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是为将来自己享福

 长青一片清馨 2015-06-29

 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这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才能形成很好的教育合力,这一点也是达成共识的。但不能不说,社会对教育不负责任,学校对教育又有诸多的偏颇,家庭教育存在着零教育,甚至是各种畸形教育、负面教育。所以中山樵从今天起,想和家长系列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这是一封学生的来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妈妈总是让我好好学习,长大考一个好大学,将来自己享福。不用像农民那样耕地。

  这里涉及到的就是理想教育,也暗含着人生观的教育,看后感觉一丝可怜,可悲,可怕。

  首先从读书目的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导向。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过去讲: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固然有许多的局限性,但也鲜明的昭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自己享福,而是利他性。如今读书的目的,虽然不能以“仕途”论,但最起码也应该是通过修行自己,心系民族,造福社会。

  其次从树立正确人生观这一角度来说,很明显,是一种严重的利己主义。读书只为自己,为自己有福可享。如果读书均如此,社会如何才能进步。孩子在信中所言,其所行是严格按照父母教化走的,在这种基调上发展起来的孩子,会成为目光短浅,视野狭隘的利己主义者,甚至是劳动人民的盘剥者,这就是这个问题的可怕性。

  再次,如此教育,会让孩子很容易失去学习动力。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一是让孩子走向罪恶,二是让孩子感觉到困惑,无法勾画出自己的人生蓝图。记得一个孩子说过:农民有什么不好,现在都机械化了,四季有两季闲,国家又有补贴,又不交皇粮,又不纳税。农民很好啊,打打麻将,喝点小酒,日子多好,为什么不让我当这样的农民呢?于是我们不能不说,我们如此的理想教育是失败的,也是可悲的,让人感觉到可怜。

  “不用像农民那样耕地”,这句话,如果不按家长的初衷走,应该还算是一个比较正确的理想教育。家长耕地很辛苦,我们如今的劳作方式虽然多数告别了“曲辕犁”时代,但我们仍然不够潇洒。除了改进耕作方式,还应该有像袁隆平那样致力于品种改良的人,实现“禾下乘凉”的梦想。那么孩子你努力读书吧,以解决这些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造福苍生。那么这种理想教育倒是能够让孩子充满责任感,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感。

  所以请家长慎言,慎教,慎行,让自己的孩子的理想崇高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