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按她想要的方式爱她。------~

 蒹葭微霜 2015-07-05




有一段时间,微信微博都在转发一个名为“美国人带孩子的17个绝招”的帖子,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如何养育一个不爱哭闹的小宝贝。比如“爱哭的BABY都是爸妈教出来的。才出生的小BABY听不懂话,他们靠条件反射来做判断。”所以,要“孩子一哭就放下来,不哭才抱起来,正好反过来。这样一来,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时候才有得抱。放下爱哭的孩子开始训练,看着时钟,不要抱让她哭,准备等10分钟再抱。第一次可以设定5分钟,以后一次比一次时间拉长,让孩子知道哭声是叫不来妈妈的……”

  
   我曾经也对此帖深信不疑,所以女儿一出生就想将她“训练”成为一个不爱哭闹的小宝贝,可最后还是不忍心于她更加响亮的哭声。然后我开始慌乱不自信,不停地审视自己,是我哪里做错了了么?还是我太“惯着”孩子?我的育儿能力怎么这么差?!孩子会不会被我“带坏了”……《西尔斯橙色亲子课》让我所有的质疑烟消云散,原来我的女儿和作者西尔斯夫妇的孩子海登一样,是一个“高需求宝宝”。
  
   女儿符合了书中高需求宝宝的一切特征描述:婴儿期的她爱哭,非常爱哭,只要离开我的怀抱就开始哭;白天我所有的行动必须在她的视线范围内,晚上频繁吃奶;非常黏人,正确地说非常黏我,特别不喜欢陌生人的碰触,拉一下小手都会哭鼻子;开始会走路之后,就各种好动亢奋、精力充沛,有些执拗并爱发脾气。——西尔斯夫妇说,对于这样的宝宝,不要试图改变她,要尽量满足她的需求,让她感觉被爱被满足,建立对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是敌对关系。“如果父母试图改变孩子的个性,就是在伤害她、阻碍她的发展。父母的角色应该是园丁,不去改变花的颜色和开发日期,而是拔去杂草修剪多余的枝叶,让花开的更美。”这种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尊重孩子,尊重她与其他孩子的不同之处。摸索着按照她想要的方式去爱她。






  
   我不再强迫孩子去接受她不愿意接受的。当她想要抱抱想要哭的时候我会伸出我的双手,我让她知道:亲爱的,妈妈在这里。当她恼怒发脾气的时候,我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抱起她轻拍她的后背,让她明白:亲爱的,妈妈是爱你的。当她损坏了东西做错了事,我尽量保持淡然镇定,让她清楚:亲爱的,这没什么大不了。试着站在她的角度去考虑喜不喜欢和对不对,然后再去判断应不应该。不过是一周的时间,我就发现了女儿的转变:她比以前更加柔软,不再特别频繁地哭或者发脾气,开始会用女孩子的方式——撒娇向我表达她的需求,有时也会咿咿呀呀叽叽哇哇地和我说很多话,虽然语速很快说不太清楚,但我还是能明白她的意图。我知道,她信任我,并相信她所有的依赖和要求我能回应……
  
   我的女儿是一个高需求宝宝,我不停地告诉自己。我无法将她彻底变为一个不爱哭不爱闹,安安静静自己睡觉自己玩的小孩,她把我当成她身体得一部分,那么我就尽可能地给她我的陪伴。我在努力,不再过多期望、也不再苛求她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希望我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自觉和警戒。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的女儿对我说“妈妈,谢谢你让我成为我自己!”——我会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新朋友】请点击标题下方“幸运金钥匙”关注!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文内容!

主编微信77578999

T E L13822252121

文/转自独自摇曳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