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李胜素:光照菊苑别样美

 灯下听雨 2015-06-30

     李胜素是当今菊苑名家之一。作为梅派优秀传人,她以自己靓丽的扮相,优美的唱腔,精彩的舞姿,在当今京剧舞台占有重要位置。当笔者采访这位京剧名家时,心中不免有点打鼓,担心她予以回绝。未曾想,李胜素痛快地答应了笔者的要求。站在笔者面前的李胜素,身材适中,皮肤白皙,瓜子脸,双眸神采四溢。人道李胜素是菊苑的美人儿,果然名下无虚。李胜素性情洒脱,待人真诚。在采访中,她谈吐幽默风趣,不时笑声朗朗,气氛特别融洽。




顽皮少女迈进梨园门坎

李胜素出生于河北省柏乡县一个农民家庭。她自小顽皮,喜欢上房爬树。每天放学回家,或与小伙伴比赛爬树,或在麦秸垛上比赛跳跃,为此挨了父母不少揍。李胜素说:“我自小性格倔强,每次父母揍我,我总是一声不吭,绝不讨饶。记得在上小学时,学校组织去石家庄烈士陵园扫墓,早晨6点坐火车出发。但父母硬是不让我去,气得我直哭,连饭也不吃了。第二天,我仍感到不解气,就把家里的门锁藏在门框上。父母找不到,只好买了一把新的。我至今为这个恶作剧感到羞愧。”

李胜素虽然出生于农家,但父母喜爱戏曲。李胜素自小喜欢唱歌,嗓音特别亮丽。在她10岁那年,县豫剧团到村里招生,要招11岁以上的学生。李胜素跃跃欲试,老师对她说,人家问你多大年龄,你就说11岁。为了能去唱戏,小胜素只好撒了一个谎。李胜素以其出众的天赋和亮丽的嗓音,被县豫剧团录取。进了剧团,由于李胜素自小就是孩子王,组织能力出众,动辄发个“号令”什么的。因此,大家都叫她“小领导”。

1979年,李胜素应考河北省艺术学校,当时考的是京剧的小嗓假声。李胜素未唱过京剧,不会使用小嗓,就唱了一段《粱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豫剧选段,未曾想,李胜素用豫剧考京剧,居然赢得招考老师的青睐。在与她一起应考的伙伴中,只有李胜素一人被录取。从此,李胜素步入京剧行当。在河北省艺校的7年中,李胜素向刘元彤等名师,学习了《孟丽君》、《红线盗盒》等剧目,为从事京剧事业奠定了基础。




京城扬名

1986年,李胜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1987年,李胜素向著名演员刘秀荣学习了《白蛇传》等剧目。1987年10月,李胜素参加首届全国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当时参加大奖赛决赛的旦角绝大多数是张派,只有李胜素一人是梅派。李胜素俊美的扮相,亮丽的嗓音,优美的舞姿,引起了当时是评委的梅葆玖先生的注意,李胜素获得本届比赛的优秀表演奖。她良好的艺术潜质,深深地打动了梅葆玖的心。

首次参加全国大赛就获奖,李胜素很快成为团里的当家旦角。1991年,李胜素调到山西省京剧院。1995年,山西省文艺团体赴京演出,其中包括京剧、话剧和晋剧等,6月26日,李胜素在京举办了专场演出,演出了《游园惊梦》、《廉锦枫》、《红线盗盒》、《孟丽君》等四出折子戏。她要以这场演出去角逐中国戏剧梅花奖,并在演出结束后正式拜梅葆玖为师。当时是评委的梅葆玖并未在前场看戏,而是在台下转悠,借此考察观众对李胜素演出的反应。李胜素演得精彩,观众掌声此起彼伏,叫好声声。梅葆玖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对即将收的徒弟增强了信心。



演出结束后,李胜素正式拜梅葆玖先生为师。拜师仪式由张君秋、叶少兰主持,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刘长瑜等参加了仪式。李胜素向老师三鞠躬后,送给老师一束鲜花。梅葆玖先生送给李胜素一套梅兰芳唱腔盒带。自此后,李胜素成为梅葆玖先生在山西的第一位弟子,接下了梅派艺术的接力棒。一路走红的李胜素作为山西京剧院的当家旦角,曾担任山西京剧院梅兰芳青年团团长,当选山西省政协委员和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等。

梅兰芳青年时代主演的京剧就曾上过银幕。但京剧尚未拍过电视连续剧。2000年11月,中国第一部京剧连续剧《谢瑶环》在无锡的三国城和水浒城开拍,主角谢瑶环由李胜素担任。李胜素也成为首位“吃螃蟹的人”。京剧电视剧与京剧舞台迥然不同。它的唱腔是京剧韵,念白则是普通话。旦角演员也不用贴片,不用梳大头。历时40天,这部电视连续剧成功拍竣。对于这个新尝试,李胜素认为,把京剧这种传统形式用电视连续剧的手法表现出来,对于普及京剧艺术是十分有益的。因为电视剧更加通俗化和平民化,更容易使观众接受。




李胜素早在80年代就曾涉足过影视圈,她首次参与拍摄的电视剧是《天下第一关》,由唐国强担任主演。李胜素一亮相就是戏曲动作,导演看后笑了,说:“现在是拍电视剧,和唱京剧是两码事儿,你必须去掉舞台痕迹,使表演生活化。”好在李胜素绝顶聪明,很快便进入了角色。她还参与拍摄了电视剧《侠女除暴》,她在剧中担任女主角十三妹,袁世海扮演邓九公。有这样的经历,对于她拍摄《谢瑶环》是有帮助的。

在山西京剧院时,李胜素经常随剧院下乡演出。她感叹道:“老百姓朴实厚道,待人真诚。他们喜欢戏剧,尊重演员。我们下去演出时,不管天气多么恶劣,父老乡亲们几乎没有中途退场的。我一想到父老乡亲那一张张纯朴厚道的面孔,任何困难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得名师真传扛梅派大旗

自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为师后,李胜素的演艺水平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她先后跟梅葆玖老师学习了《凤还巢》、《穆桂英》、《宇宙锋》、《贵妃醉酒》、《野猪林》等经典剧目。李胜素说:“梅先生教戏以认真细致闻名。他对每个细节都抠得很细。像《宇宙锋》、《生死恨》等剧目,他都是手把手地教我。”当年为梅兰芳操琴的姜凤山先生,亲自给李胜素传授梅兰芳当年演出的一些经验。如怎样与琴声做到水乳交融,当嗓子不舒服时应该改用什么腔,使李胜素受益匪浅。李胜素曾随梅兰芳京剧团去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演出,追寻当年梅兰芳的足迹,弘扬中国京剧,受到异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场面之火爆,出人意料。李胜素感慨地说,中国京剧博大精深,梅派艺术一枝独秀。我们要像当年梅兰芳先生那样,去弘扬我国的民族艺术,使京剧艺术走上世界。

二十多年前,中国京剧被称作是“十旦九张”,说明张派在那个时期十分红火。后来程派涌现出刘桂娟、张火丁、李海燕、李佩红等新人,形成了程、张两派争妍斗艳的格局。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旦行主流的梅派,虽然也出过一些新人,但流派的代表人物尚未出台。如今李胜素等人的脱颖而出,代表了梅派的新生力量,如今的京剧舞台已形成梅、程、张三派鼎立的局面,令人可喜。行家认为,李胜素应当从梅兰芳青年和中年的艺术特色中学习。因为晚年的梅兰芳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在看似平淡的表演中蕴含着极深厚的功力。功力不到是难以将他的晚年艺术学到手的。李胜素深以为然。她说:“梅兰芳先生晚年的艺术已臻化境,以我现在的功力,无法达到梅先生当时的艺术境界。如果能从他中青年的戏入手,会使自己更易走向成功。”




2001年,李胜素由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京剧院二团。她有了更广阔的驰骋天地。李胜素加盟中国京剧院后,与于魁智联袂挑起了二团的大梁,成为当今菊坛的“黄金搭档”,具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只要两人联袂演出,剧院总是座无虚席。

《大唐贵妃》使她的艺术素养得以提升

记得《大唐贵妃》在上海首演时,一张票卖到数千元,但仍然供不应求。这出戏在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时,观众之踊跃,场面之火爆,成为大上海的一大新闻。

《大唐贵妃》取材于梅兰芳名剧《太真外传》、《贵妃醉酒》,同时参考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洪的《长生殿》等名篇名剧,进行了再创作。主线是表现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在唱腔上,《大唐贵妃》保留了12段梅兰芳的原创唱腔,同时新创作了30余段唱腔唱词。在表现形式上,融入了歌剧、舞蹈、交响乐等艺术手法。整出戏气势磅礴,富有现代气息。但《大唐贵妃》仍然姓“京”,是跟纯文学一样的纯京剧。




说起《大唐贵妃》,就不能不说起李胜素。这出戏叫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不说与李胜素、于魁智这对“黄金搭档”参演有关。

当然,能出演《大唐贵妃》对于李、于两人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中国菊苑“头牌老生”于魁智的戏并不多,主要为李胜素配戏。名角当起了配角,于魁智并不在意。他诙谐地说:“在《大唐贵妃》这出戏中,我这个唐明皇也很重要呀李胜素的艺格和人品都很好,她有机会主演这场大戏,我理所当然要全力支持她。”

《大唐贵妃》用3组演员分别担任前、中、后期的杨贵妃和李隆基。史敏、李军担任前期的杨贵妃和李隆基,李胜素、于魁智出演中期的杨贵妃和李隆基,而后期的杨贵妃、李隆基由老艺术家梅葆玖和张学津扮演。比较起来,还是李胜素与于魁智最为出彩,无论从扮相、表演和对人物的把握上,两人均略胜一筹。相比之下,梅葆玖先生饰演的后期杨贵妃,虽然唱功没得说,但梅先生毕竟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其扮相显然与美丽的杨贵妃相差太远,难以体现出杨贵妃的闭花羞月之貌,这不能不说是剧中的一个缺憾。有的专家说,如果让李胜素一直演到剧终,将会为本剧增色不少。李胜素无论从形象、气质、唱腔和表演上,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李胜素的表演可用16个字来形容:“雍容华贵,风采照人,贵妃再生,美不胜收。”




李胜素对笔者说:“我把参演《大唐贵妃》当作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我的老师梅葆玖也出演这出戏,在老师身边聆听教诲,受益自然多多。”在梅老师的指点下,李胜素很快地融入到角色中去,她的眼神含蓄且具有穿透力;她的手姿变化多端富有美感;她的步伐潇洒优雅,又具有富贵气;她的腰功如杨柳扶风,柔软而优美;她的唱腔委婉细腻,缠绵悱恻,余音绕梁。“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恰似嫦娥离月宫……”李胜素的这段唱腔经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数月的连续播放,已是脍炙人口。在杨贵妃与李隆基诀别一场,李胜素唱得凄婉动人,催人泪下。“国事为重,私情事小,切莫为保罪妾而毁大唐”。李胜素唱得如泣如诉,动人心魄。

李胜素在《大唐贵妃》中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她说:“《大唐贵妃》是融歌剧、舞蹈、交响乐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一出大戏,通过排演这样一出大戏,使自己的艺术素养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如何表演人物方面,有了新的体悟。”




视戏迷为上帝

作为京剧名家,李胜素可谓名闻遐迩。但她始终保持一平常心,生活中的她是一位恬淡随和的人,她热爱戏迷,善待戏迷。她常说,戏迷是演员的上帝和“衣食父母”。京剧的振兴如果没有一批热心的戏迷来捧场,就无从谈起。有一位戏迷在参加“戏曲人生”梅葆玖的专题时,突然发现了李胜素坐在那里,这位戏迷脱口而出:“李胜素!”李胜素和蔼地点了点头,并与她亲切地聊了起来。如同姐妹在拉家常,气氛十分融洽。李胜素如此谦逊和随和,令这位戏迷十分感动。当谈到网上为她做的论坛,李胜素十分高兴。她说她实在太忙,否则会经常与戏迷交流。事后这位戏迷去西单音像市场买来了《大唐贵妃》,连看了好多遍,仍然意犹未尽。她太喜欢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了。

有位戏迷给李胜素发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电子邮件,原以为李胜素忙于工作,收到回信之日将是遥遥无期。未曾想胜素很快作了回复,而且信写得很长,字里行间充满感谢、歉意……并就京剧艺术谈了不少新颖的观点。李胜素确实太忙了,能在百忙中给戏迷写这么长的信,说明胜素对戏迷是多么的重视。这位戏迷感慨万端地说:“正是由于胜素的忙碌,才给了我们英姿飒爽的红线,雍容华贵的贵妃,传奇女子谢瑶环……正是这些精美的精神食粮,才使得戏迷得到了精神享受。”李胜素不仅以其精妙绝伦的表演征服了戏迷,而且她的品行更是令人钦佩。她心中装着戏迷,她视戏迷如上帝。




在说起梅派艺术的继承和梅剧流传这个话题时,李胜素也将其与戏迷联系在一起。她说:“梅派艺术至今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的厚重感一直激励着我。经过3年研究生的学习,更强化了这种心态。我所揪心的不是我自己,也不是编导,更不是领导,而是观众,是观众中的有心人。所谓有心人就是对京剧对流派能鉴赏、能批评的这样一个群体。由于外来文化和多种艺术的冲击,这个群体正在逐步消失,一旦真的消失,流派没有了,京剧也就走到尽头了。”李胜素的这段话寓意深长,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戏迷和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存亡是多么的重要!李胜素善待戏迷,戏迷也喜欢这位平易近人的当红旦角。




笔者不妨摘录几首有关赞美李胜素的诗歌:

(一)

梅家园里一李花,

溢美飘香到万家。

清歌妙舞赏不尽,

赢得戏迷众口夸。

(二)

数拜名师学前贤,

博采众长舞翩跹。

玉喉婉转陶人醉,

疑是广寒一天仙。

(三)

歌自轻柔艺自高,

素心如水亦妖娆。

流芳梅韵任舒卷,

光照菊苑别样美。


这几首诗凝聚了戏迷对李胜素艺术的欣赏和人品的赞颂。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能在戏迷心中有如此高的位置,李胜素真可聊以自慰了。




李胜素的表演艺术可用一个“美”宇来概括:扮相美、声音美、身段美、舞蹈美。她具有十分扎实的功底,能在舞台上潇洒自如地体现流派风格。从她身上依稀看到了当年梅兰芳的影子。只要地不懈追求,执着勤奋,有望扛起梅派大旗。

李胜素从一位乡村姑娘成为梅派的优秀传人,其经历是相当艰辛的。如今她是梅派的当红明星,真正扛起梅派大旗的她,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