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精选]这病竟是少女杀手

 任万胜 2015-07-03

  你知道厌食症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人会得厌食症呢,得了厌食症又会有什么样的后遗症出现吗,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相信一定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的,千万不能得厌食症,不然将会身心俱损。

  很难想象一只讨厌水的鱼怎样生活,可有些人却不能和维系自己生命的食物和平相处。厌食症就是通过这样残酷的手段一点点地蚕食生命(尤其是年轻女性的生命)的。但,对于厌食症,你了解多少?

  厌食症是谁?

  提起厌食症,顾名思义,你大概能推断出他的作案手段:年轻爱美的女孩子,在他的怂恿下,节食减肥瘦过头,终于被他陷害。

  其实你只说对了一半,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个亚型:限制型(restricting type)和暴食型(binge-eating/purging type)。

20131120164040-1174412626

  限制型厌食症最符合我们的印象,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DSM-IV)规定,限制型厌食症的诊断标准为:

  1 成人体重低于期待值的85%,生长期儿童体重增长减慢或停止,导致其体重低于期待值的85%

  2 即使在体重偏低的情况下,也对增重非常恐惧。

  3 对体型体重的认知扭曲,将体型体重与个人价值相关联,否认目前体重偏低情况的严重性。

  4.已有规律月经的女性停经超过三个周期以上(使用激素才能维持其月经周期者也视为停经)。

  而暴食型厌食症除了以上症状,还可能有一次性吃下大量食物、自行催吐、过度锻炼或者使用利尿剂、泻药等等行为,容易导致厌食症症状被掩盖,或与贪食症等其他摄食障碍混淆而不易诊断。

  厌食症最早有据可查的病例始于1689年,在当时被认为是上流社会少女因为心情烦闷而引发的“神经性消耗症”。

300001174781131700492723962_950

  但其实,控制饮食直到皮包骨甚至香消玉殒的案例,在这之前就已有之。

  能否超脱口腹之欲的享受,摆脱来自本能的限制,成了各种宗教灵修的着力点。

  13世纪的欧洲,信仰天主教的女孩子们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常年仅以一点点食物果腹,视饥饿为洗脱原罪,诚心侍奉上帝的善举。

  她们称之为“神圣节食(Holy Anorexia或Anorexia mirabilis)”。就算因此而死,也是件值得褒奖的事情[3]。文艺复兴之后,这种传统才慢慢消失。

  可随着20世纪初时尚业的蓬勃发展,瘦削如平板的身材被所有潮人追捧,厌食症也再次借尸还魂,随着芭蕾舞女、体操运动员和时尚模特一起席卷东西方世界,成为时尚界的“流行病”。

  目前全世界约有0.3%-3.7%的人患有厌食症,高发年龄在14-19岁,其中90%是女性。

  如果说中世纪的姑娘们节食是为了追求信仰,那么当代的信条就应该是完美主义。聚光灯下,所有瑕疵都无所遁形,观众们越来越刁难你在屏幕上的大饼脸、粗象腿。

  “好女不过百”、“要么瘦,要么死”——这个口号还真不是夸张,厌食症致死率高达10.5% ,让本是咬牙切齿的励志语录,多了几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

    疑幕重重:基因还是大脑?

  若不是因为传媒提供的各种“天后女星保持身材的秘籍”,你很难想到可以扣喉引吐来平复刚才吃掉一块奶酪蛋糕的内疚;不是那些穿着清凉,纤腰不盈一握的封面女郎,你大概也不会对肚子上的游泳圈如此恨之入骨。

  心理治疗师和大众媒体之间的战争,从此愈演愈烈,从专业探讨一直蔓延到社会生活领域,封杀过瘦模特,谴责宣传蔬菜代餐、排毒饮食。

  似乎没有了时尚圈,厌食症就能跟着销声匿迹。可事实上,这位少女杀手背景复杂,至今还让人捉摸不透。

  童话里拯救公主的骑士靠的是利剑宝马,21世纪拯救公主的科学家靠的是基因分析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术。

  厌食症虽然跟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社会媒体影响都有脱不开的关系,但一直保持稳定的发病率和家庭病例的扎堆出现,说明它的发病机制必然有生物学证据。

300001062059133741486747080_950

  双生子研究和家庭基因分析给科学家的假说打了一剂强心针,那些内疚的父母终于可以解脱了。

  研究证明,1,3,4号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多态性表达与限制型厌食症有显著关联。

  而掌管饥饿信号感受和传递的一系列激素及其相应的基因调控——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elin)和刺鼠肽基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rotein ,AgRP)——将为我们深入理解厌食症的发病机制开辟新的方向。

  除了基因之外,大脑功能的变化也被科学家们密切关注。是什么让这些已经骨瘦如柴的少女还要拼命减肥,完全不顾自己可能因此活不下去的事实?脑功能失常引起的体象扭曲(Body Image Distortion)就被排在了黑名单的第一位。

  借助fMRI,科学家近日已经锁定了大脑背侧顶叶(posterior parietal lobe network)系统和额前皮质-岛叶-杏仁核系统(prefrontal cortex–insula–amygdala network)这两个功能区域。

  前者负责感知自己或他人的身体形态,尤其是其中的外纹体身体区(Extrastriated Body Area,EBA),在厌食症病人治疗前后明显更活跃,说明这一区域可能是引起体象认知扭曲的关键区域。

11123124024008_1671d

  而额前皮质-岛叶-杏仁核系统与喜悦、恐惧等感情密切相关,它就像白雪公主里的魔镜,反复告诉你这世界上还有比你更瘦的人,让你对自己的身体越看越不满意。

  那些年,一起“瘦”过的伤

  许多人减肥的初衷是为了身体更健康,殊不知却害惨了大脑。我们的大脑其实是最挑剔的吃货,它嗜甜如命,所有能量只靠葡萄糖供应;它还囤积了大量脂肪,包裹在神经细胞外围。

  一旦营养短缺,大脑也无法幸免。厌食症患者在体重过轻时,脑组织出现萎缩,我们刚才提到的外纹体身体区(EBA)大脑灰质密度也有所下降。

  虽然经过治疗,体重增加后,脑容量也会恢复正常,但更细致的研究显示,这种损伤似乎并不是完全可逆的。

  文艺青年总说,伤过了的心无法复原,大脑受了亏待,也会在大脑灰质上一五一十的记录下伤口,甚至痊愈后超过半年还能探测到灰质减少。

  科学家们似乎挺欣赏这种傲娇,于是命名也连带文艺起来:疤痕效应(scar effect),说的就是那些曾经“瘦”过的伤。虽说是少女杀手,厌食症的影响却不仅局限于少女时期。体重过低会引起骨质疏松,卵巢早衰,不孕不育等问题,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麻烦。

  与厌食症如影随形的,还有其他心理疾病。厌食症患者伴随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和强迫行为的情况相当普遍,人格障碍的共病率也高于普通人。

  厌食症如果不及时治疗,除了可能转为慢性,还有大约40%的人从厌食症转为神经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治疗起来就更加困难。

  自诊小贴士:怀疑自己有厌食症?

  对照问题看看自己吧

  计算自己的BMI=体重/身高^2。如果小于17.5kg/m2,请继续往下看。

20131120163935-1759625367

  觉得自己很胖,哪怕别人都觉得你体重正常或者已经很瘦了;无法想象自己增肥十公斤;保持清瘦的身材对你来说绝对是自信源泉。

  有意控制自己的饮食,回避一切高热量食物:蛋糕,巧克力,奶油,肥肉等等。

  成年女性停经超过三个周期,成年男性性欲低下。

  如果上面四条都符合,那可能你真的要考虑是不是该找个医生问问了。吃嘛嘛香,减肥屡战屡败的姑娘们,你们可以偷着乐了。

  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在年轻女性中间较为多见。严重时可以导致营养不良、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甚至死亡。那么得了厌食症怎么办下面一起来看看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厌食症,或称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类的精神疾病。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产生不正常认识,担心发胖,最主要症状是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没有胃口开怀吃东西。

  厌食症的临床表现为用自愿禁食、引吐、服用泻药等药物、体育锻炼等方法过度追求减轻体重,甚至在明显消瘦的情况下还认为自己太胖,导致较长时期食欲减退或消失。厌食症患者多有治疗上的困难,约有10%-20%的人早亡。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001966b4f1b6112d87cd3f

  得了厌食症怎么办

  厌食症的正确治疗方式应是综合性的,早期应以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为主,目的是消除心理社会因素,防止病情发展。晚期在维持生命及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还要根据其精神症状,给予健康和美丽。

  一、心理治疗

  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

  二、补锌治疗

  微量元素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在人体内参与多种酶的合成。锌可通过其参与构成的含锌蛋白对味觉和食欲发生作用,从而促进食欲。人体缺锌,特别是对于生长期儿童影响更为明显。其临床表现是: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愈合不良、易感染等。因此服用新稀宝牌锌硒宝片可以有效补锌,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结语:厌食症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疾病,如果得了这个病的话,那么对于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会导致营养不良,从而过度消瘦,使得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变额奇差无比,上文给大家介绍的,相信大家也都已经清楚了。

来源:三九养生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