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赋

 临泉书屋 2015-07-02
夏至赋

三余草堂文

    三余草堂文

           先人睿智,以土圭测日影,始得节点;远祖圣哲,籍天策而穷年,乃有二至。幽夢不觉天晓,夜漏秒滴最短;流序运择机枢日晷至极而长。太阳黄经90度,直射北回归线。火德星君行令白昼炫时丽亮。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夫夏至者,二十节气之一也。至若岁时节点,划阴而分阳。冬蕴潜能,寒霭凛凛而蓄势;夏临煜耀,熏风翼翼而铺张。榴花裕火,相伴袅袅夕暮。木槿绰约 ,灿烂灼灼朝阳。玉树含烟,草木郁郁而衍茂。竹丰林茂,蔷薇奕奕而绽芳。山色敷荣,远黛凝于碧树。菡萏圣洁高雅,芙蓉暗自流芳。碧竹盈门。百合栀子竞秀;葫锦芦满架,瓜果炫应时之风光。红蓼呈艳,争焕彩穗于泽畔,锦葵拜日,花盘擎天而高扬。凌霄攀缘,望苍穹而寄梦,时化竞秀,绚七彩而蕴香。

      是时也,夏之魅力,达乎鼎盛,暑气浩浩,悍热炎炎癫狂。祝融操令,十个太阳并举,溽热宣燥煜煜。重黎施化,炎君发号,浩宇沸沸煌煌。阴阳反转,燀暑威呈盛。温燥浴烆,昼日骏骏汤汤。室如老君丹炉。夜笼蒸蒸,意想寒水碧月。适闲何在冷暖,心静自然清凉。人似热锅蝼蚁,天想冷雨舒眉。于是,乾坤借扇,寻物纳风。制空调送凉爽;籍电扇摇清风。风驰电掣,翼翼隆隆。户户扑凉挂粉,家家艾蒿驱虫。玫瑰、马鞭、薰衣草;没药、香蒿、伴柠檬。驱邪秽,挂香缨。祛暑散体热,逐气觅康宁。避伏消夏,谨防蚊虫,待月乘凉,远离痱疔。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诗经》说,“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看木槿紫薇欣荣也。

       稽夫,夏与心气相通,心者君主之官也。心无肾水则火炽,肾无心火则水寒。 心以肾水而滋润,肾必心火以温暖。夏之养心:出汗、吃苦、睡午觉。夏之滋肾,枸杞、红枣、配大蒜。避暑消夏,食亦趋于清淡。清火驱热,生津益气而解烦。缓解体燥,清补为佳。宜少油而多醋,切勿过甜过咸。清虑静心,绿豆汤,淡盐之水。少肉多饭,大小麦曲。粽甜夏至饼,粳米会汤面。天地气交,万物丰华而结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而舒坦。使志无怒,绽华英而成秀,吐纳补泄,与日月相应;清心寡欲,与天地相参。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保持心境平和,坦荡心胸磊落,豁达旷放,神明出焉。是为赋。

     

 奕奕,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汤汤,广大貌;浩茫貌。 南朝 梁 沉约 梁鼓吹曲·木纪谢》:“仁荡荡,义汤汤。”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 唐 陈子昂 春台引》:“感伤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汤汤。” 宋 叶适 治势》:“故其势之至也,汤汤然而莫能遏。”

煜 yù〈形〉光耀;明亮 [bright]。如:煜明(光亮);煜烁(光辉灿烂);煜炜(光彩华盛貌);煜熠(光明织盛);煜耀(光彩照射)

骏骏,(1).迅疾。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祥异》:"是科壬辰,中进士三名,而 凤翔居榜首,松人始日聚谈兵,即俎豆经生,骏骏乎皆有称戈跃马之志矣。"

(2).盛貌。 清 陈确 《金刚会问》:"其诗文雄左超忽,骏骏乎如春草之方怒生。"

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为夏官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祝融是楚国社会公认的楚国始祖,也是炎帝的火师。《晋书》有记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祝融是夏官的官名。

 。《辽史·礼志》中说,夏至日,也叫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遣。扇子可以生风,脂粉涂抹,通体发热后,可以预防痱子,堪比当今的香水。而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暑纳凉。

 

煜 yù〈形〉光耀;明亮 [bright]。如:煜明(光亮);煜烁(光辉灿烂);煜炜(光彩华盛貌);煜熠(光明织盛);煜耀(光彩照射)

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为夏官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祝融是楚国社会公认的楚国始祖,也是炎帝的火师。《晋书》有记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这句话明确的告诉我们祝融是夏官的官名。

 。《辽史·礼志》中说,夏至日,也叫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遣。扇子可以生风,脂粉涂抹,通体发热后,可以预防痱子,堪比当今的香水。而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暑纳凉。

 

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九九歌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九九”歌虽然未广泛流传,但它比冬九九适用范围更广。除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分地区等地区不适用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这是因为我国南北温差夏季小,冬季大。因此“夏九九”歌就没有“冬九九”的那种地域局限性。
 

现代医学认为,”。“心者,君主之官,。”“夏气与心气相通”。研究表明,只要保持心境平和与豁达,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燥热感就会减轻。夏之养心,中医重于心脏的保养,西医侧重心志调节。《颐身集》说:“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根据中西医的养“心”理论,夏之养心:出汗、吃苦、睡午觉。

夏季养心,应适当出点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其实就是身体里的阳气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而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所以,平时可以多做些有氧运动。当然,出汗虽有利于养心,但并不意味着汗出得越多越好。

著名养心学专家嵇康在其名著《养生论》中指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心静自然凉,首先要让心静下来,或清心寡欲,或闭目养神,都能使精神、心情舒畅。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人们普遍睡眠不足,尤其是工薪、白领阶层必须适度的午休,以防“过劳死”。午睡在我国很有历史,一些古籍典章中还专门对“昼卧”、“昼寝”进行了叙述。如,清代长寿者曹庭栋在《养生随笔》中就对“午后……就卧室安枕移时。或寐或醒,任其自然”做了详细的记载。当然,午睡并非人人适宜。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65岁以上或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以及血压很低和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不宜午睡,这一点必须谨记。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之所以要冬病夏治,是因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如果夏天就让人体内的阳气强健起来,冬季就能防病、抗病了。“冬病夏治”也并非只有“三伏贴”一种疗法,如果配合适当药膳调补或针灸,冬病夏治就更加事半功倍、相得益彰了。莲池一雨锦纹生,照水妍姿映月明。
天宇火蒸炎入夏,幕帷清坐静无声。
凉生扇底诗心动,醉饮香醇酒令行。
欢啜好茶清暑热,小亭高卧独怡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