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是一种幸福

 tnj660630 2015-07-01

     读书是一种幸福

读书是一种幸福

——《上学记》之读后感

     最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何兆武先生以口述史的方式所撰写的《上学记》一书后,颇有心得,于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与诸位读者共享,如有不周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在笔者所读的以往书籍中,关于读书的话题虽然很多,但是像何先生这样把自己读书时的生活,以平实的文字记录下来的却不多,这也是笔者认为这本书与其他书籍不同的地方。正如何先生在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活时所说:“对我来说,平生读书最美好的岁月只有两度,一次是从初二到高一这三年,另一次就是西南联大的七年”。中学时代的读书,被何先生称为“无故乱翻书”,正是这样随心所欲的阅读,让少年时代的何兆武先生,接受了人生最初的启蒙教育。中学时代,何先生喜欢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他说,题为“慢慢走,欣赏啊!”是第十二封信,这个标题正符合他的人生观,人生是一个过程,意义就在过程之中。这个人生观其实也正好可以说明何先生的读书态度。他在接受访谈的时候这样总结其读书心得:“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个目的,而且最好是没有任何目的,读书本身就是目的。读书本身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我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是不能用功利标准来衡量的。”

    早在一百多年前,曾国藩先生就曾经说过这样一些话:“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逐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励,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为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不读书,首先是因为你不想读书,而非客观条件不具备。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为了某种功利而读书,这种动力是不能持久的。在安逸享乐网络游戏的包围中,读书的力量是脆弱的。只有拥有一种心境,富翁把自己当成乞丐的心境,自己把自己淘汰的心境,死亡之谷中必须找到生命出口的心境,才能静下心来,排除干扰,集中心智去读书。海伦·凯勒说:“有时候我认为,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一种态度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 读书人只有具有纯粹和坚韧的心境,在理性的引导下,在灿烂星空与神圣道德律之间,才能获得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的生存。

    比照何先生中学时代的读书,现代中学学生恐怕有天上地下之别。应试教育的教学体制,实际上是最大的功利性读书,无非考大学,求职,出人头地而已,早已离单纯知识追求的目标相去甚远。何先生在中学时代的阅读,最好地体现了自己对生命自由意识的追求和认同,那就是在生命成长的最初阶段,在人生必须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回归读书的快乐本质,当然更没有必要承载过多的人生目的。看看何先生初中时期的读书书目,除当时的报刊杂志,白话小说,新诗以外,凭兴趣爱好阅读了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丰之恺的《孩子们的音乐》,《近世代西洋十大音乐家的故事》,《西洋建筑讲话》等美学,音乐教育方面的书籍。还特别提到两本让他开阔眼界和思路的自然科学书籍。一本是金斯的《神秘的宇宙》,一本是艾丁东的《物理世界的性质》。这些大物理学家的作品中有各自认识论方面的哲学思想,有“唯心论”的科学观。何兆武先生坦承自己大受启发:“究竟物理世界是怎么样的,里面有很多神秘的东西,我们理解不了……我想他们讲的或许有道理,至少开拓了自己的思路”。新中国几十年的唯物论,无神论思想改造,并没有让何兆武先生在中学时代的思考被轻易抹杀。他还在书中饶有兴味地谈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并且说:“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逻辑的,理智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还有另一个天地,同样给人以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满足”,他引用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中哈姆雷特的话说“这个广大世界有许多东西不是你那可怜的哲学所能想像得到的”。

    正如赫胥黎说过,每一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他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不多,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且也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当你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

    何先生的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爱默生,蒙田,博尔赫斯都主张读书是一种幸福,当然,何先生不会例外,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不会例外。

    总之,只要我们翻开何先生的《上学记》一书,就不由使我想到远古的文化幽幽;看到人类进步与落后的相互碰撞;想象出千百年的人世轮回;抚摸到浮光掠影的时代金华。进步与落后泾渭分明;人生理想如彩虹横跨;事业奋斗如朱唇连雅;喜泣悲泪似流水徜徉,人情世故呈大浪淘沙。打开这本书的首页,融入书的海洋。足可以让我们和远古亲切对话;你能和现代细诉衷肠;你能使人生顿然领悟;你能让心灵得到滋养。何先生的这本书就如同灯一样,可以照亮我们前面的路;就如同桥一样,让我们接通了知识的彼岸;就如同是帆一样,推动我们乘风破浪,永远向前。这也是我在这里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的一个愿望的。

    注,文友资料交流,源自绿色经济陈玉荣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