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5中考数学常考考点预测(六)
2015-07-02 | 阅:  转:  |  分享 
  
2015中考数学常考考点预测(六)

分组 频数 频率 59.5~69.5 3 0.05 69.5~79.5 12 a 79.5~89.5 b 0.40 89.5~100.5 21 0.35 合计 c 1 (五)从统计图中读取信息、图表信息题;

1、某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周年,组织全校1800名学生进行党史知识竞赛.为了解本次知识竞赛成绩的分布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分为整数,满分为100分),得到如下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b=,c=;

(2)上述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组范围内;

(3)如果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次抽样成绩,那么成绩在89.5~100.5范围内的扇形的圆心角为度;

(4)若竞赛成绩80分(含80分)以上的为优秀,请你估计该校本次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

有人.



















(1)被调查者中,不吸烟者中赞成彻底禁烟的人数有____________人:

(2)本次抽样凋查的样本容量为____________

(3)被调查者中.希望建立吸烟室的人数有____________;

(4)某市现有人口约300万人,根据图中的信息估计赞成在餐厅沏底禁烟的人数约有____________万人.



3、2009年4月1日《三明日报》发布了“2008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情况,绘制了如下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为亿元;(2分)

(2)扇形统计图中林业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度(精确到度);(2分)

(3)补全条形统计图;(2分)

(4)三明作为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市政府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计划2010年林业产值达60.5亿元,求今明两年林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4分)



4、以下统计图描述了九年级(1)班学生在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月活动中,三个阶段(上旬、中旬、下旬)日人均阅读时间的情况:

















(1)从以上统计图可知,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人;

(2)图7-1中a的值是;

(3)从图7-1、7-2中判断,在这次读书月活动中,该班学生每日阅读时间(填“普遍增加了”或“普遍减少了”);

(4)通过这次读书月活动,如果该班学生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每日阅读习惯,参照以上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至读书月活动结束时,该班学生日人均阅读时间在0.5~1()小时的人数比活动开展初期增加了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单位:分) 甲 乙 丙 专业知识 73 74 67

(1)请填出三人的民主评议得分:甲得分,乙得分,丙得分;

(2)根据招聘简章,人事部将专业知识、民主评议二项得分按的比例确定各人成绩,成绩优者将被录用.那么将被录用,他的成绩为分.

6、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5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7所示.



(1)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写下表:

姓名 平均数(环) 众数(环) 方差 甲 6 乙 6 2.8 (2)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7、某市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评定分A、B、C、D四个等第.为了解这次数学测试成绩情况,相关部门从该市的农村、县镇、城市三类群体的学生中共抽取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相应数据的统计图表如下:















(1)请将上面表格中缺少的三个数据补充完整;

(2)若该市九年级共有60000名学生参加测试,试估计该市学生成绩合格以上(含合格)的人数.









(六)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概率;

1、甲袋中有三个红球,,分别标有数字1,2,3;乙袋中有3个白球,分别标有数字2,3,4。这些球除颜色和数字外完全相同,小明先从甲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红球,再从乙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红球,再从乙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白球,请画出树状图,并求摸得的两球数字相同的概率。





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玩转盘游戏时,准备了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面积相等的几个扇形,并在每一个扇形内标上数字.游戏规则: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所指区域的数字之和为0时,甲获胜;数字之和为1时,乙获胜.(如果指针恰好指在分割线上,那么重转一次,直到指针指向某一区域为止)

(1)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乙获胜的概率;

(2)这个游戏规则对甲乙双方公平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3、将分别标有数字1,3,5,8的四张质地、大小完全一样的卡片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随机抽取一张作为个位上的数字(不放回),再抽取一张作为十位上的数字.

(1)请你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说明能组成哪些两位数?

(2)求抽取到的两位数恰好是18的概率.







4、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白、黄、蓝三种颜色的乒乓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其中白球有2个,黄球有1个,现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球的概率为.

(1)求袋中蓝球的个数;

(2)第一次任意摸出一个球(不放回),第二次再摸出一个球,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两次摸到都是白球的概率.







5、四张大小、质地均相同的卡片上分别标有1,2,3,4.现将标有数字的一面朝下扣在桌子上,然后由小明从中随机抽取一张(不放回),再从剩下的3张中随机取第二张.

(1)用画树状图的方法,列出小明前后两次取得的卡片上所标数字的所有可能情况;

(2)求取得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奇数的概率.







6、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四个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小球,它们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小明先从盒子里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x;放回盒子摇匀后,再由小华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y.

(1)用列表法表示出(x,y)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求小明、小华各取一次小球所确定的点(x,y)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的概率;(3)求小明、小华各取一次小球所确定的数x、y满足的概率



(七)旋转、平移、用相似知识求线段长度;

1、如图,在△ABC和△ADE中,点E在BC边上,∠BAC=∠DAE,∠B=∠D,AB=AD.

(1)求证:△ABC≌△ADE;

(2)如果∠AEC=75°,将△ADE绕着点A旋转一个锐角后与△ABC重合,求这个旋转角的大小.

2、如图5,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F,点E是AB的中点,连结EF.(1)求证:EF∥BC.

(2)若四边形BDFE的面积为6,求△ABD的面积.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ACD

⑴请再写出图中另外一对相等的角;⑵若AC=6,BC=9,试求梯形ABCD的中位线的长度。











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10,将△ABC绕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1BC1.

(1)线段A1C1的长度是_________,∠CBA1的度数是_________.

(2)连接CC1,求证:四边形CBA1C1是平行四边形.



如图①,小慧同学把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1上.OA边与直线l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吋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1B1,绕点B1按顺吋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A运动到了点A1处,点O1运动到了点O2处(即顶点O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2处).

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的过程中.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和,顶点O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段圆弧与直线l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形A001的面积、△AO1B1的面积和扇形B1O1O2的面积之和.

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0ABC放在直线l2上,0A边与直线l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即点B处),点C运动到了点C1处,点B运动到了点B2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AO1C1B1绕顶点B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0ABC按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0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

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0经过的路程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3,4),C(﹣2,9).

(1)画出△ABC,并求出A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画出△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1B1C1,并求出△ABC在上述旋转过程中扫过的面积.设△A1B1C1的面积是S1,△A2B2C2的面积为S2(S1<S2),当△A1B1C1∽△A2B2C2,且时,则称△A1B1C1与△A2B2C2有一定的“全等度”.如图,已知梯形ABCD,AD∥BC,∠B=30°,∠BCD=60°,连接AC.

(1)若AD=DC,求证:△DAC与△ABC有一定的“全等度”;

(2)你认为:△DAC与△ABC有一定的“全等度”正确吗?若正确,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举出一个反例说明.



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8),点B(b,t)在直线x=b上运动,点D、E、F分别为OB、0A、AB的中点,其中b是大于零的常数.

(1)判断四边形DEFB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试求四边形DEFB的面积S与b的关系式;

(3)设直线x=b与x轴交于点C,问:四边形DEFB能不能是矩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矩形ABCD中,点P在AD上,AB=2,AP=1.将直角尺的顶点放在P处,直角尺的两边分别交AB,BC于点E,F,连接EF(如图①).

(1)当点E与点B重合时,点F恰好与点C重合(如图②),求PC的长;

(2)探究:将直尺从图②中的位置开始,绕点P顺时针旋转,当点E和点A重合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猜想,并解答:

①tan∠PEF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从开始到停止,线段EF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



阅读下面材料:

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梯形ABCD的面积为1,试求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



小伟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发现通过平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方法是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

参考小伟同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3,△ABC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

(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

(1)已知点A(3,1),连接OA,平移线段OA,使点O落在点B.设点A落在点C,作如下探究:

探究一:若点B的坐标为(1,2),请在图1中作出平移后的像,则点C的坐标是_________;连接AC,BO,请判断O,A,C,B四点构成的图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探究二:若点B的坐标为(6,2),按探究一的方法,判断O,A,B,C四点构成的图形的形状.

(温馨提示:作图时,别忘了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描黑喔!)

(2)通过上面的探究,请直接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已知三点A(a,b),B(c,d),C(a+c,b+d),顺次连接O,A,C,B,请判断所得到的图形的形状;

②在①的条件下,如果所得到的图形是菱形或者是正方形,请选择一种情况,写出a,b,c,d应满足的关系式.



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3,且AB=AC,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长度得到△EFA.

(1)求四边形CEFB的面积;

(2)试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BEC=15°,求AC的长.





































频数



(学生人数)



活动上旬频数分布直方图



30



15



a



2



0



0



0.5



1



1.5



2



2.5



日人均阅读

时间(t)/小时



图7-1



图7-3



活动下旬频数分布扇形图



10%



10%



20%



60%















时间段

百分比为0







频数



(学生人数)



活动中旬频数折线图



2



0.25



日人均阅读

时间(t)/小时



图7-2



3



5



15



25



0.75



1.25



1.75



2.25



取各时间段的组中值为横轴数据



0





31%





35%





34%



(第5题图)



12345



































0



(环数)



(次)



































0



(环数)



(次)











12345



等第

人数

类别 A B C D 农村 200 240 80 县镇 290 132 130 城市 240 132 48 (注:等第A、B、C、D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各类学生成绩人数比例统计表



30%



30%



40%



农村

县镇

城市



各类学生人数比例统计图



1



2



4



3



A



B















(第2题图)







D



A



B



C



(第3题图)







献花(0)
+1
(本文系阿松数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