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硅酸盐所超长BGO晶体产业化制备技术获突破

 看见就非常 2015-07-02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生产一线科技人员在成功制备出第一根650mm长BGO毛坯晶体的基础上,通过对晶体生长设备的创新设计和工艺的持续优化,实现了超长BGO晶体产业化制备技术的重大突破,单炉次产能提升10余倍(达22根/炉),平均生长成品率超过80%,在极短的周期内为中国空间暗物质探测卫星(DAMPE)项目提供了320根25*25*600mm3的成品晶体,同时申请了生长设备和方法的发明专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成功和技术上的突破。

锗酸铋(Bi4Ge3O12,BGO)晶体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的重要无机闪烁体材料,随着该晶体实际应用中所需探测粒子和射线能量的不断提升(从MeV到GeV,再到TeV),对其长度方向尺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研究与开发更长尺寸的晶体成为该晶体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技先导项目的支持下,上海硅酸盐所中试生产一线于2011年6月启动了超长BGO晶体的研制工作。经过近5个月的反复探索试验,研究团队成功地制备出第一根长达650mm的BGO晶体毛坯并加工成25*25*600mm3成品晶体。25*25*600mm3成品BGO晶体的成功制备为其在相关的探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DAMPE项目急需我所提供300根25*25*600mm3的成品晶体。经中试生产一线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反复探索实验,不断突破超长晶体制备中的诸多关键技术,对生长工艺和设备进行了全新的技术改造,高效地利用了原有的资源,使得晶体制备的成品率大幅度提高、单炉产能也得到十余倍的提升,既节省了巨额的资金投入也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按时完成了第一批订单确定的300根600mm长BGO晶体和追加的20根该尺寸晶体的订单任务。

目前,中试生产一线科研人员仍在对制备工艺技术进行持续性优化,进一步提高晶体的质量、性能和制备成品率,并为完成DAMPE项目第二批订单和开发更长尺寸的晶体作不懈努力,同时开展将该制备技术拓展用于其他功能晶体的探索性研究。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批量制备的25*25*600mm3成品晶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