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涯指导应是家庭教育重要内容

 朱刚伟 2015-07-01
生涯指导应是家庭教育重要内容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6.26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15-6-26    【字体:小 

    ■俞启定

    家庭教育可谓家庭建设的核心,生涯指导在其中应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的内涵极其广泛而丰富,而从本质上说,就是围绕生涯发展的教育和指导,使孩子学会“自我认识”,了解“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实施“职业计划”,对职业发展的这三个环节有相当的认识。

    在学校领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列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一些高校也安排了有关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设计的教学。但在基础教育领域,目前只有少数中学在高中阶段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初中以下专义的生涯教育则基本上是空白。这是需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黄炎培先生曾经指出:“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其实就受教育者而言,直接目的在于对个人今后获得良好职业的诉求。尤其是后义务教育阶段,升学只是手段,就业才是目的。一个人就是读到大学,再到硕士、博士、博士后,不也是为了谋取更好的就业条件和机遇吗? 

    父母对子女影响巨大,特别是对未成年子女的生涯规划和发展往往起着决定作用。所以生涯指导不能只在学校进行,需要成为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当然不会对子女的发展和前途漠不关心,不乏相关指导乃至包办,但是往往缺乏指导的基本理念,也缺乏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

    相当多的家庭都是驱使子女在一个赛场上竞争,关注的只是学习成绩,因为这是子女将来能攀登到哪一个台阶的基本衡量因素。到了毕业时,基本目标定位也只是根据分数、名次能上哪类学校而已。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里,都认为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是成年以后的事情,至少是高考填志愿或大学以后才会考虑到的问题,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指导的意识。

    这样,除去少数早期展现出特定天赋才能的(如艺术、体育类)可能引起重视,得以定向指导和专门发展外,绝大多数学生,往往直到高中毕业,家长不清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最适于学习何种专业,将来适于从事哪类职业。

    哈佛大学曾对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做过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成为社会成功人士的都是很早就具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而目标模糊的人60%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家长都在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如果一定要讲竞赛的话,生涯中不止一条起跑线,而最重要的起跑线应该是在职业工作的赛场上,而且也不一定局限在一个赛场上。选好自己喜欢并有优势发挥的赛场,并尽量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是职业规划和开展生涯指导的基本考量所在。

    所谓生涯发展准备,应包括工作态度、人际关系、生涯选择技巧和实际的工作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它的对象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学生。

    生涯指导无外乎“为人”和“处事”两大方面,要使子女了解自我和认识世界,指导的目的也是使其能够正确地看待自我和有效地把握环境。仅就职业生涯指导而言,也是这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有针对性地发展个人兴趣、能力,导致合理的从业意向;二是社会需要、就业形势、个人特长及职业工作的特点导致相应的职业选择。二者都应该有如何适应及努力提升的相应指导。

    仅就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涯指导而言,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家长首先要纠正自己在职业观方面的误区,不要将片面追求职业声望、地位、待遇、舒适度等观念来影响和引导子女,也切忌以自己的爱好和评价为子女做选择、搞包办。

    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兴趣、爱好、特长,既重视课业方面的,也要关注课外生活方面的,原则上应该鼓励子女发挥,至少不宜贸然压制,并应考虑到这些兴趣、爱好、特长与生涯发展的关联。

    家长应为子女提供更多的了解社会各行业及职业工作的机会,鼓励子女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从中了解并引导子女的职业(专业)意向,可以由泛到专,也可以变化,逐步聚焦。还可以让子女进行一些职业倾向和能力方面的专门测试,使子女在毕业前能有合理定向的自主选择。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