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像摄影的锐度

 秋山云水 2015-07-05

#版主坐堂#《人像摄影小讲堂》 第五期:《人像摄影的锐度》


 

http://bbs.zol.com.cn/dcbbs/d16_88588.html
大家好,我是人像版的CA1170,在编写课程期间,很多朋友
问我如何拍出锐利人像。接下来的几堂课,将针对人像的“锐”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人像摄影的“锐”

要想令一张人像照片显得“锐”,决定因素非常很多,为了方便理解,我将“锐”分为两种层面:轮廓分明,层次清晰。


A.轮廓分明

由于拍人像多将焦距锁定模特眼部,因此轮廓分明指的是人物五官边界爽朗,线条清晰,比如模特的睫毛,眼珠,牙齿的边缘;当然还有不太受欢迎的毛孔、痘痘、伤疤以及蚊虫咬痕的清晰度。



人物轮廓分明的强弱,基本只取决于镜头性能(和光圈值也有间接关系),机身档次及光照条件对其并没太大影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PS的“高反差保留”命令,查看不同人像图片的轮廓清晰度。



可能有人会想到“锐化值”这一参数命令,友情提示:无论机内预设还是后期调修,人为“加锐”行为能免则免。


B.层次清晰

也就是俗称的质感,立体感。

一件物体有了阴影,便体现出立体感。



一张层次清晰的人像照,必须有一束定向光源,打向模特使其身上的起伏部位----肌理,五官,衣服褶皱----产生明暗过度,也就是阴影走向。

拍出来的作品亮部有细节,暗部有层次,才有所谓的层次。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24-70mm f/2.8L II USM
时间:2015-06-21 15:57:46.21  快门:1/200  光圈:F/5.6  焦距:30毫米  感光度:100  



前面课程我提到过,“好的人像肯定具有好的阴影走向”。很多新手朋友拍人像时,首先想到的,绝不是寻找或制造有利于模特阴影的条件,往往想着“先拍多点,这么多数量总有张满意的”也有不少朋友认为,只要使用高档器材,便能获得好的层次。如果说轮廓线能靠器材档次拍得稍微锐一些,画面层次和器材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举个极端的例子:你拿5DSR+EF11-24拍摄雾霾下的高架桥,另一个人在晴朗天气下,用手机拍摄一个小池塘,前者的层次绝对要糟糕得多。




    以下是同一个物体受到不同光照产生的三张照片,立体感各有不同




 


(二)为何我拍的人像总是不够“锐”

图像不锐,显然就是轮廓和层次出现了负面效果,结合不少朋友的实例,我将原因归为三点:

A. 合焦不准

    拍摄人像,如果不是“口味特殊”,锁焦眼部是“绝对法则”。眼珠和眼白边界清晰,才能保证最基本的的“轮廓分明”。

    如果眼部合焦失败,无论其他部位再清晰,整体效果怎么看都不会顺眼,这一点拍动物也一样


B. 景深太浅

主要发生在大光圈定焦用户身上35 1.4 85 1.2等 。光圈太大会让合焦范围骤减,就算是合焦锁定模特眼部,从眼部平面以外的任何平面都属于“脱焦”范围;某些定焦在开大光圈时,连合焦区域都是雾化,连关键部位都脱焦,自然谈不上锐了。




器材:Canon EOS 600D  镜头:Canon EF 50mm f/1.4 USM
时间:2012-03-07 20:56:11.00  快门:1/80  光圈:F/1.4  焦距:50毫米  感光度:400  

 

C. 层次平淡

结合前面课程得知,如果模特处在一个没有定向光源的空间内,比如阴天的旷野,树荫和建筑物阴影处某些室内环境,人物本身没有产生任何阴影,自然画面平平,没有层次。




(三)器材越昂贵,越能拍出高锐度么?

 

厨具越高档,不见得煮出来的饭菜越可口。摄影是一种采光行为,你换100种器材拍摄同一个受光事物,也不会出现任何光照“奇迹”。厂家“帮你采光”是一种商业行为。商业的本质是赚钱盈利,而不是做圣人传承物理知识。如果每个厂商只出一款机身,几只“万金油”镜头(比如来个16- 200 F2.8),自然是天方夜谭。将同一规格细分为不同等级(佳能经典的50mm三剑客)、推出新的采光技术,先不管差异如何,至少能让厂家有“活下去”的条件。





A.机身篇

 

1)中央处理器

    光线信息抵达传感器(CCD/CMOS)后,要通过一块内置的CPU处理成色彩矩阵,才能变成可看的照片,在数码时代早期,除了佳能给自己的处理器命名为“DIGIC X”外,其他厂商并没给各自的“灵魂部件”起个昵称,所以当时人们只关心机身的感光元件大小,并没意识到处理器的存在。时至今日,各家CPU在处理光线时都非常给力,并不存太大的性能差异,这里就不铺开说了。

 


2)画幅

在胶片时代,除了135尺寸(现在的全画幅),还有昙花一现的APS画幅(当时的小格式胶片),以及更大尺寸的“土豪胶片”————中、大画幅,尺寸越大,画质必然越好。




进入数码时代,这种线性增减依然存在,佳能、尼康和索尼的全副机都代表了“民用机”里最完美的画质。画幅越小(APS-C1.5寸、M43),画质越低。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1>适马X3传感器

    适马研发了一款由三块CMOS组成传感器,虽然尺寸只有全画幅一半,但两者画质不相伯仲。由于工作原理特殊(三块CMOS分别采集RGB光线),适马似乎还没找到解决其高感画质的算法,据说ISO超过200画质立马直线下滑,因此配备X3传感器的适马机身,被摄友戏称为“低感之王”,这也导致其通用性并不佳。




<2>中画幅数码后背

两倍于全画幅尺寸的中画幅感光元件(36.8X49.1mm),十倍于全画幅机身的价格,画质理应高出好几个档次。但懂行摄友都知道,这种超级感光元件是不能在弱光下拍摄的,只要光线“稍微”弱了,便会导致拍摄失败。由于ISO最高400,也就意味了他们只能工作于强光环境和依赖人工补光,同时并不存在“高感画质”这一说辞。这与ISO3200为常态的1DX5D3A7S可谓天壤之别。因此硬要说他们画质“完胜”全画幅,实际上非常牵强。



3)机身规格

    以佳能为例,全画幅分为1DX5D36D,半幅机分为7DMII70D750D,同规格画幅价格差异不小,画质有区别么?

同规格比较,画质理论区别肯定有,但很细微,不是闲得蛋疼完全可以忽略。他们的主要差异体现在相应的技术配置上。 

比如1DX的双处理器带来的1214)连拍和高缓存(连拍RAW的数量),和5D36D的差异并不是“理论画质”,而是“技术画质”————拍摄高速物体的成功率。

7DMII(也是双处理器)750D,除了连拍和缓存,最大差异自然是“装甲值”了————遇到下雨和野外磕碰,后者肯定悲催些。


B.镜头篇

 

1)狗头换牛头,拍人像立马高大上吗?

用牛头拍摄并不是把事物拍得更美,而是把事物拍得更真实。

举个极端的例子,你用入门头(比如18-55或者50 1.8)拍一个美女特写,朦胧的线条也许不会造成大麻烦。假如你换成24-70II再爆她个大头照,估计后果就不那么乐观了。这也是很多朋友手握牛头,兴冲冲去拍美女后遇到的最“惊悚”体会

用牛头,不是说能把某个东西拍得美丽华贵,而是将所拍事物最大限度还原成本来面貌,这个限度甚至超越了人类肉眼本身。为了拉开品质差异,牛头们都采用很多特殊镜片(非球面、萤石或低色散),能够拍摄到更多的光线信息。


如果拿来拍人,除了模特的优点,他们的痘痘、毛孔和小伤疤等瑕疵,在成像里都会放大数倍之多;甚至本不起眼的怪异阴影、扭曲的肢体线条,都有可能比你通过取景器看到的更严重。如果你的后期技术不是太给力,上述元素的出现,足以让模特拿扫把轰你几条街了(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环节就不发图了)


1)规格接近的两款镜头,差异巨大么?

很多朋友都会有此困扰,比如16-35F2.8F42470一代和二代,等等,虽然知道肯定有差异,但往往“心有不忿”。

厂商的目的是让不同的人都能买到合适的产品,而镜头间规格差异体现在特殊镜片的运用上。

以佳能两款85镜头为例,85 1.8面向普通用户,他们不需要全开光圈有多锐,只需偶尔应付弱光环境,收缩光圈能提高锐度就行了,因此厂家不需费多大功夫,便可满足他们的需要。

85 1.2L主打“高大上”,面临的问题就多了,首先要解决全开光圈下的成像雾化和紫边问题(大光圈的硬伤),这就得添加高成本的特殊镜片;然后完善大光圈带来的体积问题,威猛的身躯并不是所有人都不介意的,还有就是畸变和对焦速度……等等,这些技术难题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开支了。

 

和机身一样,高价镜头多用来提高极端环境的拍摄成功率,比如全开光圈应付弱光,防碰撞防水等;而在常规拍摄中,他们并不会有太大差距,厂商没必要故意让低价镜头在各方面都得略逊一筹,比如两支85头在光圈收到F4后,画质基本没有差距。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  镜头:Canon EF85mm f/1.2L II USM
时间:2011-10-15 16:51:24  快门:1/1000  光圈:F/1.8  焦距:85毫米  感光度:100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
时间:2010-04-03 12:03:42  快门:1/640  光圈:F/2.2  焦距:85毫米  感光度:100  


既然如此,厂家为何不只弄一支完美的85 1.8呢,大光圈问题更好解决,体积轻便,对焦神速,多好啊!

好吗?当然不好,这就好比宝马只设计一款商用车就行了,搞那么多1234567干嘛呢?

85 1.82300元,85 1.21W2,肯定比搞个“折中型”卖5500元更有钱赚。

如果我想要85焦距,常规用F4以下光圈拍摄,那我买个2300的自然比5500的更划算。



(四)精通后期,能提升照片锐度么?    

数码相机从诞生时就明确指出其使用流程:前期交给器材,后期交给电脑。

后期“加锐”可不仅指在调高“锐化”数值。我在《辟谣小曲》里提到过,数码相机能拍出肉眼看不见的许多细节,灰白的阴霾天,过曝的白衣服,都能通过后期找回细节。






分别选择主体和背景的不同区域,结合曲线和色阶命令找回隐藏的轮廓和层次,便能最大限度锐化人像作品的质感。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24-70mm f/2.8L II USM
时间:2015-06-27 17:40:15.00  快门:1/125  光圈:F/5.0  焦距:28毫米  感光度:100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24-70mm f/2.8L II USM
时间:2015-06-27 17:40:15.00  快门:1/125  光圈:F/5.0  焦距:28毫米  感光度:100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24-70mm f/2.8L II USM
时间:2015-06-27 17:40:15.00  快门:1/125  光圈:F/5.0  焦距:28毫米  感光度:100  


(五)我应该如何练习提升画面锐度

要提升锐度,最直接的方法是制造明暗反差,加强层次,让不同事物的起伏地带(肌理,衣物褶皱,道具)产生阴影走向。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24-70mm f/2.8L II USM
时间:2015-06-26 16:29:06.00  快门:1/200  光圈:F/4.0  焦距:28毫米  感光度:100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24-70mm f/2.8L II USM
时间:2015-06-26 18:27:17.21  快门:1/160  光圈:F/4.0  焦距:59毫米  感光度:100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想方设法寻找或添加一个定向光源,并让其正面或略微偏侧打向模特的身躯。除了《课程1》介绍的闪光灯反顶,这里再介绍简单有效的方法:大白天让模特靠近窗户,扩散的室外光透过窗户形成了天然的定向光,让模特的脸部和窗户形成不同的角度,就可以进行锐度测试了。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
时间:2015-06-26 16:29:06.00  快门:1/200  光圈:F/4.0  焦距:28毫米  感光度:100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24-70mm f/2.8L II USM
时间:2015-04-24 12:50:56.00  快门:1/100  光圈:F/2.8  焦距:57毫米  感光度:250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镜头:Canon EF24-70mm f/2.8L II USM
时间:2015-05-07 11:52:33.00  快门:1/160  光圈:F/2.8  焦距:50毫米  感光度:125  

这个练习绝无器材档次之分,无论你手上有任何器材都可以进行测试。

在下节课,我会带大家进一步认识阴影走向对质感的影响,敬请期待!

相关推荐



《人像摄影小讲堂》 第二期:基本参数与光影法则>>http://bbs.zol.com.cn/dcbbs/d16_85993.html

《人像摄影小讲堂》 第一期:享受人像乐趣>>http://bbs.zol.com.cn/dcbbs/d16_85031.html

《人像摄影小讲堂》 第三期:室外人像实用技法http://bbs.zol.com.cn/dcbbs/d16_86800.html

#版主坐堂#《人像摄影小讲堂》 第四期:《黑色与照片A》http://bbs.zol.com.cn/dcbbs/d16_87388.html

#版主坐堂#《人像摄影小讲堂》 第四期:《黑色与照片B》http://bbs.zol.com.cn/dcbbs/d16_8807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