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痔疮手术后,中药疗伤有奇招

 老老树皮 2015-07-04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出生于中医药世家,从小受家中长辈耳濡目染,喜欢中医、中药这个行当。那时我家住在四合院里,有五间正房,每一间正房中都摆了很多的花瓶、瓷器。据说都是些清代的老物件!家里大人从不拿这些瓷器当摆设,而是全部用来做药罐。在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常常爬到桌子上,扒着这些美丽的大药罐闻一闻、看一看,天长日久,认识了不少装在里面的药材。再大一些,研药用的研钵、脚踩式的药碾子,就都成为了我的玩具。我总是模仿大人的样子,制作一些丸、散、膏、丹,种植、采集、加工中草药……别提多有趣了。

  

  20世纪10年代,我家在济南开了间药店,加之家中藏有祖传秘方,许多亲人都从医了。姐姐是妇科大夫;姨夫是著名的针灸医师,与贺普仁先生出自同一间针灸学堂;大爷是中医外科大夫,家里还出了几位内科大夫……我们家里就能组成一间完整的中医院了。

  这样的生活环境,让我内心萌发了长大要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好医生的理想。1976年,我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了,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时至今日已有四十年行医经验了。我每周一上午、周三周五全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二在圣马克医院出诊。这四十年,经历过太多事情,有太多故事想和大家分享。其中,让我最引以为自傲的是为了减轻肛门直肠手术患者的痛苦,发明了“广痛消”这种药。

  这个药的全名叫作“广痛消泡沫气雾剂”,主要是为做了痔疮手术的患者研制的。痔疮手术(肛门直肠手术)后,伤口必然会疼痛、出血。由于肛门是人体的出口,即便手术后也要承担排便的重要任务,因此这里的伤口愈合难度大,容易引起炎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一天,我的老师——著名中医肛肠专家史兆岐先生无比感慨的对我说,很多患者一提起痔疮了,都不敢做手术,很害怕,因为手术后疼啊,要出血,要一直趴着,生活很不方便。他的心愿是,能研究出一种药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让伤口尽快愈合。

  

  老师的一席话鼓舞了我。我出身于中医药世家,家中藏有中医外科方面的秘方,也许会有所帮助。于是,我回到家翻出秘方,一份一份仔细研究,最终筛选出适合的药物,确定了药方。

  之后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筛选剂型。那时市场上使用的几种肛肠类药物,我认为都不理想。汤药是水液,在伤口处保留时间不长,着药面积较小,不利于快速治愈。膏剂,是从肛门打进去的药膏,容易堆积在一小节,没有扩展性,不能最大面积涂抹在患处。栓剂,只在那一小段内融化,如果伤口较大,某些部位就接触不到药物。散剂,扩展性不好,另外被伤口吸收的能力也不佳……

  我浏览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参考美国1985年的一篇文章,当中提到用激素的泡沫气雾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这让我眼前一亮,泡沫气雾剂不同于其他剂型,可以自然扩展,最长可以深入肠道37公分;粘弹性好,能轻松附着在伤口上。由于泡沫进入肠腔后要逐渐崩解,使得药物吸收性好,成千上万个小泡泡慢慢崩解的过程,还起到了缓释作用,不会因为身体大量吸收药物,产生不良甚至中毒反应。

  

  1992年,《中药广痛消泡沫气雾剂对肛门直肠止痛作用临床与实验研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开发课题。我负责新药二期临床方案的设计和试验研究。从这时开始,除了看病,我开始承担一些中医药领域研发项目。比如1999年承担《北京地区大肠癌早期筛查模式评价》。2001年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疗效评价及技术标准研究”。2009年主持“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课题研究等等。

  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医疗人才。虽然我这一生中参与过许多国内外重要课题研究,获得过无数奖项,但在我内心中,最重要的是患者能被治愈,尽量减轻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