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易之复 2015-07-04

匈奴是一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强悍的游牧民族,秦汉时代,他们曾经以蒙古高原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国家。

据《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匈奴祖先实际是夏人之后:“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桀无道,汤放逐之鸣条,一年而死。其子薰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迁徙。秦时族人渐众,中原谓之匈奴。”

这就是说,匈奴的祖先本来是夏朝王室的后裔,名号叫“淳维”。[何按:维古音读仪,通于;淳与单相近。所以所谓淳维,其实就是单于的异文。]

《史记》又说:夏王朝最后一个王是桀,亡国以后他被商朝流放,一年后死了。他的儿子獯粥娶了他老爸桀的几个妃子,然后带着她们往北方逃跑,流落成为游牧人,随畜迁徙。后来繁衍生息,又合并其它草原部族,就强大起来。此后不断骚扰中原,人们就称之为匈奴(即凶奴)。

《山海经·大荒北经》也称:“犬戎(即匈奴)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总之,中国古籍中讲述的匈奴是在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非常强大的游牧民族,其中混合了多个种族族群,其势力席卷中国西部高原、北部草原和东北平原。

直到前215年,匈奴被汉武帝逐出黄河河套以及蒙古高原地区,分裂为二,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继续流窜戈壁、草原。

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又有一部分北匈奴人,分裂出来归附了汉朝,加入南匈奴。大部北匈奴人于公元89 年以后迁徙西方。其中一部分人(被称为白匈奴)进入今日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另一部分匈奴人在里海一带的大草原上流落了二百多年,其中一些部落进入欧洲到达多瑙河流域。在4世纪下半叶时(公元360年),匈奴的势力骤然爆发了。在一个叫做巴兰姆巴尔的王的领导下,匈奴人灭亡斯基泰人和哥特人的阿兰国,这是一个位于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强大的王国。匈奴人在顿河沿岸大败阿兰人的联军,杀死了阿兰国王。匈奴人接着继续向西,不断驱逐当时居住在那里的日耳曼—哥特人。

公元400年,匈奴单于乌尔丁带领大军攻入匈牙利,然后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了意大利。于是匈牙利的原住民凡达尔人,瑞维人开始了大跑路。

这些日耳曼部族人在匈奴的驱逐下进入高卢,他们于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山,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与此同时,阿勒立克带领的一支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军,进入了意大利平原,然后在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围攻罗马。他们在410年攻入罗马城中,烧杀抢掠,毁灭了这座城市。

在这次战争中,西方日耳曼诸族在匈奴军势的压力下为生存而互相火并。而匈奴人则占据了巴诺尼亚(今匈牙利),把当地剩余的哥特人部落纳入统治之下,遂形成了一个以今日匈牙利为中心,横跨欧亚大陆中部地区的大匈奴国。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被罗马帝国也看做蛮族的日耳曼—哥特人不怕罗马人,但是他们非常害怕匈奴人,称他匈奴为“野人”。

关于匈奴,他们的传说是:

“一切不幸,都源于匈奴人所播下的种子。

他们不但具有出类拔萃的骑马能力,还有在马背上一箭中的的高超技能。他们:

一、无目的,无目的地。这就允许他们采用随机应变的战法。

二、对拥有房屋无兴趣。这显示出他们对财产和积累财富不感兴趣。但他们嗜好黄金和黄金制品。不仅是黄金,只要是发亮的,都喜欢。

三、无法律。因此,头人的命令就是圣旨。

四、无守护神。这表现出他们没有家族观念,因而人质这种担保形式对他们不适用。

五、无稳定的食物观念。只要有机会,不论何时何物,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抢夺。”

在哥特人的传说中,匈奴人是比一切蛮族都更蛮野的种族:

“他们不用火烹煮食物,也不佐以其他食材。他们骑马时,将肉夹在两腿之间,捂热后生吃。

他们身材矮小,体格健壮,动作敏捷。他们的脸,与其说是人类的面孔,不如说更像一块平坦的肉块。只有两个会动的黑点,才让人知道是一双眼睛。他们几乎没有胡须,大概是因为还在吃奶的时候,就经常被短剑刮脸,习惯了受伤和流血。

他们像祭拜神灵一般,祭拜插在地上的剑。无论如何,他们是一群长成人样的动物,是从前住在森林中的恶魔与被赶出哥特人的魔女媾和而生。”

哥特人认为,有恶魔帮助匈奴攻击哥特人:

“几个匈奴男子去附近的山上打猎山猪。他们追赶着一头母猪,母猪一步步往后退,仿佛在诱惑这些男人。在追逐的过程中,男人们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周围的地形,他们知道要袭击对岸的哥特人,该从哪里渡过麦奥提克沼泽(黑海北面的亚速海)而不至于溺死。看到男人们已经学会了本领,母猪便消失了身影。这头神秘的猪,就是哥特人的敌人——恶魔。”[以上这段文字是当时某位东哥特人留下的。]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罗马帝国的将军阿米阿努斯·马尔塞利努斯在4世纪中叶注意到了匈奴人的威胁。他在回忆录中这样描绘匈奴人:

“与其说他们是用两脚走路的人,不如说他们是野兽。他们骑在马上,用马背和两腿夹运生肉,不烧就吃。扁平的面孔上嵌着两只小黑点一样的眼睛,胡须稀少,个子矮小但体格健壮。

他们栖息于森林,身上裹着用麻绳把多张鼠皮连在一起的衣服。这衣服从来不洗,一穿到烂,总是散发着恶臭。鞋子也是用麻绳缝合起来的未经鞣制的羊皮做成,难以行走,不适合长时间步行。

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不管去哪里,干什么都是骑马。在战场上他们也极度讨厌下马作战。不过,骑在马上的匈奴人人马一体,就像钉在马上一样,可以发挥出惊人的突击力。

他们住在两轮牛车里,在车棚里吃喝、交媾、生子,做所有的事情。也许因为在最本质的意义上他们是游牧民族,土地再肥沃,他们对耕作也完全没有兴趣。”

另一位罗马官员普里斯库斯,他曾经是公元449年被派往阿提拉处谈判的罗马使节。他这样描写在匈奴国的所见所闻:

“我们一行进了纳伊苏斯(现在的尼什)城。这座城市是君士坦丁大帝出生的地方,也是干线大道经过的地方,现在已为匈奴人的侵袭破坏待尽。除了几个人在已是废墟的教堂聊避雨水霜露外,全城已是无人之境。纳伊苏斯附近流淌着摩拉瓦河,大道也沿着这条河通向西北。我们一行沿着摩拉瓦河,行进在大道上。

大道周边尽是无人地带,许多被匈奴人杀死的人已成白骨,死者无人掩埋,被弃置在被害之处。

行走在寺道的途中,伊利里亚军团的大元帅在等着我们,把5个逃兵托付给我们。这5个人将按皇帝在协约里约定的那样引渡给阿提拉。带着这5个人,我们一行渡过多瑙河,进入了阿提拉的根据地。”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欧洲人绘制的两幅阿提拉画像

阿提拉(Attila,约406年—453年),是公元5世纪的匈奴皇帝,古代欧洲人敬畏地称之为“上帝之鞭”。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在沙隆之战不利后才停止继续西进。后来他挥师攻进意大利半岛,顿兵罗马城下,得到大量赎金。公元452年阿提拉攻陷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拉文纳,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致使西罗马帝国濒于灭亡。

匈奴帝国在阿提拉时代,版图达到了极盛: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欧亚大陆的广大区域内建立了无数附属国,虽然各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但都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国瓦解,他在欧洲历史中具有传奇性。在欧人心目中,这位亚洲血统的皇帝被视为残暴及抢夺的象征。但也有历史记载称他是一个伟大仁慈的皇帝(尤见于古北欧的萨迦人文献记载中)。

觐见过阿提拉的罗马使节普里斯库斯是这样记述的:

“从渡过多瑙河开始,匈奴人的卫队就一直跟着我们。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走了大约13公里,来到了阿提拉的大本营。在交割了5名逃兵后,我们得到许可会见阿提拉。

很多蛮族人麋集在阿提拉的帐逢周围。我们进入帐篷后马上认出了坐在木凳上的阿提拉。因为其他人都站着,只有他坐着。

我们站在离那张粗糙御座老远的地方,只有马克西米努斯走上前去,向阿提拉致意,转达了皇帝祝阿提拉和匈奴人更加繁荣的话,递上了皇帝的亲笔信。蛮族头领也祝愿皇帝和罗马人繁荣。

阿提拉在帐篷里被几名高官和武将围在中间。坦率地说,我对阿提拉本人衣着之朴素感到很震惊。与他不同,高官和武将们个个都穿着质地优良、色彩丰富的华丽服装,上面绣着大片花鸟,一定是从中国人和波斯人那里抢来的。

在这位把从莱茵河到多瑙河的大片土地置于自己统治之下的部族酋长的帐篷里,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具和有艺术价值的摆设。帐篷里也没有床,只有可能还值点钱的毛皮扔在地上,另有几张粗糙的木制椅子。阿提拉把弓和斧立闺在身旁,此外就再没有别的武器了。

阿提拉个头虽矮,但体格强壮。他面色暗黄,几乎没有胡须,脸型扁平得近乎奇妙。他两眼斜视,凹陷的黑眼睛像看稀罕物件似的盯着我们。

好像他们吃饭、睡觉、见人都在这顶帐篷里。虽然没有餐桌,但有餐具,都是用金银做成,无疑也都是抢来的。

阿提拉是一个不停行动的人。我们尽管跟他保持着一定距离,也还是得骑马跟他各处行走。渡过几条河之后,终于到了他定为首都的城镇。与其叫城镇,不如说这只是个村庄。阿提拉木造的房子周围只围了一道根本起不到防卫作用的木栅栏。匈奴人二把手奥涅格西姆斯的略小一点的房子建在阿提拉的房子附近,周围也围着木栅栏。

阿提拉刚一进村,一群姑娘就唱着歌迎了出来。有几个人戴着白色面纱,其他人捧着面纱跟在后头。这时,奥涅格西姆斯的妻子带领着大群女奴出现了,向阿提拉奉上了食物和酒。这是匈奴人最高敬意的表示。

阿提拉从臣下们献上的银盘中捏起食物来吃,喝下了女人们献上的酒杯里的酒。整个过程他都骑在马上。”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从公元452年春天一直到秋天,整整半年时间,阿提拉统帅的匈奴大军在意大利北部纵横驰骋,所向无敌。这年7月,阿提拉兵临罗马城下。

罗马城内的居民委托两位元老院议员和罗马大主教利奥三人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去觐见身在曼托瓦的阿提拉。代表团的使命是请求阿提拉不要进入罗马劫掠,同意缴纳巨额的赎金。最终阿提拉承诺,不攻击罗马。

后来基督教会宣传,说主教利奥得到圣彼得和圣保罗的神助,鼓足勇气,当面谴责阿提拉的暴虐,说教此后超脱和慈悲的重要。于是阿提拉被利奥的雄辩说服,就离开了罗马。从这时起,罗马主教开始被称为罗马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徒的皇帝。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顺便一提,至今仍能在罗马梵蒂冈的“拉斐尔画室”(Stanze di Raffaello)中看到一幅拉斐尔绘制的壁画,描绘教皇利奥一世说服阿提拉的情景。

何新:古罗马人眼中的匈奴形象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有意思的是,现代西方历史学界深以罗马帝国、日耳曼民族和欧洲人曾经被来自亚洲的匈奴人奴役为羞耻,所以竭力试图抹杀或者掩盖这一段历史。在现代西方史学中,攻击罗马、灭亡罗马帝国的主力似乎不是匈奴,而仅仅是来自北欧的日耳曼民族(哥特人、汪达尔人等等)。

西方史家也努力为日耳曼人化妆美容,试图解脱罗马人为这些野蛮人戴上的“蛮族”这个帽子。此外,还有一些可笑的西方史家试图洗去匈奴人的亚洲血统,试图把匈奴描绘为来历不明的欧洲本地人,等等。

但是,18世纪伟大的英国史家爱德华·吉本16卷本的古典学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详尽地描述了匈奴人的来源,被汉朝击败后的大迁徙,以及对于欧罗巴的攻击。

大约生活于公元5世纪后半叶的东罗马帝国的史家佐西莫斯其所著《罗马新史》中也记述了匈奴人的来源和对于罗马的攻击。

这些古典著作表明西方现代史学试图抹杀篡改历史的企图是多么愚蠢可笑!卑鄙的是,无知无识的某些中国洋奴史学家,竟然也跟着西方史学界的梦呓而鹦鹉学舌,亦步亦趋,可谓无耻之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