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评价
2015-07-02 | 阅:  转:  |  分享 
  
第19卷第11期

2011年6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JournalofChina

Vo1.19.No.1l

Jun.201l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评价

胡永胜,张玉坤,田慧中,黄卫民,沙吾提江·卡斯木,周纲,高小亮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乌鲁木齐830002)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臭氧髓核消融术,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志码:C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腰椎融合术

文章编号:1005—8478(2011)11—0964—03

腰腿疼痛症状在临床上很常见,随着MRI检查的

普及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患

者明显增加,椎间盘源性腰痛目前治疗方法很多,这

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院开展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微

创治疗(臭氧髓核消融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

髓核摘除术和脊柱融合术3种术式,疗效评价报告

如下。

1.1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09年6月临床诊断椎问盘源性腰痛

(均为单个间隙)共5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平

均年龄41岁(22~53岁),病程平均9.3个月(6周~8

年)。其中L"椎间盘4例,L4

、椎间盘28例,LS椎间盘26

例,病例分为三组,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和功能障碍(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组病例入选标准:(1)以明显腰部疼痛不适症状为主,

久坐久站活动后加重,疼痛区域缺乏典型的神经分布特点;

(2)MRI检查112加权像上单个间隙椎间盘信号降低呈现

“黑间盘”以及后纤维环出现高信号区;(3)除外腰椎间盘

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症、关节突退变和腰部急、

慢性扭伤等。

1.2手术方法

A组(臭氧髓核消融术)患者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确

定目标椎间盘,术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穿刺点皮肤局部

麻醉,采用椎间盘造影后外侧入路,在椎间盘内与神径根旁

注入臭氧气体,术后卧床3~6h,戴腰围可下床活动。

B组(腰椎问盘髓核摘除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术野常

规消毒、铺无菌巾,腰部后正中纵形切口,目标椎间盘的椎

板间隙开窗,切除黄韧带,在椎间盘上做切口,用髓核钳切

除椎间盘髓核组织,逐层缝合切1=/。术后卧床2~3d,戴腰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11.11.24

作者简介:胡永胜(1969一),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

(电话)13579918472,(电子信箱)hys690729@126.com

{通讯作者:(电子信箱)laqin3@yahoo.com

964

围可下床活动。

C组(脊柱融合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野常规

消毒、铺无菌巾,腰部后正中纵形切口,目标椎间盘的上下

椎体通过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间隙开窗,切除黄韧带,在

椎间盘上做切口,用髓核钳切除椎间盘髓核组织并用刮匙修

整成植骨槽,使用椎间融合器或手术中切除碎骨植入植骨槽

并冲紧,逐层缝合切口。术后卧床2~3周,戴腰围可下床活

动。

1.3手术疗效评价

记录各组患者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

分(visualanalogscale,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dis—

abilityindex,ODI),降低值数据变化评价治疗效果见表1,

VAS评分范围0~10分,0分表示不疼痛,10分表示最剧烈

疼痛

表1三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

功能障碍(ODI)评分降低值(±s)

1.4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通过各组病例术后疼痛和功能评分降低值(术后

疼痛和功能评分减去术前相应分值)的比较来评价其治疗效

果…。融合术患者根据1年后x线片腰椎过伸过屈活动度小

于3。,认为植骨融合。主观满意度疗效判定采用改良Macnab

法,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恢复日常生活工作;有效:

症状和体征较术前改善,较满意;无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对治疗结果不满意。随访时记录统计疗效满意率。满意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数据以

均数4-标准差(面4-s)表示,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

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DI)数

据采用秩和检验;各组术后与术前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

第19巷第11期

2011婶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JournalofChina

Vo1.19,No.11

JliB.2011

验;三组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评分

(ODI)、VAS评分降低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0.05_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

评分(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DI)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神经

损伤,大出血,死亡病例。木后病例随防6~23个月,

平均l6.5个月。三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前

术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种治疗方

法均为有效治疗。

三种治疗方法术后VAS评分依次降低为3.2±

1.1,3.4±1.2,6.8±1.4(F=51.6l,P=0.000):A

和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B组分

别与c组进行对照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

后ODI评分依次降低为10.3±3.2,J1.8±3.4,30.8

±5.3(F=l59.23,P=0.000);A和B组之间无统

计学差异(P>0.05),而A、B组分别与c组进行对

照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A组

71.4%,B组66.7%,C组94.7%。三组手术时问、

术中出血量及庄院时问的比较,说明c组手术创伤大。

表23个样本均数VAS评分降低值两两比较的

q检验(Newman—Keuls法)

表33个样本均数ODI评分降低值两两比较的

q检验(Newman—Keuls法)

组别病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n(min)(m1)(d)

注:①与C组比较P
经过Q检验术后VAS评分降低值和ODI评分降低

值组之间进行对照显示: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

义,而A组与c组之间和B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意

义。故可认为三种治疗方法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均为

有效治疗。腰椎融合术与臭氧髓核消融术和腰椎间盘

髓核摘除术比较,在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方面有优势。

3讨论

椎问盘在人的脊柱构成中承担着90%的轴向负

荷,是引起腰痛的重要来源部位,这种由惟间盘引起

的腰痛称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

DLBP),特点是其推间盘的外形没有或仅有微小的改

变,病理变化包括椎问盘结构的损伤,如纤维环的损

伤以及啄发性、继发性的生物化学炎症改变。Herkowi—

tz等:将椎间盘源性腰痛分为三型:即腰椎间盘内破

裂(IDD)、退行性椎间盘病(I)DD)和腰椎节段不稳

症,DDD主要显示退行性疾病的特点,如椎间隙狭

窄、骨赘形成、终板硬化等,腰椎节段不稳症已经分

类成为单独疾病本组病例主要属于腰椎问盘内破裂

(IDD),相应组织学变『乜是纤维环后外侧合并存在的

同心圆撕裂与放射状撕裂,在MRI检查上表现为1、2

加权像上椎间盘信号降低呈现“黑间盘”及后纤维环

出现的高信号区。影像学检查对于椎问盘源性腰痛的

诊断非常重要,1992年Aprill等报告了MRI检查

加权像上惟间盘信号降低呈现“黑间盘”及后纤维环

出现的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与椎问盘

造影诱发疼痛有密切的关系,提示腰痛是由椎闻盘本

身病变所引起的,认为HIZ可作为椎问盘源性腰痛的

诊断依据对于中、青年患者,特别是年龄小于50岁

人群,其椎间盘退变程度轻微或呈现正常状态,如果

MRI检查1、2加权像上出现单个问隙椎间盘信号降『氐呈

现“黑问盘”及后纤维环出现的高信号区,仍然需要

椎闻盘造影来确定病变的椎间盘是多此一举,笔者认

为惟问盘造影由于存在有创性、放射线暴露、价格偏

高、诊断效能存在争议等问题,其临床意义应该是多

个间隙复杂的惟间盘病变,脊柱退变程度明显无法确

定目标椎问盘或者其他特殊椎间盘疾病,可通过椎问

盘造影为诊断提供一些新依据或线索。本人所在科室

统计单个间隙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例占全部病例约

70%,MRI检查对单个间隙病例诊断效能优势明显。

本组病例诊断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以明显腰部疼

痛不适症状为主,患者长距离行走或久坐后症状加重,

卧床休息后常不能立刻缓解,查体时棘突部位有深压

痛,多无神经根损害的阳性体征,疼痛区域缺乏典型

的神经分布特点;(2)MRI检查1、2加权像上椎间盘

信号降低呈现“黑间盘”及舌纤维环出现的高信号

区;(3)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

965

第19卷第11期

2011年6月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OrthopedicJournalofChina

Vo1.19.No.11

Jun.2011

不稳症、腰部急、慢性扭伤等。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Burkc

等。的研究显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之

间盘产生高水平的炎症介质和前炎性细胞因子。这些

介质和因子可能使椎间盘内的神经末梢处于致敏状态,

在身体屈伸活动等轻微机械压力下引起平时的下腰痛,

必须强调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理机制绝不是单一因素

造成,这就是为什么应用同一种方法治疗效果会有较

大差异。

臭氧髓核消融术是介于传统保守疗法(卧床、

口服药物、理疗、推拿按摩、牵引、封闭等)与开放

手术之间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穿刺往椎间盘内、

外注射臭氧,臭氧能够氧化分解椎间盘髓核内蛋白质,

多糖大分子聚合物,减轻或消除各种炎症反应对神经

的刺激,并可造成椎间盘内压显著降低。是治疗椎间

盘源性腰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最大优

点在于:不剥离腰部肌肉韧带,不破坏腰椎骨质结构,

安全,痛苦小,见效快及费用低,但部分病例疗效差。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通过切除部分病变的椎间盘组

织达到消除致痛源的目的,由于清除不彻底,疗效明

显降低,且手术并发症比较多,如引起医源性腰椎不

稳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炎等,容易产生医疗

纠纷,部分病例仍然需要接受脊柱融合手术。脊柱融

合手术是把病变椎间盘髓核组织等致痛源彻底清除,

通过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由骨性组织替代病变的椎间

盘组织,消除由椎体间的微动刺激残余神经末梢产生

的疼痛,是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少,治

疗效果好,但毕竟属于开放手术,风险高、创伤大、

费用昂贵、疗程长,部分病例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

固定

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

应该采取阶梯治疗方案,微创治疗技术(包括臭氧、

激光、射频、胶原蛋白酶等)作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

初期或中期治疗的首选,疗程短费用低,并可重复进

行或再复合其他微创治疗,可作为保守治疗的替代疗

法,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有

其他治疗方式选择时应该放弃。脊柱融合术应该作为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终末治疗手段,严格掌握手术适应

证。另外,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是最近几年出现的

新治疗方法,也属于终末治疗,疗效肯定,其推广应

用有待更多的临床验证。本组病例均选择单个间隙患

者,其疗效评价存在一定缺陷,部分病例随访时间较

短,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MekennaPJ,FreemanBJ,MullhollandRC,eta1.Aprospective,ran—

domizedcontrolledtrialoffemoralringallograftversusatitaniumeaga

incircumferentiallumbarspinalfusionwithminimum2一yearclinical

results[J].EurSpineJ,2005,14:727—737.

[2]CarrageeEJ,LincolnT,ParmarVS,eta1.Agoldstandardevaluation

ofthe“discogenicpain”diagnosicasdeterminedbyprovocativedis—

eography[J3.Spine,2006,31:2115—2123.

[3]AprillC,BogdukN.High—intensityzone:adiagnosticsignofpainful

lumbardisconmagneticresonanceimaging[J1.BrJRoadiol,1992,

65:361—369.

[4]BurkeJG,WatsonRW,MeCormaekD,eta1.Intervertebraldiscs

whichcauselowbackpainsecretehighlevelsofproinflammatorynle-

diators[J].JBoneJointSurgBr,2002,84:196—201.

[5]胡永胜,田慧中,沙吾提江,等.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问盘突

出症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9:702—704.

[6]廖翔,高志增,黄山虎,等.双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与探

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9:1460—1462.

(收稿:2010.1215)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