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格拉底,耶酥,屈原和管仲

 wlr6688 2015-06-30

2015-06-21 08:20:35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1030 次 | 评论 0 条

   端午节,谈谈屈原,谈谈诗,也谈谈哲学,

   哲学包括三个基本问题: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社会是什么?中国讲“三生万物”,即天地人衍生万事万物。而中国的哲学“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哲学家就是用生和死诠释着哲学。

                                   屈原投江

   中国的端午节,那个跳进汨罗江2000多年屈原又回来了。正如,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

   屈原(前340—前278)是一个诗人,写下千古传诵的《离骚》。诗人是哲学家。但真正成就屈原的,是在他的祖国楚国被白起带领的秦兵灭亡的那一刻,他跳江而亡。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人们纪念屈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以死保持清白之身的高洁,理想信念至死不移的人生哲学。

                                   苏格拉底毒酒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前399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他的学生。

   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说:“认识你自己”。他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苏格拉底被推崇为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因为他触及到了“生”和“死”这一人生最要害的问题,是人类的天问,也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苏格拉底最精彩的人生和哲学,是他的死亡。本来,他可以妥协,交纳赎金后离开,但他固执地选择了死亡,喝下了赐给他的那杯毒酒。他把哲学推到了最高峰。

        死亡关头,苏格拉底想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哲学问题?探索到了什么真理?苏格拉底并没有系统讲出来,只有申辩时的只言片语。但哲学家就能够深入到苏格拉底的灵魂深处,来回答生和死的根本问题。后来的每个哲学家都试图通过苏格拉底来回答他们的哲学难题。

       雅斯贝尔斯在《大哲学家》中详细复原了苏格拉底之死的哲学天问。

       苏格拉底之死的画面乃是处在“无知”之中的怡然镇定的情景,其内心充满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自信。

   所有对死亡的谈论,都是以无知作为其基础和终结的。苏格拉底思考这样的问题:惧怕死亡的人,令他们自以为知道那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或许死是最大的快乐,但是他们害怕它;就仿佛他们已经知道了,死亡乃是最大的不幸似的。仔细考虑死亡的可能性不外乎:或者死亡跟虚无一样,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感觉,就好像一场没有梦的睡;人的一生好像还没有一夜美美的睡眠长。或者,死亡是灵魂移到其他的地方,在那里聚集了所有的死人,由公正的法官陈述真理;在那里可以遇见由不公正的判决而被判处死刑者;在那里继续生活的人以对话的方式仍然在不停地探寻这样的问题:谁是智者?因为可以跟最优秀的人交谈,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无以言表的快乐。死亡究竟会怎么样;对一个好人来讲,不论活着的时候还是死亡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不幸。

                                   耶稣受难

   苏格拉底坦然地喝下赐给的毒药,他死了,哲学诞生了。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苏格拉底是不是基督耶稣的原型。因为耶稣以其受难成就了基督教。基督教的圣物就是耶稣受难的十字架。而耶稣是否确有其人,至今仍是一个谜。

       苏格拉底制造了重要的轰动事件,有些人开始赋予和阐述他的思想,虽然他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学说,也没有创造什么体系,但希腊哲学史上最为炽烈的运动由他引发,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对苏格拉底各不相同形象的描述隐藏了他的真实性,而真实之光却也在这些描述中闪烁着,哲学家们都把苏格拉底看作哲学家理想的化身,即使是他们观点各异,相互为敌。

       18世纪70年代的威廉?佩利在《基督教证明一览》一书中,把苏格底与基督联系起来。他说:“如果苏格拉底宣称将在雅典向公众展示奇迹,他的追随者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往希腊推广他的教义。更具体地说,这个任务证实了人类从权威那里获知的一切。因此打下了这个教义系统的基础,这个教义已经散布在世界的绝大部分角落,那么我会相信这个证言”。

       雅斯贝尔斯直接写到了苏格拉底对基督教的影响:“教父们把苏格拉底的名字看作是伟大的典范,把他看作是基督教的殉教者的先驱,苏格拉底也为了他的信念而死,也像他们一样被指控背叛了对传统的神的信仰。还有更甚者,把苏格拉底与基督相提并论。把苏格拉底与基督联合起来反对希腊的宗教。‘只有一位苏格拉底’。奥利金看到了苏格拉底与耶稣的共同之处。苏格拉底对无知的体验乃是信仰的准备工作。苏格拉底的自我认识实际上是向对神的认识之路。苏格拉底看到了,唯有依靠纯粹的精神,不被尘世的激情所污染,只有这样的人才敢于接近神。他承认自己的无知。从他的谈话中我们得不到有关至善的明确描述,因为他在各处只是激励别人,与人辩论,之后重又推翻。所以每个都能从苏格拉底那里各取所需。”

                                绞刑架上走下来的管子

       关于生与死,管子比西方任何一位思想家都有最权威的感悟。因为他是一个经历过生死抉择的人。

       司马迁《史记?管婴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当时,管子曾经面临三次被杀和自杀的纠结之中。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继承位,管子是公子纠的门人,曾经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带钩。小白咬破舌头,摔下战车,装作中箭才活下来。管子是公子小白的杀身仇敌,小白当政之后,当然必杀之而后快。小白当政之日,就是管子遭杀之时。果然齐国的使者很快来到鲁国,要求鲁国杀了公子纠。但是要把管子带回齐国,由齐恒公小白亲自斩杀。和管子一起跟随公子纠的召忽为主人殉难自杀,以求忠诚。管子本应效仿召忽,一起自杀殉难。鲁国的谋臣施伯认为管子回齐国一定不会被杀,反而会受到重用,对鲁国是威胁,就劝鲁国国君杀掉管子,以绝后患。

       当时的情景,都是命悬一念,命悬一线。管子会有什么样的生死搏斗呢?他施出计谋,脱离死神,目的就是“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管子、召忽、鲍叔当初三人仕齐,鲍叔佐小白,管子、召忽佐公子纠,《管子?大匡》曾记录三人一段对话。管子说:“天下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召忽曰:“百岁之后:吾君卜世,犯吾君命,而废吾所立,夺吾纠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兄与我齐国之政也,受君令而不改,奉所立而不济,是吾义也。”管仲曰:“夷吾之为君臣也,将承君命,奉社稷,以持宗庙,岂死一纠哉?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

      这就是管子的生死哲学。死是无奈,死不可怕,但有生的希望就要搏取。死,就是失去了现实,失去了存在,失去了世界,即使有生死轮回,生命也无法挽回,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不存在了。生,活下来,活着,人才有存在,才有时间和空间,才有“功名”,才有“天下”。

      在这段生死经历中,还有一个人物——鲍叔牙。他用诚意说服齐桓公小白抛弃前嫌,不杀管子,重用管子,设计把管子从鲁国救回。管子的生,鲍叔牙要付出代价。他把地位、名誉、财富等等让给了管子。如果管子死,这些就都他的。在管子的生死关头,鲍叔牙也要心灵博斗。

       殉难壮烈,救赎崇高,壮烈和崇高,都是人生的极致。

       管子是一个绞刑架上诞生,回答过生死天问的哲学家。

       杀身成仁,苏格拉底以他的赴死成就了古希腊沉甸甸的哲学,他也被奉为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死的成功。他用死亡策划和完成了他的人生和哲学答卷。

       管子选择了生,也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下了英名,也留下了思想。

       管子和苏格拉底关于生和死的哲学讨论,是哲学最丰厚的遗产。

[链接】

  端午节到了,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他是楚国贵族,爱国但被排挤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离骚“是千古绝唱。屈原不入俗,一世高洁,但最终没有挽救楚国,历史功绩不多,是一个悲剧人物。

  中国以节日纪念的还有另一个先秦人物,即介子推。寒食,传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当然中国纪念最隆重的先秦人物是孔子。没有节日纪念,但自汉代儒家独尊,孔子就成了至高无上的人物。其实,孔子并没有什么历史功绩,学术上也是平平,但统治者就需要这么一个无所成就还忠心耿耿的偶像,孔子就成了圣人。

  我认为,中国最值得纪念的先秦伟人是妓院里供奉的管仲。

  管仲初称为官妓制度的创始人,他将齐国宫廷里的宫女放出宫,安排到宾馆里,去接待过往客商。旧社会中国的妓院都挂管仲像,称其为祖师。也表明妓院也是官办,是有历史有来头的,不能有偏见。

  其实,管仲者是中国最应该值得纪念的先秦伟人。

  国家这个概念是管仲创造的。管仲之前是贵族分封,管仲创造了大一统、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民主法制和市场经济这五项现代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现代国家的五项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官员应该纪念管仲,因为他首创国家行政体制,我们现在从中央到省、市、县、乡的行政体制是管仲开创的。行政体制的官员不再由贵州世袭担任,而是选贤任能,这才有了官员这个社会阶层。

  中国的文化读书人应该纪念管仲。因为《管子》一书是人类现在最早的第一部书籍。从学术上划分,《管子》是人类第一部哲学著作,第一部经济学著作,第一部政治学著作,第一部法学著作,第一部军事学著作。因此,全世界的经济学界、法学界、军事学界都应该纪念他。管仲还最早提出了“民体以为国”、“以人为本”、“以法治国”等系统的民主法制理论,政治学界、民主派,都应该纪念他。

  教育界应该纪念管仲。他提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理念,实施了职业教育。这也是人类最早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音乐界应该纪念管仲。他最早记录了中国的五音律,即宫、商、角、微、羽。

  数学界应该纪念管仲。乘法九九表,最早就记录在《管子》一书里。

  中国的农民应该纪念管仲。因为管仲是第一个实施土地改革的人,实施均地分力,将土地按照人均标准分配给农民。

  中国的国有企业应该纪念管仲,因为管仲是第一个实施盐铁专营和建立国有企业制度的人。

商人应该纪念管仲。他是第一个提出士农工商,将商人这个阶层独立出来,并给以优待的人。

  管仲不只是学术理论上建树开创甚多,而且国家治理业绩卓著。他治理齐国四十年,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开创春秋首霸。

  不只是中国人应该纪念管仲,全世界都应该纪念他。因为他是人第一位思想家,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开创性的地位。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开创人类文明。而居于第一位的是中国的管仲。


  法管子:公元前725年至前645年;

  道老子:公元前571年至前471年;

  佛释加牟尼:生于公元前566年;

  儒孔子: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前399年;

  墨墨子: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

  基督耶稣:生于公元前6年。


  看过这个人物年代表,管仲在人类思想史,在人类文明史的地位,第一的位置就确立起来。人类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管理学,都应该奉管仲为鼻祖。

  可悲的是管仲这位史无前例的伟大历史人物,被 中国人忘记了,忽略了。只有那些受尽凌辱的妓女还供奉他,敬拜他。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悲剧。

  忘记了管仲,中华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找不着调,找不着北,被 西方文化吹得唏哩哗啦。

作者:徐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