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造力与精神疾病有关?

 牤牛河畔生 2015-07-03

  通常情况下,人们创造新事物时,会凌驾于理智和疯狂之间。斯蒂芬森说:“我认为这些结果支持了‘天才就是疯子’的观念。创造力让我们有了莫扎特、巴赫和凡高。对社会来说,创造力非常重要;但对个人来说却存在风险,因为1%的人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Seneca)在《沉思录》中写道:“凡伟大天才,必与疯狂相随”。一直以来,苦恼的艺术家形象普遍存在。而创造力是艺术家在最黑暗的时期,与恶魔斗争时所获得。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说法属于无稽之谈。不过,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这两者之前可能真的存在联系,而这种联系就存在于我们基因扭曲的细胞中。

  冰岛人类遗传学研究与分析公司“解码基因”(deCODE Genetic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凯里·斯蒂芬森(Kari Stefansson)进行了一项研究,对冰岛8.6万人的基因进行解析,找出能够增加人患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风险的基因变异体。随后研究人员又解析了该国1000名视觉艺术家、作家、演员、舞蹈家和音乐家基因组中的基因变异体。

  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些基因变异体可能会使人患精神分裂的平均风险翻倍,或将患躁郁症的几率提高1/3。研究发现,具有健康心理的艺术行业从业人员基因组中出现精神疾病的基因变异体的可能性,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人高17%。随后,研究人员又对3.5万荷兰和瑞典人的基因进行解析,证实创造力和精神疾病之间确有内在联系。这些人包括视觉艺术家、音乐家、舞蹈家、作家和戏曲家以及农民、体力劳动者和销售人员。研究表明,创造性行业从业者比其他行业的人携带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体的几率要高25%。据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创造性与精神疾病有着一些相同的基因根源。

  2013年《国际精神病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患躁郁症的几率很高,而作家更有可能会患精神病。该研究表明,引起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基因更多地出现在从事创造性职业的人身上。研究称,思维方式与他人不一样,这在科研工作中被认为是富有创造力的标志,这就是历史上将天才普遍形容为“疯狂”的原因,例如艺术家文森特·凡高和数学家约翰·纳什。

  凯里·斯蒂芬森指出,研究结果表明了精神疾病和创造力在生物学上的相似之处,他说:“要有创造力,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同时,当我们与众不同时,我们就会被贴上怪异、疯狂甚至是神经病的标签。”斯蒂芬森认为许多基因都能够增加精神分裂和躁郁症的患病风险,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不会有很大危害。然而对于1%的人口来说,在遗传因素、生活经历以及其他因素的累积影响下会导致精神疾病。

  纽约勒诺克斯山医院的临床心理医生曼妮维兹表示: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创造力和精神病之间具有关联。目前尚不清楚在研究中发现的关联基因是否存在于那些自认为很有创意的人身上,还是仅仅存在于那些实际上从事高质量创造性工作的人身上。他说,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人患有严重的精神病,此人携带的基因变异体可能是“稀释”形式的精神病,如果症状足够轻微并且不会干扰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话,可能更利于创造力的发挥。

  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创造新事物时,他们会凌驾于理智和疯狂之间。斯蒂芬森说,“我认为这些结果支持了‘天才就是疯子’的观念。创造力让我们有了莫扎特、巴赫和凡高。对社会来说,创造力非常重要;但对个人来说却存在风险,因为1%的人需要为此付出代价。”

  不过,在他们的创作旅途中,大多数艺术家的创造性天赋受不同的基因或生活经历等因素影响。斯蒂芬森也承认,这项研究得出的精神疾病和创造力之间的基因联系很小。不过在他看来,即使两者的生物特征只有一小部分关联,这个结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通过创造力获得许多美好东西的同时,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一切皆有利弊。

  然而,哈佛大学精神病学教授阿尔伯特·罗滕伯格却不赞同这项研究的结果。他认为并没有足够证据来说明心理疾病和创造力之间的联系,例如凡高,他只是恰好患有精神疾病且充满创造力。罗滕伯格说,我的观点是反过来的,有创造力的人可能大部分并没有精神问题,只是他们能够利用与众不同的思维。而凡高自己似乎并没有看到疾病与天赋的关联。凡高本人大半生都在与精神疾病做抗争,他曾在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此的极度失望:“如果没有这该死的病,我将会有更伟大的成就”。

  2014年,罗滕伯格出版了《奇迹飞行:对科学创造力的调查》一书。在书中,他采访了45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罗滕伯格发现,这些人中没有一人有精神疾病,因此他对这项最新研究表示怀疑。他表示,“拥有创造力的标准并不是具有创新性。在某个艺术团体工作,或从事艺术、文学工作,并不能说明此人具有一定的创造力。虽然很多患精神疾病的人都想从事艺术或文学等相关工作,但这不是因为他们擅长艺术或文学,而是因为被这两个领域所吸引。这也有数据支撑,几乎所有的精神病院都使用艺术疗法治疗精神病,病人出院后就自然而然地被艺术所吸引。”(“科学媒介中心”供稿 黄森 编译)

  《中国教育报》2015年7月3日第8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