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必须警惕孩子在交往中的六大误区

 昵称x8rn5 2015-07-01

人作为一种群居生物,与他人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人类从小就会本能的与他人进行交往。但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果不加以预防,将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蓝迪在这里提醒您,必须警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没有朋友固然不是良好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是开朗的表现。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还小,长大就懂礼貌了。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四:认识新朋友才是交往。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

误区五:应该与聪明孩子交往。这些父母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的小朋友。他们在无意中也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聪明"就是学习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学习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对别人付出同情心。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一个从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六:父母给孩子贴标签。一些父母在孩子交往中无意会做出许多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如有的孩子不爱说话,家人自然会说,我家孩子胆小,内向,羞怯,这样的暗示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胆小的,不爱说话的,进而不利于交往。所以即使孩子不爱说,家长的积极暗示和引导不可少,如宝贝,这是阿姨,阿姨你好,你的示范就是一种交往态度引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家长的引导。如果家长不能引导孩子正确的方向,那么未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是不顺利的。为了孩子的未来,一定要注意不要进入这些误区当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