就很难具有创造力水平。思维一体化水平是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完善性的具体反映。如果缺乏必要的思维一体化水平,说明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完善性存在缺陷,那么,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就会产生认识上的盲目,操作上的紊乱以及资源配置上的浪费。例如,人们经常出现的顾此失彼、眼高手低、事后诸葛、纸上谈兵、执行力不足等现象,很多情况下都与思维的一体化水平有关。思维的一体化水平越高,则目标的合理性程度、方法的可行性程度、组织的有效性程度、资源配置的科学性程度就越高,其整合效果就越好。因此,思维的一体化程度不但是一个人思考力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决定一个人创造力水平的关键。

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水平,必须提高思维的一体化水平,要提升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必须对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进行有机整合。《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用81个逻辑环节建立了一套分析整合机制。而要想达到对这套逻辑机制的灵活运用,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相对思维的一体化而言,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就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元素,思维在进行一体化思考的时候离不开综合运用这些元素,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思维就不可能在一体化水平上运作。犹如舞蹈演员要表演出优美的舞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动作一样,只有在基本动作的合理组合和明智选择基础上,才能表演出优美的节目。通常意义上,这些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包括:直觉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

当然,仅仅懂得这些思维方法,如果不能将这些思维纳入思考力体系,不能形成思维的一体化,那么这些思维方法将成为一盘散沙,失去了它的创造灵性。犹如舞蹈节目的创意和主题决定了对基本动作的选择和运用一样,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将赋予这些基本思维方法创造灵性和运用价值。因此,一个人对基本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他的思维一体化水平,一个人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决定了他对基本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力。以下我将从思维一体化需要上,简单介绍这些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三、直觉思维
没有经过深刻的理性分析和严格的逻辑推理就对事物做出判断——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根据经验和感觉迅速地对问题作出判断,猜想、设想的一种思维方法,或者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和“预言”等。这种思维方式具有简约性、经验性、主体性、创造性、灵活性的优点,但也有模糊性、偶发性、盲目性、不可靠的缺点。有很多直觉思维导致了发明和发现,同样,也有很多的直觉思维产生了固执和荒谬,甚至导致了迷信和迷乱。

无论是平常的生活还是严肃的科研,人们都离不开直觉思维。如果任何事情都需要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证明才能得出结论,那么,这样的工作和生活不但太累,而且会降低判断的速度,这是一种思维僵化的表现,甚至是一种愚蠢的表现。当然,人们更需要理性分析,如果任何时候都采取直觉思维,否认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那么人类的思维不但会逐渐退化,直觉思维导致的荒谬性将会毁灭文明社会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必须将直觉思维和理性分析有机结合在一起,思维方式才可能得以不断的完善。

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提升思维一体化水平主要是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人们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以及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完善性,但是,在思维的一体化整合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运用直觉思维。如果没有直觉思维能力,就会降低思维的速度,阻碍思维对各逻辑环节的有效整合,从而也就降低了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因此,直觉思维是提高思考力水平的一项基本功,在建立一个人的思考力体系和完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比如,目标合理性对于提高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要达到目标合理性,除了进行内因、外因、和内外统一性分析外,还需要进行价值平衡分析。在进行价值平衡分析的时候,需要不同程度的运用直觉思维,如果没有直觉思维能力,就很难对价值平衡做出裁量,那么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就会失去文化融合能力。同样,在提升思想高度和延伸思维广度的训练中,也需要不同程度的锻炼直觉思维能力。《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通过81个推理环节达到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有机整合,从而在思维一体化过程中形成对各种思维方法的合理排序和有机统一。其中,如果直觉思维发挥得出色的话,思维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思维一体化的整合速度,也能提高思考的质量。反之,如果离开了直觉思维,思考就会变得机械和僵化,也会丧失思维的创造力。因此,锻炼直觉思维能力对于提升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样,思维的一体化对一个人充分发挥和锻炼自己的直觉思维能力具有指导和驾驭作用。比如,什么地方应该运用直觉思维,如何避免直觉思维可能产生的固执、狂妄、盲目和冲动等等,思维的一体化能够使各种思维方法在运用上实现优化组合,形成思考的集中性和一致性。如果把思维的一体化比作一辆奔跑的汽车,那么直觉思维则是构成这辆汽车的零部件之一。没有整个汽车的设计需要和制造需要,零部件的存在毫无价值,同样,没有性能优良的零部件,也将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性能。因此,必须用思维的一体化能力驾驭直觉思维能力,才能避免直觉思维带来的荒谬性,直觉思维才能够在一种恰当时机和适度环节上发挥合理作用。本文作为《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的学习辅导,在这里,我们只是强调直觉思维是提高思考力水平的一项基本功,关于直觉思维的锻炼方法和具体运用,我们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做重复阐述。

四、系统思维
在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过程中,系统思维是运用最普遍的思维方法之一。系统论认为,每一个系统都由各种各样的因素构成,要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并发挥最好的作用或处于最佳状态,必须对各要素考察周全,并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系统思维是以系统论为指导的一种思维方法,主要采用整体性、统一性的方法分析事物的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从大局出发调整或改变系统内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要想提升思维的一体化水平,首先必须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有深刻和全面的分析,这是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在相关事物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才可能形成创造活动过程中的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指出,要想对事物达到最深刻和最全面的认识,必须掌握存在根模式理论和时空扫描技术。在时空扫描过程中,系统思维是其中最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离开了对系统思维方法的熟练运用,时空扫描很难顺利进行。因此,系统思维是思考力训练的一项基本功,掌握了系统思维方法能够使时空扫描更加准确具体,从而有利于拓展人们的思维深度,提高思维的一体化水平。

但是,事物有系统性的一面,也有混沌性、非系统的特征,如果处处事事都用系统论指导自己的思维,把系统论绝对化,思维就具有封闭性、单向性、僵死性。关于系统思维的方法,可以查阅到很多的资料,其传播也很广泛。而关于非系统思维的方法,很多人不太重视。作为在线学习辅导,在此我对非系统思考做一些简单介绍。

非系统思考法以非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对原事物进行非系统化的分析,把旧系统在结构上进行改版,如:伸一伸、减一减、拉一拉、增一增、反一反、加一加、动一动……等变化,以求创造出新的性质和功能。非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

(1)整体分解律:系统分解后,部分的功能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整体的功能。

(2)功能结构律:为达到某一功能,可以选用不同的元素和层次,通过伸、减、拉、增、反、加、动等各种方法,进行结构重组,产生新的功能。

(3)矛盾内耗律:竞争、矛盾对抗等等,既能导致有序,也能导致无序和内耗。一般来说,系统的有序化程度较高,而非系统其无序化程度较高。

所谓非系统思考,即对原系统进行反常规变异和反原态改造,有时只是一点点变化就能引起质变。它包括:移植、缩减、颠倒、求异、逆向、反向、还原、对应、离散、分解、类比、相似、增加、分割、破坏、退化、无序等各种方法。相对于原系统而言,某一元素或结构的变化,都将可能引起系统的整体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意象”或系统。非系统方法首先对原系统“一分为二”,然后在新的方法上“合二为三”,从而产生新的系统和功能。因此,非系统思考最终又形成了新的系统思考。在创造活动中,必须把系统思维(非系统)和直觉思维等其他思维方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不断完善。

思维在一体化过程中根据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需要,整合了各种思维方法,其中包括直觉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这些方法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思维的一体化关系中形成优化组合,并在优化组合的制约关系中决定了对系统思维的运用程度和运用水平。因此,系统思维是锻炼思维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功之一。文化诊断学在拓展思维深度的训练中,特别重视对系统思维的学习和训练,关于系统思维的学习和运用,《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中有具体案例和实操方略,在此不做过多论说。

五、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指以矛盾运动为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它是一种与形式逻辑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在形式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辨证思维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矛盾的眼光来看问题,它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方法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

由于矛盾运动具有普遍性,因此辩证思维也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事实上,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就是思维大整合的水平,离开了辩证思维谈不上思维整合,从而也就谈不上思维的一体化。例如,在目标合理性分析中需要通过辩证思维分析事物之间的矛盾性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性,并且需要通过辩证思维融合它们之间的矛盾;在方法可行性分析中需要通过辩证思维方法确定着力点,并通过辩证思维融合各种矛盾的力度、适度和量度关系;在组织有效性的分析中,辩证思维更是发挥一个人智商和情商的重要思考方法。因此,在文化诊断学的思考力训练中,辩证思维作为一项基本功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不能因为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就把它推上至高无上的神坛,辩证思维方法也需要与其他思维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建立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辩证法在某些国家曾经成为“圣经”,或者成为一种“国家诡辩论”,导致用“辩证逻辑”否定形式逻辑的现象,这种不良的文化残余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引导人们进行思想高度训练的时候,曾经特别指出了这种荒谬性,并对其中的不完善性加以了必要的改进。

形式逻辑是进行概念、判断、推理的基本思维工具,一切思维都必须遵循这些基本的规律和法则。辨证逻辑也应该遵循这些基本的逻辑规律和法则,否则就会产生思维混乱,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诡辩思维。目前的教科书和辞书上,辩证逻辑公式通常被写作,A是A,亦是非A。而事实上,这是诡辩逻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辩证逻辑。

这种诡辩逻辑公式与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构成了对立,必定产生这样的思维混乱:如果承认了形式逻辑公式的科学性,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辩证逻辑公式就违反了思维的基本规律;如果承认了这种辩证逻辑公式的科学性,那么形式逻辑就不能成立,并且诡辩思维和辩证思维也就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差别。对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这种不一致性,有一些教科书中进行了一些没有说服力的解说,认为:形式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的法则和规律,辨证逻辑是关于思维内容的法则和规律。这种解释似乎确认形式和内容可以自相矛盾,一旦形式与内容可以自相矛盾,并且辩证逻辑公式可以写成诡辩逻辑公式,那么各种诡辩论就有了广阔的市场,人们也将无法从形式上识别形式逻辑、辩证逻辑、诡辩逻辑三者的真假和差别。为此,文化诊断学将辨证逻辑的公式改写为:

AA,不是非A;当且PAB,不是A
“当且P”表示认识角度、条件、环境、事物的多面性等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通过P这个相对性条件,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之间不但是统一的,而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在辨证逻辑中,AAA是非A,或者AB,等等,这些判断是否成立,关键取决于P的具体性。如果离开了P这个相对性条件,辩证逻辑就不能成立,

辩证思维强调通过对立统一来调和事物的矛盾性,具有不同思考力水平和理解力水平的人,其调和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种调和不但取决于具体条件P,也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然而,很多人在思维方式上完全忽视了形式逻辑的合理性,片面强调了辨证逻辑,用辨证逻辑取代形式逻辑,并且撇开条件P谈辨证逻辑,从而把辩证思维和诡辩思维放置在同一层面上加以使用,这是对辨证逻辑的一知半解。考察其中的原因,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混淆了辩证逻辑公式和诡辩逻辑公式导致的。

那么,如何把握这个“P”?如何掌握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之间的统一关系和转换关系?我们认为,只有提高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只有在创造活动过程中通过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等这些相对性条件,才能准确的加以把握。关于辩证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有很多具体阐述,在此不详细展开,下面我简单介绍逻辑思维。

六、逻辑思维
这里说的逻辑思维指的是形式逻辑。逻辑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即使是最自由的直觉思维,其中也不同程度的有着逻辑思维的成分。简单的说,逻辑思维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出物质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主要方法有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等。逻辑思维要求思维必须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这四条规律能够确保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的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可论证性。

逻辑思维也是提升思维一体化水平的基本前提,思维离开了逻辑的合理形式,就很难产生合理的内容。但是,形式逻辑本身遵循线性逻辑,属于直线逻辑。然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且是矛盾运动的,世界的这种普遍联系性和矛盾运动性要求思维必须具有进行多线逻辑的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在多线逻辑思维过程中化解思维的矛盾性,否则就会导致无穷无尽的二律背反。因此,形式逻辑必须与辩证逻辑相结合,并能够在真理结构中达到两种逻辑形式的相互转换。

在历史上,由于割裂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相的有机联系,思维不能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之间相互转换,导致的荒谬不计其数。例如,战国时期名家提出了许多诡辩命题,“白马非马”、“鸡有三足”、“孤犊无母”、“白狗黑”等等,20世纪3040年代,苏联把形式逻辑当作形而上学来批判,并把辩证法当作惟一科学的逻辑,在此影响下中国跟苏联一样,贬低形式逻辑造成了诡辩论的盛行。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出现的数理逻辑,在20世纪50年代被视为为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服务的伪科学。

躲在书斋里或者违背实践原则封闭的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人类争辩了几千年也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但是如果回到实践活动中,回到创造活动的需要过程中,这种矛盾很容易得到融合——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创造活动中产生的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要求中,形成了对思维一体化的需要,而思维的一体化水平不但决定了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运用和取舍能力,而且自觉和不自觉的产生了二者之间的转换,从而有效的克服了二律背反现象。因此,逻辑思维能力不但制约着一个人的思维一体化水平,思维的一体化水平也决定了对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运用能力和转换能力。

七、科学思维

八、价值思维

九、应变思维

十、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思维形式,并且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参杂在所有的思维方式之中。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性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观念间的类属和类比关系进行的,通过独具个性的特殊形象来表现事物的本质。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通过“象”来构成思维流程。形象思维不仅仅运用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想象性、模仿性、类比性、直接性、敏捷性、创造性、情感性等特征。

围绕着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思维在一体化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直接性、经验性、跳跃性、敏捷性、创造性能大大提高思维速度和思维的整合效率。但是形象思维的粗略性、非逻辑性、模仿性往往会破坏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形象思维必须与其他思维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才能扬长避短。

思维的一体化过程围绕着目标需要形成了对各种思维方式的整合,任何思维方法都只是构成这个思维整合过程的一部分。各个部分的有机组合不但形成了整体,而且,整体一旦形成自我本质,就会产生一种规定性力量,对部分的合理性做出规范和裁决。因此,作为一项基本功,形象思维和其他基本思维方法一样,它们各自的思维水平决定了思维的一体化整合水平,思维的一体化水平反过来又决定了对它们各自的运用水平。关于形象思维的训练方法《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有相关阐述,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十一、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常常以某个目标或事物作为核心,然后根据事物的相关性扩散开来进行思考,因此,发散性思考具有多样性和多面性的特征。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延伸思维的广度和拓展思维深度,在文化诊断学进行拓展思维深度和延伸思维广度的训练项目中,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文化诊断学的时空扫描中,发散思维需要得到充分运用,否则,离开了发散思维时空扫描就丧失了它应有的诊断能力。

由于事物在横向联系上具有普遍联系性,在纵向联系上具有无限可分性,发散思维容易使思考失去目标、迷失方向,它常常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使思维成为一团乱麻。因此,发散性思维必须纳入思维一体化体系,才能够合理的把握思维的发散方向和发散程度,使思维的发散与思维的集中始终围绕着需要来进行。如果没有思维的一体化驾驭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就会犹如一匹脱缰野马,导致思考因为一种无边的迷失而痛苦的挣扎。

十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和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探索。通常,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令人惊喜的奇迹。例如“司马光砸缸”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怀疑性、反向性、异常性、新颖性特征。思维在进行一体化整合过程中,合理运用逆向思维会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大大提高思维的一体化水平。

其实并不存在一种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滥用逆向思维,任何时候都抱着怀疑态度,就会破坏思维的一体化水平,降低思维的整合能力,导致创造能力的丧失。

十三、思维的创造性发挥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是提高思考力水平的基本功,当您掌握了这些基本功,再进行思维一体化训练,这时,建立思考力体系和完善思维方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对于思维一体化过程来说,这些思维方法都非常重要,并且,这些思维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必须相辅相成、优化组合,不能因为一种思维方法的重要而形成对另一种思维方法的排斥。比如,如果缺乏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不但会降低思维的一体化速度,思考也将会变得僵化和笨拙。反之,如果过分强调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而排斥其它思维方式,思考就会失去严谨性,并且因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而变得不可理喻,甚至出现迷信和各种荒谬的认知现象。同样,如果缺乏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水平,思维缺乏严谨性自然不必细说,而且直接制约了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思想高度,也就谈不上思维的一体化水平,更谈不上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相反,如果过分强调逻辑思维而排斥其它思维方式,那么一个人的认知就习惯于咬文嚼字,死扣逻辑,钻牛角尖,认死理,思路也就会变得非常狭窄和僵死。如果缺乏系统思维水平,一个人的认知就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思维深度也很难得到拓展。过分强调系统思维而排除其它思维方式,思维很容易出现封闭现象,思维广度也得不到合理的延伸,出现思路中断现象。如果缺乏发散思维水平和逆向思维能力,思维就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思路也不能充分展开,反过来,过分强调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思维就会迷失在无边的思索和无尽的怀疑中失去创造的价值。价值思维也是这样,如果缺乏价值思维人们难以对事物的合理性做出正确判断,容易混淆善恶标准导致价值迷失,反之,过分强调价值思维或者说价值思维失去了科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就会出现主观盲动性,价值判断就会因为缺乏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知失去合理性。对于应变思维,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就会成为俗话所说的“书呆子”,但是,应变思维必须建立在科学思维和价值思维的基础之上,否则应变思维就会变成“小聪明”……这些基础性的思维方法相辅相成,相互组合,并且在思维一体化过程中得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和思维方式的不断完善。

如果对这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加以不同程度的运用,可以派生出更多的思维方法。根据它们的适度各自在正、反、合的意义上加以运用,会产生27中各具特色的思维方法。如果根据运用的力度,各自在高、中、低层次上加以运用,可以派生出81种更细致的思维方法。如果把这些思维方法结合应变需要加以不同的组合,会派生出更多的思维方法。

方法具有多样性和派生性,只有把握了根源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方法的多样性和派生性。如果仅仅孤立的教授一些思维方法,缺乏对思维一体化水平的提升,这些所谓的思维方法可能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是一堆没有运用价值的废品。如果形成了思维的一体化整合,那么在创造活动需要的推动下,人们不但会主动寻找思维方法,也会创新和创造出更多的思维方法,并将哪些杂乱的思维方法纳入属于自己的创造力体系。因此,文化诊断学不主张在抽象意义上细分这些思维方法,而是主张首先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方法,在根源和根本上抓住其精髓,然后根据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思维一体化整合需要,加以灵活运用和自由发挥。

这里介绍的一些思维方法是提高思考力水平的基本功,思维一体化则能使它们在一种创造性活动中得到灵活运用。也就是说,前者是从基本功的角度上把握思维方法,后者是在运用角度上把握思维方法,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水平,必须从掌握这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提高思维的一体化水平两方面同时进行

总之,获得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的提出问题;增强思考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主动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

                    曹政钧 
                    曹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