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个建议:北大清华可以换一个玩法

 yangmill 2015-07-02

  几天前,网友“围观”了北京大学四川招生组和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的“掐架”,两校招生组互相指责对方进行诈骗、花钱买考生等行为,但当日双方均删除了骂战微博。只是互联网时代,删除微博并不能删除此事造成的影响,各种评论在微博、网站发酵,央视也做了相关的新闻。

      后看到,教育部首次就此事做出官方回应,称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维护高校招生工作秩序,明确规定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看到这样的回应,偶不禁笑了。首先,教育部都不敢点名,只是称个别高校、相关高校,其次,对违反教育部规定的高校难道不是应该进行严肃处理的吗?否则说一万个“不得”如何如何有什么用啊?可见,真正的牛校的确是可以凌驾于教育部之上的,这次事件再次印证了这点。不过如目前教育部这样的机构,本来也没做过几件值得称道的事情,不过是发点文件,做点姿态,要不就是整点事情来折腾下面的学校,有北大清华这样的牛校来横眉冷对一下,也挺好滴。


     只是北大和清华这样的学校还要去抢高分考生,让其他的高校情何以堪呢?每年的高考哪个地区不是最高考分段的学生都被他们网罗去了?要说国内高校的排名,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老大老二几乎是没有悬念的,非北大清华莫属,余下的高校则在老三、老四、老五等名次间明争暗斗着。虽然武书连的排名中,浙大已经登上过老大的位置,可有几个人承认过浙大老大的位置了?可怜浙大连老三的位置也是坐不稳的,而武书连那个排名也因为把浙大排为老大而声誉一落千丈,虽然这两年浙大被排到了老二的位置,让这个曾经有教师自豪地宣称“从来没二过”的高校也终于二了,但浙大在这个排名榜上夹在北大和清华之间,那才真的很有点第三者插足的味道,不说别人看了不顺眼,连浙大自己看着也不顺眼,至少浙大自己不再宣传这个排名了。

      只是北大和清华之间的争斗却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北大的综合实力强,清华的工科实力强”,这好像已经成为定论,但大家都可以看到,北大还是花了很大力气想做大工科的专业,清华更是花了大力要发展人文社科专业,别的不说,浙大就有几个文科的著名教授被清华给挖走了,最近华师大出了一个按不同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的高校排名,据说清华人文社科的录取分数就逐年上升,目前已经超过了北大,不知其中有多少是这么争抢之后的成果呢?要说北大清华真认为高考高那么几分的考生就一定比其他考生优秀许多,那肯定是太天真了,他们争的其实也无非是一个名而已,或许对这两个学校来说,用科研项目、经费、学校规模、论文数量等等来比较,已经很难分出高下,所以高考分数线和录取的状元数成了比较的重要参数。不过看着这样的争抢,发现国内高校其实还是挺可怜的,因为真正有实力有底气的,本不用以这么难看的吃相来竞争的,何况这种竞争根本就无视考生本身的爱好、特长、意愿等等。高校,应该用自己的实力吸引最愿意到你这里来学习,也最适合在你这里学习的优秀学生,这才是正道,而不是用物质、感情等等外在的东西把学生招来,还通过学校、家长、老师等途径给考生施加压力和影响,甚至在争抢中使出阻、堵、瞒、骗的手段。更可悲的是,看到竟也有考生或考生家长把高分作为筹码,开始与学校谈条件,把选择学校也生生弄成了一个交易,简直已经是带坏了学生的思想,带坏了社会风气!

     我们不用拿高考状元有多少人成为成功人士来说事,网上早就流传一个调查结论:在恢复高考以来的3300名高考状元中,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其实并非成为行业领袖才算成功,每个人对成功可以有不同的的定义。但我们看看,北大清华最后却是把自己最优秀的毕业生都送到国外去深造了,以至于被人称为留学生预科班,可见即便能吸引高分考生来读本科,最后却并没有把人留住。所以,下次要比的话,别比高考状元数了,比一比每个系优秀毕业生继续留校读研的人数,或许是个更好的参照数?



北大清华招生大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901746.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美娣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