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说的秘密——大学最宝贵记忆

 指间飞歌 2015-07-03

2015-07-03 01:15:22



2015.07.02,我毕业整整两年。毕业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给阳阳写了一封信。一共四页纸,内容已记不清。就在昨天上午,阳阳问我要照片,我知道新闻中心送大四最后的聚餐正在进行。他们连同我的照片一起合影,好像这样我便跨越时空来到北京昌平,回到他们身边。两年了,能被师弟师妹们惦记,实在令我感动加感激。


晚上看到阳阳发的朋友圈,“明儿个回家,让我再多看几眼这里”,时间显示00:07,准确地说,已经到了“明天”。我知道他还没睡,像当年的我一样,于是发去微信问他“难过吗”,这大概是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毕业季没有谁不难过,面对恋人、室友和老师,也许一句“再见”就是再也见不到了。不过光说伤感未免单一,四年的成长让如今的分离中必然夹杂其他情绪,比如庆幸、遗憾甚至追悔莫及。也许每个人的大学都是痛并快乐着的,也正因这份痛快让我真切地感知到曾经是如此精彩。


我告诉阳阳,如果还能弥补遗憾,一定要争取在离校前一秒做完,即便是一个电话也好。他反问我,你是要打给谁而没打吗?的确,阳阳戳到了我的痛点。即便是过去了两年,每每想起那一幕,我都会恨自己,恨自己在那一刻为什么不再勇敢一点,就一个电话,听一个答案,仅此而已。


那是2013.06.22,刑司毕业晚会前,我在端升前的喷泉旁等着他的出现,我们约好拍照留念。那时我竟然胆小的不敢一个人面对他,不知道是怕哭还是怕抑制不住想拥抱他,我竟然随意喊来个哥们陪我一起,美其名曰“帮忙拍照”,实际上是为我“壮胆”。我至今还记得他出现在视野那一刻的样子,竟拿了把扇子,他的样子好可爱,那把扇子大概和我这哥们起一样的作用,所以在他手上合上打开反反复复地进行着。苍天,我记不得他说的第一句话了,每次在他面前智商急降为负,只能咿咿呀呀地附和。我们拍了照,然后我告诉他自己要去南京了,他顿了一下问我“不是北京的猎头公司吗?”我看得出他脸上的讶异,但我不确定是不是带着些许失望,冥冥之中我觉得他是希望我留北京的,而我选择离开也或多或少因为他在。毕竟,这不是份可行的爱情。我说“我还是想回江苏,正好××猎头在南京有分公司。”“也好,不过南京生活压力也不小,你一个人很不容易。多联系联系校友,有法大这层关系连结,会好很多。”“嗯。”我看着他,不知说什么,好像时间都停住了。哥们突然冒出句“晚会开始了,赶紧过去吧”,我回过神来,却不忍离开,他安慰我说“等你演完了,打我电话,我们可以一起走一走。没关系多晚。”我笑着,向礼堂跑去。


当我从舞台上下来,身边已是鲜花的海洋,周围最多的声音就是“师姐求合影”,我不可能拒绝热情捧场的师弟师妹们,但我内心其实很急,很挂念我的手机在哪里、有没有收到新的信息。我不记得跟多少人拍了多少照,当我最终拿到手机的时候已近十一点半,晚会结束,人潮渐去,我翻看手机的确有他的短信“今夜最美,演出惊艳,后会有期。”我知道,他一定等了很久。我走到远离光彩和喧嚣的僻静角落,就傻盯着那个号码,拼命地问自己,要不要拨?要不要拨?!内心斗争了N个回合了之后,是的,我怂了,我放弃了。很难言说那一刻的心情,太煎熬。我想要一个答案,我也怕得到一个答案。有些事情就是因为没有答案才格外迷人也格外折磨人,与其说我选择不问清楚不如说我在这份未知的快感中边享受边自虐着。我是惧怕得到结果的,一旦明确了,我连可以意淫的余地都不复存在了。时至今日,再给我个机会,我想我会拨通电话,毕竟搞清楚一件事会让心里格外踏实,更好投入新的角色或情感。


记忆还有好多好多,说也说不完:11年四月份的邂逅,12年平安夜的神秘礼物,13年元旦跨年长达六页的短信,13年四月在文渊阁为他写下的情诗——《最美人间四月天》......


我们最终谁也没点破什么,这该不该算我大学最大的遗憾呢?毕业之后,我只能每逢重大节日给他发客气短信,虽然我还是会时不时想起,甚至在刚毕业的那段日子里每晚都梦到,但我却不敢过多打扰他如今的生活。分隔两地,聊什么都显得突兀吧。


坦率说,这份感情压根达不到“爱”的层面,甚至更多的是出于我单方的“迷恋”,但他的出现的确让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他是我过司考的动力,是我保研失利后最大的抚慰剂,他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朝思暮想的“痴”,什么是可望不可及的“痛”,他点燃了我,让我为爱乐此不疲,让我相信爱情是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他从未提及与“喜欢”相关的词,但我知道我的出现至少为他循规蹈矩的生活轻掀了几波涟漪。


他是我的老师,我从大二就执迷不悟的人,我大学最宝贵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