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发布(2)

 老爷爷pwz 2015-06-30

  慢性病的患病、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病患者的基数也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和死亡率的下降,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性病发病所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和吸烟等危险因素现状及变化趋势,我国慢性病的总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三、居民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居民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不断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一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将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治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体育健身、营养改善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政策。201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建在30个省份和成265个国家级示范区。落实政府和部门职责,提供健康性支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国家层面相继成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协同指导全国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地方层面强化了疾控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合作,建立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双向转诊等协作机制,积极地探索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整体提升慢性病的诊疗能力,夯实慢性病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有效地诊疗服务。

  三是积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近80%的县区,积极实施贫困地区儿童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心血管病、口腔疾病筛查干预等重大项目,以及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四是不断提高慢性病防治决策的科学性。国家卫生计生委不断完善营养与慢性病监测网络,扩展监测内容和覆盖范围,相继开展居民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营养与慢性病监测等工作,为掌握我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效果、制定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营养与慢性病防控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和幸福,王国强呼吁社会各界和民众积极参与到健康行动中来,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素养,“相信在政府主导下,在全社会广大民众共同参与下,我国将不断开创营养和慢性病防控工作新局面,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毛群安

毛群安

常继乐

常继乐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先生,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常继乐先生,分别就记者们的提问做了答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