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周名画《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高清无水印)

 阴山工作室 2015-07-03


沈周名画《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高清无水印)

明 沈周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 设色纸本 保利2010秋拍 成交价1792万元


【作品鉴赏】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沈周名画《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高清无水印)


沈周的《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徐书城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画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并称为“吴门四家”,此说最早似见诸清·王鉴《染香庵跋画》一书中提到的:“成、弘间,吴中翰墨甲天下。推为名者,惟文、沈仇、唐诸公,为揜前绝后”。“吴门”为中国古代泛指苏州市及其附近地域的名称。以“吴门四家”为首的画家群体或泛称“吴门画派”。沈周,不仅为“吴门四家”中最年长者,或亦可视为该画派的开创人。
沈周(1427-1508),字启南,晚号石田、石田翁,江苏长洲(今苏州)相城镇人。父祖辈皆隐居不仕,均工诗文,能书画。沈周的祖父沈澄,与元末一些著名画家交往甚笃。其父沈恒,字恒吉,为明初著名文人画家杜琼入室弟子,故其画风直承宋元“南宗”文人山水。沈恒和他的兄长在相城“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吟诗作画”。(见《明史·沈周列传》)。本文所介绍的画卷标名为《有竹庄中秋赏月图》,“有竹庄”,即为沈氏世代隐居之寓所。
沈周不仅继承了他的父辈隐居不仕的家风,诗文书画之艺亦为家学渊源。他早年也曾跟杜琼学画。杜琼的画法基本上完全传承了元人,因此沈周早年的画风也未能脱出宋元文人山水画的窠臼;四十岁之后才逐步显现出他个人的独特风格——早岁较细谨,晚年则粗犷。五十八岁时始号“白石翁”,此时才开始在画上钤“白石翁”之印。这幅《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即钤有此印,可证问他的晚年杰作无疑。

沈周名画《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高清无水印)

明代初年,山水画的画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忠实继承了宋元时代的“南宗”文人画传统,著名人物如杜琼、王绂、徐贲、谢缙、姚绶等,但缺乏鲜明的时代特点;另一类为“复古”派,即把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珪的所谓“院体”即宫廷绘画重新恢复,代表人物有戴进、吴伟等人。这两种不同画风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皴法”的不同,前者为肇自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的所谓“披麻皴”;后者则继承了马、夏等人的所谓“斧劈皴”。两者在明初画坛上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态势,直到沈周等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崛起而改观。沈周的画,基本上属于“南宗”文人画的“披麻皴”系统,特别是他的早年作品,优雅平淡;但到中年以后逐步改变,用笔变为粗拙,这似乎受到“浙派”的戴进等人的影响。尽管如此,沈周的画法本质上仍为“南宗”文人画的“披麻皴”系统,只不过他的用笔较为粗犷,线条较为短促滞重一些。这种情况,不妨可视为他对宋元文人画传统的一种较明显的“推陈出新”,遂具有了突出的时代面貌。从这幅《有竹庄中秋赏月图》来看,应视为沈周的山水画中颇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自元初赵孟俯明确提出“书画同本”(“书画本来同”)之说,以书法笔法入画的艺术实践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成为画家们一种十分有意识的行为。李贞伯的《书道之艺》中曾指出:“沈石田妙于诗画,然字不甚工。后乃仿黄山谷,辄得其笔意,盖书画同一机也”。沈周晚年的书体完全是黄庭坚的粗犷特点,由此改变了他早年画风的细谨特点。在本画卷中,“书”与“画”并列而相得益彰;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书写了自己所作的诗篇,充分体现了文人的诗、书、画三位一体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抒情达意的最高境界。
这幅《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历来流传有绪,见诸著录颇多,如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福开森编:《历代著录画目》,等等。其中的诗篇亦曾收入《石田老人诗选》(卷一)。这幅作品又曾为现代北京著名画家惠孝同先生收藏并题有长跋,诚为一件不可多得之佳作。
本文转引自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单行本


沈周名画《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高清无水印)

明 沈周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 全卷


月圆还似故人圆——《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流传小考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王健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整卷由画面与书法两部分组成,画面高34厘米,长 135.5厘米,书法部分高34.5厘米,长895厘米,高头大卷,可称沈周书画作品中的煌煌巨制。
画面描绘的是沈周(1427~1509)在其居所“有竹庄”内的平安亭与友人中秋饮酒赏月时的情景。山水清胜,竹树桥亭,明月高悬,景致幽静。书法部分则是沈周满怀激情,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兴致勃勃地抒发其与浦汝正等友人中秋赏月时的复杂心情。该卷画作笔墨雄健老辣,格调疏简苍劲,意境清幽高旷,具有粗沈山水画的特点。书法则结体严整,笔法沉着稳健,苍劲老练。整卷书画诗文相映成章,堪称诗、书、画三绝。据诗中“老夫老及六十年,更问中秋赊四十。”句可推知此卷为沈周于成化二十二年即1486年六十岁时所作。据学者研究,沈周在五十八岁时始号“白石翁”,与此卷书法卷末所钤“白石翁”一印正相吻合。
根据历代著录,沈周曾多次表现其与友人在有竹庄中秋赏月的画作。如波士顿美术馆藏《十四月夜图》卷,该卷纵30.5cm,横134.6cm。卷后有沈周再题诗和祝允明题诗,并经孙艾、罗小川、程正揆、吴谔、吴桢等递藏。该卷左方自题“十四月夜”四字,卷后有七言歌行一首,中有“舒庵与我六十人,更问中秋赊四十。”之句,当与《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为同年所作。

沈周名画《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高清无水印)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引首有贞伯题写“有竹庄中秋赏月”大字篆额。贞伯即李应桢(1431-1493),初名依,字应祯,更字桢伯,后以字行,改字贞伯,号范庵。与沈周为同乡,均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1453)举会乡试,入太学,授中书舍人。后迁南兵部郎中,弘治中官至太仆少卿。李应桢博学好古,篆、楷俱入格,真行草隶,亦清润端方,如其为人。虽潜心古法,而所自得为多,学为明朝第一。其尤妙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今人莫能及。人有求者多怒不应,以故传世极少。卒年六十三。文震孟《姑苏名贤小记》曰:“少卿书法自成家,盖轶唐而上,然每耻以是见名。”文徵明曾从其学书。如果该卷引首为李应桢同年所题,则时李应祯56岁。
后隔水有孙承泽(1592-1676)康熙八年己酉(1669年)题跋,时孙氏78岁。孙承泽是明末清初的书画收藏大家,生活于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政权交替之际,在明末、清朝都做过官,后来隐居西山樱桃沟,建退翁亭,号退谷。今之退谷、退翁亭即由此而得名。孙氏晚年在此着书立说,鉴赏书画,《庚子销夏记》就是他在退居期间所作的书画著录专着。在其成书于1660年的《庚子销夏记》中就著录乐《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书中写道:“石田《有竹庄赏月图》。石翁置有竹庄,尝出疏以募竹,其事甚韵。此图乃石翁与浦汝正中秋赏月庄中之平安亭而作。笔墨更为清胜,后有长歌可入白苏集中,字大如椀,亦似黄鲁直得意之笔。” 
他还写道:“尝见石翁题画有绝佳之诗,而集中俱不载。安得有心人肯大为搜罗,以成快编也。石翁集乃陈明卿为孝廉时所刻,不足尽石翁之百一也。”四库全书本《石田诗选》收录有此卷中之诗。四库本《石田诗选》为乾隆四十六年据光禄寺署丞华汝德所编,故与孙承泽所言陈明卿本不同。
另外,该卷孙氏题跋写于1669年,当是《庚子销夏记》成书后孙氏再跋,故题跋内容未载书中。
孙承泽之后,此卷为清末温云心、温忠瀚父子所藏。“太原温云心氏鉴藏”、“云心珍赏”两印为温云心的鉴藏印。温云心,(温启封)清末人,太原人,有《玉镜台词》一卷行世。其子温忠瀚,同治元年壬戌科进士,官湖南学政使,撰有《两汉石续》六卷。外签“光绪癸未(1883)年七月重装题记”即温云心之子温忠瀚的手笔。“红叶盦”为温忠瀚的斋室名。上海图书馆藏有《飞鸿堂印谱》五集四十卷二十册线装本。有温忠瀚题记,并有“红叶盦主”一印。
尾纸有张允中庚寅年,即1950年诗跋一,洋洋洒洒的诗文长题对此卷推崇备至,盛赞沈周此卷“通体笔法如铁铸,绕指柔处亦苍苍”的艺术成就和孙承泽“退翁法眼精且详”的鉴定眼光。张允中近现代有两人,均为著名收藏家。一为生于台中县大雅乡的张允中(1928~),张氏耕读传家,是当地望族,祖父和外祖父均为收藏古玩名家。张允中夫妇旅居日本四十多年,后回到台湾,斋名为“寄畅园”。另一位则为京城著名收藏家张允中(1880-?)。由该卷上“补萝盦”、“允中长乐”、“张允中六十以后之作”三方鉴藏印及款署“庚寅清和月下沅,东越补厂中六十有九。” 庚寅为1950年,时张允中69岁,由此上推69年,故可知其生年为1880年。故此张允中应为民国时京城收藏家张致和张允中。
虽然张允中的诗跋在惠孝同先生的题跋之前,但他只是借观者,此卷并非张允中的藏品,真正所有者则是惠孝同先生。惠孝同(1902-1979)满族,北京市人。原名惠均,字孝同,号柘湖,别号松溪、晴庐。1920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拜金城为师,专攻山水。1925年升为研究会研究员。1927年与金荫湖、胡佩衡等共组湖社画会,编辑《湖社月刊》,历任画会干事、评议、教员、副会长,湖社画会天津传习社社长、天津分会会长。曾任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解放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委,北京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常委、主任委员,新国画研究会常委、研究组副主任,国子监国画补习学校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0年代曾出访印度尼西亚,回国后在中央美院举办个展。惠孝同山水传统功力深厚,构图颇具巧思,所作树石古厚浑茫,意境深幽。他在寻觅新时代山水画发展的新途中也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与古一舟、周元亮、陶一清、何镜涵、松全森合作的巨幅长卷《首都之春》,写由通县经城区至石景山、官厅水库之北京新貌,将古法与今法相融合,造化与心源相贯通,创造了新的时代风格。惠孝同先生富收藏,很多名迹都曾是他家的藏品,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渔村小雪图》卷就曾是其藏品之一,由此可见其在当时的鉴藏实力。

沈周名画《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高清无水印)

惠孝同先生的题跋中透露了张允中一跋的来龙去脉。1950年暮春,惠孝同得此卷于京城厂肆。消息不胫而走,为张允中先生闻知,张允中遂请朋友贾济川向惠孝同借观。并在尾纸题写诗跋。1962年,时隔十二年后,惠孝同自己再次拣点此卷时,在张允中跋后不无感慨的写道:“庚寅暮春得于厂肆,适为张致和先生所闻,倩厂友贾君济川借阅,并题七言长古一首,与石田原作后先辉映,为吾斋平添一段嘉话,今忽忽十二年矣!致和先生墓有宿草,补萝庵所藏法书名画亦已零落殆尽。重展斯图,正与石田先生具有同感。”道及当时此卷的来源、张跋的来龙去脉,以及惠、张两位老人的友情。1962年张致和先生已经谢世,其所藏书画已零落殆尽。而此卷不仅见证了沈周与浦汝正等诸君的友谊,也见证了一段近代的流传佳话。


【作品资料】

作者 沈周   尺寸 画心34×136cm;题跋34×1120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RMB  15,000,000-25,000,000
成交价
  • RMB  17,920,000
  • HKD  20,837,209
  • USD  2,688,000
  • EUR  1,971,200
专场 畅神观道—中国历代名家重要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2010-12-04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已开通官网 拍卖会 5周年秋季拍卖会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207-210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著录:1.孙承泽编《庚子销夏记》卷三。
2.福开森编《历代著录画目》第15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国书画全书》第7册,第77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4.《石田老人诗选》卷一收入中秋赏月图长诗。
5.《朵云》1991年第1期,第103页,《沈周年谱》。
6.《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沈周》第269页,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7.《中国传世书画》(山水卷)第49页,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8.《中国名画家全集—沈周》第239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沈周名画《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高清无水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