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学经典:李洛能《形意拳拳谱》一【赵冀龙武学分享】

 草原部落酋长 2015-07-03

李洛能《形意拳拳谱》一

原文

形意拳拳谱(1) 李洛能(2)


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3)盖天地之辟于一(4),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侯六脉(5),溶虾(6)二气;静极生动,动而振发四肢,贯通百骸。(提示:叙述形意拳身体内部运动产生的方式和程序)是谓先天(7)存乎静,后天(8)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9)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10)而真之一气(11)生焉。(提示:以体用、动静哲学观念论述身体产生气运动的道理)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12)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13)不重阴(14),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15)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提示:指出形意拳修养的基本原则)

注解
1、形意拳拳谱:此谱选自太原市武术挖掘整理组一九八四年油印版影印件。
2、李洛能:(1808名——1890),名飞羽,字能然,河北深州人氏。形意拳第四代传人。
3、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大端”,自然最初生成之始。这里说的形意拳术之始,是指身体内运动的初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是借对自然的认识指说人体。
4、一:一体。
5、六脉:三阴三阳经,三阴经指手足少阴,太阴,厥阴;三阳经指手足太
阳,阳明,少阳经。
6、虾:疑为下。
7、先天:意、气。
8、后天:四肢百骸。
9、体:意识。
10、阴阳消长生生之功:意气和四肢百骸相互运动的功夫。
11、真之一气:身体客观具有的,整体的气运动。
12、天一:先天后天一体。
13、阳:躯干肢体。
14、阴:内脏气血。
15、心法:通过体悟的心得。


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1)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2)揽阴阳之造化,(3)转乾坤之枢机,(4)诚强身之捷径也。

注解
内径:《皇帝内径》。
明心见性:显现人固有的心性。
阴阳之造化:自然发展变化之理。
转乾坤之枢机:扭转人体先后天功能的机关。

原文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提示
以上三个自然段分别叙述学习十二形的意义,学习形意拳疗疾养身的作用,学习的简易,身体的阴阳之分。

原文
初学入门规矩

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1)。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矣。

注解
1、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是对功深后身内气感受状态的描写。

解读
此节首先是指出初学者指导思想上容易产生的弊病,其次是指出功夫形成的生理原理,最后是描述功成后的状态作。通过三点论述,指出了形意拳功夫修炼从开始到用功,到成功的的大致过程。

原文
练习三害

初学武术,谨当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成病。练时努气,则太刚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诸疾。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1)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2),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3)地步。故练习之时,谨忌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心实腹,而道心(4)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注解
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心为主宰,君为主宰;君心不平和,百官不
得安稳。
2、中和:全身气息、气血融和。
3、中立:以气息、气血运动做拳法运动的根据。
4、道心:清净无为之心。

提示
指出初学者修炼时身体容易出现的弊病及其危害性。

原文
呼吸合道

夫人以气为本(1),以心为根(2),以息(3)为元(4),以肾为蒂(5)。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呼百脉皆开,一吸百脉皆闭,天地化工流行(6)亦不出乎呼吸二字。(提示:指出意、气在生命、身体运动中的作用)且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初级道理乃是色(7)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8)化气之功夫。二节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9),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像,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臭(10),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提示:指出呼吸的三个层次)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是也。明劲者,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暗劲者,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于内;化劲者,无形无像(11)之手法,不见而章(12),不动而变之神化也。(提示:指出劲力变化的三个层次)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谓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谓之性命双修(13)也。(提示:指出呼吸合道的意义)

注解
本:本体,指人体赖以存在的根本物质。
根:枢机,指人体运动驱动。
息:呼吸。
元:生命、身体运动的元始。
蒂:作动词用,联络。
天地化工流行:天地,指人体上下整体;化工流行,变化的工夫,流行
的运动。
色:可用视觉看到,身体外形表现出的。
精:精肉,即指人的肌肉。
有形于内:身体内部可以感知。
10、臭:读xiu ,气味,指鼻息。
11、无形无像:身体内部不再感觉气力的运动。
12、章:彰,彰显。
13、性命双修:性,性能;命,人体自然的客观使命,性命双修即养身和发掘人体的性能。

原文
三步功夫
原文
易骨(1)者,明劲也。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顺逆(2),而不可悖逆(3);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谓之初步功夫。

注解
1、易骨:变换骨骼的结构方式,使骨骼结构适应整体劲力的形成。
2、顺逆:逆,对向;指骨节对撑。顺,劲力通顺。
3、悖逆:拘劲不通。

原文
易筋(1)者,暗劲也。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提示:叙述修炼时意气应用的方法)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提示:叙述易筋修炼的作用)此谓之二步功夫。

注解
易筋:变换筋膜的联络方式,有局部联络方式变为整体联络方式。

原文
易髓(1)者,化劲也。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蜇藏于祖窍(2)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提示:叙述化劲阶段易髓的修练方式)其心空空洞洞而养灵根。此谓三步功夫。

注解
易髓:使骨髓流通。
祖窍:两眼正中鼻根尽处向内一寸的空间。

原文
七拳法

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提示
摘录于“心意六合拳”“手脚法”,即是用于击打的肢体。

原文
八字诀

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解读
斩、截、裹、跨、挑、顶、云、领,是“心意六合拳”“意拳目录”中对拳术劲力的记录。这里配以相应的拳势,意义在说明这些拳势能够体会这些相应的劲力。

原文
五行名称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于外者也。且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五行相克也。五行相生,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为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提示
论述五行哲学观念和人体五官、五脏、形意五行拳的对应关系及其实用,但五脏的自觉应用得在功夫到达一定程度以后才有可能。

原文
形体(1)合一

易云(2):两仪生四象(3),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4)分撒而来。太极者,天性之命(5),即人之心意(6)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象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7)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8)。近取诸身内为五行(9),远去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注解
形体:形,现象;指自然和形意拳运动变化的现象。体,本体,指中国
哲学对自然认识的理、气和人的思想意识、气血、气息。
2、易云:易经说。
3、两仪生四象:两仪,天地、阴阳;四象,春夏秋冬。
4、太极:一气,同时含有理。
5、天性之命:天理的自然性。
6、心意:思想、意识。
7、诚:诚心。
8、术数:术,方法;数,自然之理;这里是指以中国哲学思想、原理推论事物的方法、道理。
9、五行:五脏。

原文
六合为一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内外如一,谓之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与右肩相合,右者与左也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合,肾与骨合。总而言之,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提示
此节具体叙述人体各项机能的接合,从而表现形意拳整体运动的性质。从内容上看是对“岳武穆九要论”“六要论”的继承。

原文
三节合一

三节者,根、中、稍也。以人言之,头为稍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以头言之,天庭为稍节,鼻为中节,地阁为根节;以身言之,胸为稍节,腹为中节,丹田为根节;以下部言之,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稍节,掌为中节,腕为根节。换而言之,人之一身,无处不有三节。三节之动,不外起、随、催三字而已。稍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无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三节之所以贵明,故分而有三,合而为一也。

解读
此节是通过身体节段的分析,详细叙述劲力的应用。从内容上看是对“岳武穆九要论”“三要论”,“曹继武十法摘要”“一曰三节”等形意拳谱内容的继承,但在梢节、中节、根节具体所指上还是有所变动。

原文
四稍三心归一

盖人之一身有四稍,曰:血稍、肉稍、筋稍、骨稍是也。此四稍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发为血稍,属心,心怒气生,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足(1)血旺,力能撼山。爪为筋稍,属肝,手足之功,手抓足蹬,气力*(2)并,爪生奇功。牙为骨稍,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热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耄老,上下成行。舌为肉稍,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增田气壮,肌肉成镪(3),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玄,人心要灵。明乎四稍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稍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推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稍三心归一处,运用灵活一混元。

注解
1、足:充足。
2、*:此处有一字,但字迹不清晰,难以辨认。
3、镪:串。

原文
步法手法五恶(1)

原文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布;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则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形之踊。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翻落钻,起者如手之上翻之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下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两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舒、绝(2)也。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3)。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稍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因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形于外,发著于六合(4)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注解
五恶:手落时的五种用法和劲力。
绝:气力到达肢体的末端。
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指肢体、躯体中劲力的贯通一气。
六合:东、南、西、北、上、下,指天地的边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