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点执业政策各地执行如何?

 渐近故乡时 2015-07-05



师多点执业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2015年1月,国家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大的突破就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医师无须所在医院书面同意,即可在其他医院“兼职”。然而医师多点执业在各省市落实过程中遭遇诸多障碍,叫好不叫座。业内人士建议,当前宜从打破体制藩篱让医师回归“自由执业”、为医师减负、完善医疗事故保险制度等方面着手破解多点执业执行难题。


深圳:开放首日6人咨询


从7月1日起,深圳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了。在深圳注册的医师,可以在全市所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实现“统一注册,全市通用”。此次深圳出台的《医师执业注册和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增加了公共卫生类医师的多点执业资格,并取消了对职称和年限的限制,多点执业的医师资格门槛进一步降低。


卫生行政部门放开医师多点执业限制后,将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与医师的契约关系,将医师能否多点执业的事务交由医疗机构与医师协商确定。即医师与医疗机构通过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来约定医师的业务工作范围、工作时间安排、医疗责任等事项。


在医师注册方式上,深圳实行网上注册和多点执业报备管理,也就是取得执业注册证书的医师,只需与第一执业地点协商一致、履行报备手续,即可以选择在深圳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实现了“统一注册,全市通用”。深圳还将开发“深圳市医师执业管理系统”,并向社会开放,为有关机构和人员提供注册信息申报、多点执业报备、医师信息查询等服务。


此次多点执业全面放开,是否真可以搅动一池春水?某三甲医院一名外科主任表示,多点执业的前景很光明,但是还有很远的距离。虽然深圳出台了政策全面放开多点执业,但是政策仍有点“虚”,没有给医生一个切实可行的指引,仍没有冲破原来的障碍。另一家三甲医院的疼痛科廖医生也表示了同样的担忧。他表示,公立医院把医生看作是自己的“财产”,不会把自己的优质资源轻易放出去。“若需要跟原单位商量,医生仍很难走出去。”


7月1日市卫计委行政服务大厅窗口就接待了6人来咨询医师多点执业的事宜,并领取了申报表格,而咨询医师多点执业的电话也不少。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深圳多点执业成果还要看以后政策落实的情况。


中山:探索医生区域注册制度


同样在今年7月1日开放医师多点执业的还有中山市。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师积极性,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结合中山实际,《中山市医师多点执业实施方案(试行)》于7月1日正式实施,符合条件的医师可在卫计行政部门的行政审批窗口申请医师多点执业和区域注册。据中山市卫计局医政科科长邱勇军介绍,上述方案实施首日,已有一名执业医师提交申请材料。若通过审核,该医师只要在第一执业地点报备后,可前往全市其他医疗机构服务或坐诊。


按照《方案》,中山同时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备案制度,即医师申请多点执业时,不需要行政审批和第一注册机构同意,只需向所注册的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履行知情报备手续,并由拟接收多点执业医师的医疗机构向中山市卫计行政部门办理书面备案即可。


“以前多点执业必须经过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同意,新政执行后,只用告知他们即可。”邱勇军说,这是新政与以前的最大区别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已成功进行区域注册和多点执业的医师,应与第一执业地点以外的执业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或契约,明确相关的执业时间、任务、医疗责任、保险等。拟接受外市医师多点执业的本市医疗机构也应明确上述内容。


“新政旨在通过放宽医师执业地点的限制,促进医疗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医疗服务的供给,对于医疗服务提供者和群众都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邱勇军称,新方案或会对现有的医疗体制产生较大影响。


江苏:“遇热”“遇冷”看落实


日前,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出台《江苏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办法》将于8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医师申请多点执业应当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具有中级及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新增执业地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放宽到初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但需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据江苏省卫计委有关人士介绍,只要符合条件,多点执业范围不限,只要在江苏省都可以。据悉,如果想多点执业,医师应向卫生部门申请。而退休医师,只需去原单位完成报备手续后,即可多点执业。


医生去外单位“上班”了,原单位态度很关键。在管理办法中,也对此做了明确:符合条件的医师提出多点执业申请的,第一执业医疗机构应予支持,并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明确时间安排、工作任务、薪酬、保险等内容。


江苏省此前也一直鼓励医生多点执业,2010年推出“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但并未受到医生“热捧”。试点期间,只有不到千人提出申请,其中绝大多数是退休医生。


南京脑科医院医务处主任谭俊华说,多点执业政策出台,确实是件好事情,可以让医生资源合理流动、充分利用。但是在职医生,特别是骨干医生,多点执业有点难。比如,一名医生一周正常需要上两天门诊,剩余的时间,不是要开刀就是要在病房照顾患者。双休日,不少医生还有科研和教学任务需要完成,有的还要出差到各地交流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多点执业。


不少专家表示,要多点执业,首先要打破行政体制束缚。当前情况下,医生大部分受编制束缚,仍然是“单位人”,医院的管理者担心医生“多点执业”会对医院的科研、医疗等带来冲击;而医生会担心外出“多点执业”影响自己的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自然不会有热情。


有专家认为,让医师回归自由执业的本性这条路是对的,政府也要转变角色,行使好医疗服务监管权,对医师资格和医疗安全质量进行监管。


浙江:为专家“松绑”


“原医师多点执业办法实施三年来,注册多点执业的医师有2756人;而2015年3月1日新政实施3个多月以来,就有4000多名医师注册了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此次浙江多点执业政策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医疗机构应允许所聘医师在法定工作日每周可安排一天用于多点执业,同时,取消了“医师办理多点执业应当获得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同意”这一前置条件。这为名医资源的流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政策松绑后,医生资源与有效需求如何对接,成了当务之急。据马伟杭介绍,在浙江省的医改规划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多元化就医环境是其中重要的策略,而这其中,医生的多点执业是非常重要的政策保证—“同质化、标准化”的基层医疗服务可以更好地将病人进行合理的分级诊疗,让看病更高效有序。


“我们利用医保等杠杆在杭州试点分级诊疗以来,签约的市民有65%首诊在社区。”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滕建荣表示,杭州结合医保的分级诊疗制度已经初见成效。


北京:多点执业撬动医院人事改革


自去年8月1日起,北京实施新的《北京市医生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最大突破是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从过去要取得书面同意,改为向第一执业地点所在医疗机构报告即可。


在今年4月8日北京市召开2015年度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透露,北京目前有超过3000名医师申请多点执业,占北京执业医师总数不足百分之五,相比过去在数量上已有显著提升。但这一政策还面临薪酬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希望未来可以通过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来消除多点执业门槛。


“医生多点执业有几个含义,一方面其是从政府行政部门的一个行政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只要他是医生,在哪里都是大夫;另一方面,多点执业的医生与没有多点执业的医生,保险制度、薪酬制度应该有所不同,希望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方来英说。


方来英介绍,多点执业政策是为了能够解放医生,使医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多的服务机会,促进人才流动。随着政策的落地,还应解决一系列随之而来的问题。“没有人事制度改革,多点执业可能推不动。多点执业虽然允许医生可以去多个医院,但本单位会不会管,多点执业医生与本身单位的保险、薪酬体系怎么算,这次都需要考虑。拿着本单位薪酬,给别的单位干活,本单位肯定不干。”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认为,为了防止医生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四处兼职影响本职工作,可以靠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解决,比如设立与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直接挂钩的薪酬考核体系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