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杭州】“三春带荠花,桃李羞繁华”之佑圣观巷

 真友书屋 2015-07-01
三春带荠花,桃李羞繁华。
佑圣观巷

杭州城区历史最长的道路之一,南起河坊街东段,向北连清泰街到解放路,与马市街相对,因路中有元大德七年建的佑圣观而得名;原属兴礼坊。南宋绍兴十六年,孝宗在此建宅第并居住30年,光宗赵惇、宁宗赵扩均在此出生。


1993年佑圣观路150、152、154号东面居民房

这三幢房子是佑胜观路的地标,当年房子的主人叫韩志学(字本道),也是一个极传奇的人物。9岁时候因家寒从萧山义桥被送到杭州钱庄学生意,靠着勤奋踏实,从一个小伙计,最后自己创立了浙江省商业储蓄银行。有一个小小故事特别能说明韩志学的眼光,就是他在钱塘江边买了一块2亩的沙地,因为淤沙沉积,没过几年这块小小的沙地最后变成了几百亩的一块良地。



佑圣观路老照片


淳熙三年,宅第改为道院,以供奉北极真武佑圣君。绍定年间,理宗赐额“佑圣宫”,传说当初学士院用篆书书写“佑”字时无人字旁,一道士戏言:“宫无人,如何自立?”传至理宗耳中,遂命添加人字偏旁。后佑圣宫毁于火灾。元大德七年也就是1303年的时候重建,改名佑圣观,巷由此得名。

佑圣观路墙门的老邻居



佑胜观路,墙门里的婚宴


明洪武十五年,观内设道纪司,三月三日俗传北极真武佑圣君生辰,观内举行仪式,有雀竿之戏,树长竿于庭,高可三丈,一人攀缘而上,舞蹈其颠,盘旋上下,有鹞子翻身、金鸡独立、钟馗抹额、玉兔捣药等变化多端,观看的人也是目瞪神惊,汗流浃背,场面十分热闹,此日男女青年头戴荠花前来烧香献花,观看雀竿之戏;杭城便有“三春带荠花,桃李羞繁华”之民谚。


梅花碑衙门

梅花碑东起城头巷,西至佑圣观路,南通道连长寿弄,北通道连水亭址;梅花碑的所在地原为南宋德寿宫的一部分,明代在这里设有署理木税的南关工部分司。明末,潞王来杭居于南关分司内。当时该署庭院内有梅树和芙蓉石等景物,因而议事厅有"梅石双清"的题额;厅南有一石碑,上面刻有明代著名画家蓝瑛和孙挞画的梅花和石,称为"梅花碑"。后来乾隆帝来杭,见后十分喜爱,将碑移至北京圆明园内,另摹一石留在杭州;民间遂称此处地名为梅花碑。



1993年柴木巷景嘉弄朝荣里

馆驿后、柴木巷西起佑圣观路,东至城头巷,馆驿指明朝的武林驿;此地元时为杭州路阴阳学、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武林驿原来在武林门外,明洪武二年迁到这里,至清康熙年间,改为育婴室。馆驿后北原有柴木巷;宋时曾为堆放柴木的地方,所以叫柴木巷,在建西湖大道是此巷消失。




1988年佑胜观路152号一个小伙子


后观内设火药局,清顺治十年七月发生爆炸,毁殿伤人,这一带逐渐冷清。民国6年,浙江省都督杨善德为方便都督府汽车通行,修筑梅花碑至杭州火车站、湖滨新市场等十三条道路,此巷拓宽,改称佑圣观路;当时的佑圣观路南连新宫桥直街(今河坊街东段),北出荐桥街(清泰街)。1966年改名胜利路,1981年恢复旧名。2003年拓宽为干道,金钱巷并入该路,统称佑圣观路,北端延伸至解放路。


长寿弄

东起佑圣观路,西折南连信余里住宅区,旧有长寿庵而得名;1966年曾与周叶闻弄并称兴元里,1981年又分开恢复原名;长寿巷对面还有一条仁智里,西起佑圣观路,东塞,建国后命名。



如今的佑圣观路


不过此观在民国时废弃,建国后作为杭州自行车厂车间之用,21世纪初的旧城改造时被拆除;佑圣观路两侧想通的十几条巷弄也逐渐消失,如今佑圣观路,南起西湖大道,北至清泰街,与周边西湖大道主干道相连接;附近有金隆花苑小区、义井巷小区、花中城大酒店等;似乎已经找不出当年旧时的模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