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第一课:让孩子知道他在为什么而学习

 儿童读书读史 2015-07-01

昨天晚上给儿子讲《道德经》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贵,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儿子8岁,理解能力不那么好。他很诚实,听了两遍之后告诉我:妈妈我没听懂,这是什么意思啊?

没关系,我们再来。

他说:圣人治理天下,很简单啦,就越少做事越好嘛。你要让人民吃饱肚子,身体棒棒的,然后脑子里,心里什么都不要想,不要让他有欲望。这样君王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呀,多好管理!

而作为君王呢,你不要那么多要求、欲望,又想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玩好的......你的欲望越多,百姓的负担就越重,然后他们就不高兴,不高兴极了就要起来造反嘛。那么你的王朝还怎么能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

儿子说:“我明白了。”

然后我问他:“那你觉得这样子好不好?”

他想了想,说:“不好。”

我问他哪里不好?

他说:“老百姓都是傻的,只有国王很高兴:他说什么,百姓就听什么。”

我问他:“这样不好么,老百姓能吃饭穿暖没烦恼。这个王朝也能长久地延续下去。”

儿子反问:“如果有人来打他怎么办?”

我没有说话,等他继续。

儿子说:“一个大傻瓜,带领一群大傻瓜。什么也不会,也不学习,也不练兵,也没钱、没武器。他们有什么本事呀?要是有别的国家有强大的军队一来打他们,就完蛋了。要么人们都被杀光,土地就都是别人的;要么就留下他们来给新国家做事,反正他们傻,只要吃饱饭,干什么都行。”

我很欣慰,为儿子的思考。

我很遗憾:不是我们的、所有的孩子都在这样思考。

您不觉得上述那番话与我们民族过去的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吗?

每一个王朝的结束,都是因为她的衰败无力,不堪一击。

远的不说,我读中国近代史,读了一半心里憋屈得读不下去,厚厚的一本书,满满两个字:屈辱。

《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旅顺大屠杀......

丧权、辱国、秧民!

为什么会这样?

主权被侵占、国土被瓜分、人民被屠戮......

答案只有两个字:无能。

国家的无能、人民的无能!

那时候的大清帝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还沉浸在我们光辉的、所谓“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帝王无能、官场腐败、百姓愚昧。

说到底,只有“愚蠢”二字可以形容。

为什么愚蠢?

小孩子都能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学习,不读书,不进取。

我和孩子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论我们学习哪段历史,哪个故事,哪个人物,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件事情会发生,为什么这个人会成功,为什么这个人会失败。最后只总结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

他有本事就成功;没本事就不会成功;本事越大,成就越大;本事越小,成就也有限得很。

但正是这简单明了的道理,经过无数次历史人物的验证,才更显示出它的科学性、可信性。

才让孩子在一次次学习中,积累出这样一个想法:

如果我有本事,就能够成功;如果我没成功,那一定是我本事不够,没有别的理由。

于是他们再努力。

我告诉孩子们一句很残酷、却很真实的话:任何失败的理由都是-无能。

别为自己找籍口。

你诗词没背下来,是你没把它放在心上;

作业写得潦草,是因为没有专注用心;

每天没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是你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试卷没有满分,只有一个原因:你不够认真。

晚上睡前问问自己:我今天学到什么了?即便是一首小诗,三个英语单词,一点读书体会,都好。

如果没有,那么,只能说明你没有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你白白浪费了你的这一天。

......

所以,我的孩子们从不为自己做错事而找藉口。因为他们从心里认可这句话:任何失败的理由都是-无能。

我没有能让自己管住自己,就是我的错。

这句话不只是讲给孩子听的,我自己确实这样想。

我经常会想孩子们还有哪里不够好,如果有,那么是我哪里做得不对?

我总说: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够好的教育。

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是我们没给他们足够正确的、有智慧的教育,才让他们有缺陷。

什么是智慧?

就文章开头那个话题,我问儿子:“那你觉得一个国家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强大?”

儿子很随意地回答:“每个人都好好学习喽!人要多读些书,才有见识,才会聪明,才有智慧。然后有智慧的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如果这个国家每个人都很有智慧,那她就好历害呀,什么都好,武器也好,航空母舰好多,卫星一堆一堆地生产,然后上天,可能还会研发更历害的武器!谁也不敢打她!能带领一群有智慧的人,那才叫历害,要是让一群傻瓜都听你的,那有什么好臭美的?!”

哈!我真的,实在没忍住,亲了他一口!(臭小子还嫌弃我口水)

上述话几乎完全是他的原话,我只稍微整理了下。(我儿子讲话慢,一句话连想带说有时候要嗯,啊的半天才说完,特考验我耐性。)

可我还是很开心,因为他从心底意识到了:知识、智慧的重要性。

他知道:拥有深远智慧的人,会是无敌的!

他也在努力让自己学习更多。他年纪小,基础没有姐姐好,所以像《道德经》这样的典藉他就很难理解,尤其前两章:有,无,终,始,相生,相成,无为而治-到底是治还是不治啊?

呵呵,可是没关系,国学的智慧那么高深,我们现在能窥其一角,也不错啦!随着他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他就会慢慢地,有更多体悟,这个,我不担心。

这才是我要给孩子们种在心底的种子。

上次写了这个话题:学习经典很必要。但前提是一定要让孩子尽力理解,并且要让他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不然他是很难领悟到为什么那个乱世会有这么人的这么多种思想产生,他们谁讲的是对的?都说孔夫子是圣人,为什么所有的国君都不喜欢用他,反倒去用他的弟子们?

墨子他到底是想干嘛呀?要让人人都做事,国君和奴隶做一样的活,按劳取酬?他这么说国君们都想灭了他呢?

法家很凶狠,完全不给百姓留活路呀!秦始皇用它,亡了吧!

道家很潇洒,跟逗人玩似的,想起百姓来看一眼,想不起来就随他自生自灭?

对于经典,我一向不敢给孩子们多讲-呃,当然,想多讲我也不会。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把自己的领悟告诉孩子们,并且让他们知道这些思想的来龙去脉。

这样孩子才会有兴趣学它。

“我要看看他有多历害,读了他我会得到什么?”

这是孩子愿意读经,并且尽管辛苦却也愿意坚持的原因:他要让自己也拥有智慧、大智慧!

这种想法的产生,不是靠父母说教的:“你要好好学习,多读书,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历害,过好日子。”

类似这种话,您说再多也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即便他在努力学习,他也还是不明白:我以后究竟想要做什么?

这个答案,这样的想法,只有在无数的历史变革、人物故事中才能被他领悟,并收入头脑之中,根深蒂固。

同样,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烦恼。

大学毕业了,突然发现,不知道怎么样继续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思考,所有老师,家长无数次耳提面命:你好好学习,上好大学,赚大钱。

然后他好好学习了,也上了大学,不管好不好,接下来只剩一个目标:赚大钱。

于是国人追逐权、利。

于是我们丢失了我们民族的、最宝贵的、文化、灵魂。

逐利,这不是中国的文化!这是灵魂的死亡。

中华民族是博爱的、厚重的、仁慈的、温暖的、强大的!

什么是值得人尊敬的?近几年不只看过一篇类似报道:乞丐老人独自供养N个大学生、孤儿!

我想:这样的乞丐,要比那样的有钱人要伟大得多得多得多!

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的第一点: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好与伟大!

真正的美好与伟大在哪里?孩子要去哪里学到这些?

在我们的文化根源之中,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之中,更在我们的点滴生活中。

如果我们身为父母,在言语间不经意表现出来一种态度:有钱人多好!多能耐!

这种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就会在他心灵之中种下这样一种想法:这世间没有比钱更好的东西了。我只要有钱就能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然后,孩子走向一条通往深渊的道路。

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很深的文化素养和很渊博的知识基础。

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这时您会怎么做?

我会和孩子一起学习历史。正因为我知道自己的种种不足,所以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历史。

因为历史长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精彩纷呈的事件。下到平民百姓,忠直奸佞,上至王公贵族,国家与王朝的兴衰更替......那么多的社会角色,在历史中留下一笔的人都有他的独特之处,或阴险狡诈邪恶、或忠诚智慧勇敢。

如此多人性的例举,不正是孩子睁眼看世界的最好途径吗?

所以我说:历史,培养孩子的大格局、大智慧、大情操。

这很难吗?

不,一点都不难。

只要您在闲暇之时捧起书,多翻查些资料。当您有了一定的积累,体会到历史中的趣味时,您的讲述就会让孩子更有兴趣。

历史并不枯燥,相反-她精彩迷人!

小学六年的时间,让孩子跟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一起成长,再把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让孩子有所了解。

然后我们就可以抄着手,翘起二郎腿,笑看孩子的人生了。

因为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教育。

剩下的,只是在他摔倒时鼓励他,在她伤心时陪伴她,然后你会看到孩子们擦掉眼泪,甩甩头忘记伤心,重新起程,开始他们成功的、幸福的人生!

身为父母的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