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沈周村居野寺卷

 阴山工作室 2015-07-04


明 <wbr>沈周 <wbr>村居野寺卷

明 沈周 村居野寺卷  设色纸本 朵云轩2010春拍成交价1086万元


【作品鉴赏】

中国传统绘画史之中,宋元是一大巨变,明清绘画主要是在元人的基础上演绎发挥的,重大成就多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涌现了吴门、云间、虞山、太仓等重要画派,出现了沈周、文征明、董其昌、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墨井、恽南田等重要画家。其中,吴门画派兴起最早,摒弃了当时浙派吴小僊等人流于狂邪的风气,恢复并弘扬了近乎中断的文人画传统,充分发挥了诗文书法与笔墨画境相得益彰的书斋意趣,滋味隽永,颊齿余香,主盟画坛近百年之久。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与接踵而起的文征明,不仅是当时画界的泰山北斗,也是中国绘画史之中至为高峙的坐标式人物。
沈周,字启南(1427-1509),享年八十有三。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丰厚,趋庭鲤对,又转益多师,很早就在诗文书画方面表现出敏锐的感悟能力,而在创作上却表现得平实而稳健,四十之前多作小幅,其后拓展为巨幛长卷。四十一岁时为其师吴宽祝寿的《庐山高图轴》是他拓展初期的代表作,巍巍乎体势沉逸,峨峨乎气脉流转,以布置繁密见长。在其后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又创作了许多精彩的长卷,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村居野寺图卷》、《张公洞图卷》、《东庄画册》、《落花画卷》、《铜官秋色图卷》、《十里长川图》、《大石山图卷》、《溪山欲雨图卷》等等。其中以《村居野寺图卷》尤称巨迹。评论沈周画风,常有“粗细”之说,《庐山高图轴》偏于“细”,《村居野寺图卷》偏于“粗”,大笔勾点,笔力朴实而沉郁若有金刚杵,是沈周晚年“人画俱老”的铭心绝品。《庐山高图轴》和《村居野寺图卷》两图,有力地支撑了沈周在绘画史上的不朽地位。
《村居野寺图卷》早年流往日本,秘箧收藏,在中国学者撰写的绘画史和吴门吴沈的研究著作之中,露面的机会要少些,还有点“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感觉。展开画卷,一股金秋气息扑面而来,橙黄色的树叶在葱郁的草木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屋木、山岩亦笼罩在这金色的氛围之中。是图卷取意于沈周游西山途中道经湖上所见之景,重点是湖边的山村野寺,所以整个画面以河水贯穿其间。画面的开头即以较为开阔的河道呈现在眼前,河面上渔翁垂钓,河道旁秋柳闲田,茅亭溪桥,河道忽而为山岩林木所掩,时而为村居遮隔,曲曲弯弯注入湖中。画卷中心,画面较为舒朗,两组山岩后出现一派宽阔的湖面,遥看对岸则是望不见山脚的群峰。近景山岩间为内河,水面上渔舟竞渡,河岸上瀑流争喧;山岩旁有茅屋数幢,室内屋外人物消闲舒适,有曳杖信步或窗前闲话者,亦有于室内端坐品茗赏物者,或诵读诗书等等。画卷后段,对山岩作重点描写,岩石、建筑、茂林层层相迭,多达四重。远处一抹淡淡的远山,将读者从画内引向浩瀚无垠的乾坤造化。
《村居野寺图卷》作于弘治十年九月,时沈周七十一岁。纸本设色,高52厘米,长达1252厘米,卷后自题是他惯用的山谷体行书,字大如拳:“……弘治丁巳岁(1497)仲秋,吾过游西山,道经湖上,其村居野寺幽致可爱,盘桓三日,归途追想漫成此卷,以为家藏” 。据此可知,此卷乃沈周于弘治十年秋日游归后追想所游之景而作,当时的沈周七十有一。沈周一生以吴地山水景观作长卷甚多,几米或十几米不等。这件《村居野寺图卷》亦属沈周所作较长的山水卷之一。用笔老辣,设色古雅,是其晚年所作较为认真和喜爱的山水画卷之一。沈周创作此卷的初衷,其实与诗文纪游并无二致,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其中自然避免不少虚构增饰的成份,沈周此卷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卷后描写一岩洞,洞内岩顶部,钟乳石下垂,岩底水流向外倾泻,洞前两人,一着青色衣,一着赭色衣,作观赏状,当是一大景观,但迄今未闻苏州西山一带有如是钟乳洞胜景,很可能是将宜兴名胜张公洞或善卷洞移入画面的。沈周曾两度游览宜兴,弘治十二年(1499,七十三岁)所绘《张公洞图卷》与此相仿近似。有些现当代画家往往把“写生”与“如实描绘”等同起来,其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生”二字,是“抒写生意”的缩略语,取其大意,意似即可,根本不会拘囿于形迹实相,而是将“目之所见”与“心之所会”融为一体的。江山如画,画胜江山,这才是画家的旨趣所在。
我们曾反复论说,中国画家应当具备“造型造境”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写生”,确切的理解正是“创造画境以达其生意”。倘若一定要在西洋艺术情境中讨论,那么,我们只能说,中国画的创造远远重于这种写生。沈周具备极强的造型造境的能力,在这件长达三四丈的画卷中表现得很明显。画卷约略分成五六组相对团聚的山石屋木,用较为简洁的路桥河道连缀,既是一个完整的长卷整体,也可以逐段展玩。沈周浸润画道数十年,作画极为熟练,山石的勾画大致沿用董北苑、黄子久、吴元镇一派,但不落筌蹄。笔迹较粗,与他的山谷体书法如出一辙。皴线不多,往往寥寥数笔而神情毕肖,力健有余,较之于《庐山高图轴》的精能,显见举重若轻,确非大家手笔不能办。点苔尤为醒目,墨色黝凝,直笔戗击,如闻啄捉之声。与山石画法有所区别的是,树法多程序化,略带装饰意匠,依稀可见后来的《芥子园画传》的总结。年届古稀的沈启南,信笔无缰而自成锦绣文章,真可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梁章巨在七十四岁收得此卷,卷后跋云:“启南画迹,余所收者不下二十种,以《水村卷》、《玉巘卷》为最。此卷长几丈,尤称剧迹,索价颇昂,因不吝值购得之。一展卷间,心目爽豁,而其中之前后布景,每分列四层,洵擅画家之能事。至其笔法浑成雄肆,上追子久,尤众目所共睹者,后款自署弘治丁巳,是人书俱老之候,识者宝之。”梁氏收藏甚富,且精于鉴赏,在其所收沈周二十余件作品中,似是特重这件《村居野寺图卷》,套用唐人孙过庭“人书俱老”的说法,以为沈周晚年的这件长卷“尤为剧迹”。
沈周弃浙派之弊,开创吴门画派,主盟画坛数十年,具有重要的史学地位。他本人的绘画,生前影响了文征明,身后得到香光,四王的虔心临仿和高度赞誉,至今五百年来,流彩逸韵,承风而起者难以量数,盛况不减沈周生前。然而,对沈周的研究和挖掘,似乎与沈周应有的画史地位和艺术成就并不相称。沈周的作品很多,代表他成就的《庐山高图轴》已广为人知,而与之并峙的《村居野寺图卷》就相对清冷了。明清画家,与宋元相比,作品虽多,却难以列举出代表作品。沈周此卷集造型造境、笔墨气韵与诗书意趣为一体,是当之无愧的“粗沈”典则。倘若仅仅用有限的一系列的单件卷轴来构筑绘画史的话,那么,沈周的《村居野寺图卷》无疑是画史长链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
(阮荣春 张同标)
阮荣春: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同标:河南美术出版社编辑。


【作品资料】

作者 沈周   尺寸 51.5×1006.5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丁巳(1497)年作
估价 RMB  12,000,000-15,000,000
成交价
  • RMB  10,864,000
  • HKD  12,387,685
  • USD  1,629,600
  • EUR  1,195,040
专场 古代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0-06-30
拍卖公司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已开通官网 拍卖会 2010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一、《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沈周》P77,阮荣春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5月。
二、《流失海外的国宝》(文字卷),P223,陈文平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
三、《梦园书画录》(卷九),方浚颐著,(见《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二册,P242,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4月)
出版:一、《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沈周》彩色图版五,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5月。
二、《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六卷,明下),P12-13,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
三、《沈周书画集》(上卷),P104,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四、《海外藏明清绘画珍品》(沈周卷),P254,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






明 <wbr>沈周 <wbr>村居野寺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