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清华抢的是政绩面子而不是人才:北大清华是加速状元贬值成普通一员的利器

 珠江红棉 2015-07-02
北大清华抢的是政绩面子而不是人才:高校应该把低分学生培养成高能人才而不是相反

    最近,一则清华和北大争抢所谓“高考状元”、“高考榜眼”、“高考探花”、“高考解元”的新闻不仅让社会各界侧目,原来所谓的“象牙塔里”也有如此之有辱斯文的事情。这件事经过网络的发酵,甚至“帅”的惊动了党中央。
    目前,社会上各种解释都有,比如说有辱斯文啊,比如说恶心竞争啊,甚至也有人说是考生不地道,两面放鸽子,等等。尽管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却未洞察最深的逻辑。
    实际上,中国的高校,本质是都是部级、副部级、厅级、副厅级的衙门,它们与地方政府有着几乎相同的行事逻辑,地方政府领导追求什么利益,高校的领导也追求类似的利益。
    近二十年来,社会各界都在批评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观扭曲,追求“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但实际上这种“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高校里面要更上一层楼。
    本来,高校“高大上”的地方在于教书育人,其独特的魅力是能够把“吴下阿蒙”三日后教育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已不复吴下阿蒙”,能够击败战胜关羽的吕大将军。但我国高校目前政绩观扭曲到了“数状元”、“晒高楼”、“数院士”、“晒项目”、“晾海龟”的方面。这与地方政府“晒GDP”、“晒大工程”、“晾财政收入”的做法完全没有两样。在这种政绩观导向下,每一个大学校长,每年招生考试阶段,都要信誓旦旦保证“几个省状元”、“几个市状元”、“几个县状元”等等。否则,该大学校长就显得很没“政绩”。
    此次北大清华死掐,打架争状元,本质上是领导要完成政绩,这种面子工程是“必须搞定”的政绩。而领导往往把这种“政绩”要求以超额的形式分解给全国范围的招生组,这样每个招生组头上都有着一把“达摩克利剑”——谁要是玩不成招状元的任务,回来有你好果子吃。在这种压力之下,在一线招生的“街头官僚”往往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他们要是招不到状元,不仅扣工资,还会让其声誉扫地,职称、级别的晋升顿时一片灰暗。
    就此而言,招生掐架,真正的在于当前大学,特别是大学领导的政绩观扭曲了,“良心大大的坏了”,“三观颠覆”了。他们已经不知道大学的神奇功效是“有教无类”,把低分甚至文盲培养成杰出人才,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搞些“状元”、“壮楼”这种形象工程,不仅扭曲了教育的天职,还败坏了教育的名声。
   北大和清华应该反思,全国状元尽入阁下闺中,试问有几人最后成了大器?有个调查研究发现,全国恢复高考到目前3000多状元,无一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甚至有很多混的还很惨,北大清华这个时侯为什么不出来争状元?我倒觉得,北大清华的教育使得状元加速贬值,最终成为普通人士,这才是北大和清华确实鹤立鸡群的地方,(*^__^*) 。
    北大清华乃至中国所有高校,如果不改变领导的政绩观,不把培养人才看成唯一的政绩的话,抢状元大打出手的桥段还会继续上演,把状元教育成普通一员的城南旧事还会续写辉煌的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