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善胜敌者不与

 修和 2015-07-05
——为自己开路
 
    不知道你有没有以下的经验?
    当你随着很多人一起逛夜市时,为了怕和别人失散,你必须随时注意别人的去向,跟着大家亦步亦趋。结果你一路上所看到的只是你的同行者,而没有看到夜市上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于是,你决定下次逛夜市的时候自己去。结果你看清了夜市,也买到了所要买的东西。
    当你和别人约好同赴某一个会议,你会在约定的时间以前,提早准备等待他们的按时来临。结果他们之中有人忘记了时间,或中途交通阻塞,车子故障,因而延误,你却为了守约,不得不继续等待,最后大家一起迟到。
    于是,你决定下次自己去。可以省下一切的电话约定,提前准备和等待大家聚齐的时间,并避免迟到。
    二十年前,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和别人一起挤联考,经历了一切恶性补习的惨痛折磨,而仍然榜上无名。后来,他的父母决定因材施教,让他进一所大家视为冷门的美术学校去学美工。二十年后,工商业空前繁荣,各处亟需大量的美术人才,他在广告界出人头地。
    一个人,只因为唯恐与别人失散,而忘其所以的和别人挤在一起卷来卷去,把别人的方向当成了自己的方向,这是一种迷失,和对个人思辨能力的一层障碍与约束。大家牵牵绊绊,拥向同一个目标,每一个人都无暇旁顾,人们却称这种现象为“竞争”,以为这就是“进步”的原动力。人们时常为了怕与别人失散而不敢自寻出路;人们也怕离开了跑道去给自己另开蹊径会被认为是遭受淘汰出局,而只得盲目地继续跟着别人奔跑,以在跑道上的胜利为胜利,以能参加众人的拥挤为安全或成就。
    “竞赛”是一种狂热,大学联考的填志愿就是最现实的一例。
    你真的那么要读北大吗?
    即使北大没有你所喜欢的的科系,你也要为了不委屈自己的分数和那第一志愿的虚荣,而去把报名表上先填满了北大才有的志愿吗?
    或者,你真的那么赞成为考大学而死背习题吗?还是,你只为了在大家都来竞赛的跑道上争个一时的胜负而已呢?
    在某次电信特考的众多报名者之中,有人回答记者问题时就曾表示,他只是“想考验一下自己的能力,所以有考试就想参加”。这种凡有竞赛就想参加的心理,大概是从小就不断地接受各种考试,所塑造出的“考试癖”与“竞争狂”吧?
    大家不约而同地挤向同一个竞赛来一决胜负,谓之“一窝蜂”。过去曾有养肉鸡的一窝蜂,养鸟的一窝蜂,近来也有养猪的一窝蜂,其结果有目共睹——与赛的人们,因大家挤向同一个市场,造成严重的供过于求,因而全军覆没。
    我常喜欢介绍老子的话,劝大家“为而不争”,大概也常招人误解,以为“不争”就是退缩与消极。我举以上一些事例,是希望用这浅显的小事,解释一下这项看来深奥的哲理。老子主张从小路远远地包抄,而不采直接的竞赛。主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却正因为它不争,所以江海能为“百谷王”。老子不是失败者,由他名垂2500多年而不朽,可以得到证明。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要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追,而要独立自主,登高望远,为自己开路。他在当时那儒家甚占优势的环境中,能够冷眼旁观,是一令人喜悦的超诣和清醒。
    世上的成功者都不是和别人在一条跑道上竞赛而成功的。他们的成功是来自独立思考,独立开拓,放下与别人较量的心情,埋头耕耘自己的园地。
    把眼光盯住别人不放,以别人的方向为方向,总难超越别人。要想有成就,,你得自己开路,而你所开的路因为有你自己的理想、见解与方式,所以是你所独有的。老子认为: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不是“无为”,而是放下竞争去为自己开路。他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可见他是“为”的。道家所说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求有为,才是他的目的。从大处着眼,所以能超越一般人所能见能及的小范围。他所教的是冷眼旁观,清醒而不使自己卷入众人争逐的漩涡,避免了当局者迷的盲从与被动,采取了旁观者清的冷静而醒觉。
    老子对“竞争”所提出的最高级的意见是: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三句话都以不正面直接去争取为制胜之道。尤其“善胜敌者不与”,一语道出不争之争可以常胜,认为“善于克敌制胜的人并不参与战争(或并不与人交锋)”。
    现代大众一窝蜂式地赶时髦、挤热门,赶同一个考试,争同一类生意,好像失去平衡的船,一下歪到这边,一下倾到那边,大家毫无自制力地彼此跟着乱挤。登高望远的道家却在一旁抚胡微笑,找大家在盲目竞逐之中所无暇顾及地捡上一两样,种植与耕耘去了。
    道家是“清静”的。但不是“无为”,他们只是不屑盲目地去挤而已。
    在现代这“分秒必争”的工商业社会里,我们尤其佩服那些能保持清醒的人们,在行列外面,自有主张地加速奔驰。他们不问金榜上的第几志愿,不赶热门,不追逐别人已有的成就。他们是“不与赛者”,但他们锐气十足,坚定勇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奔驰,他们的方向是经过自己认定而不是追随别人的方向。
    在现代的人潮车阵、十里烟尘中,他们独具一分道家式的飘逸不群之美。他们不争,而他们却是在“全力以赴”的“为”。他们旁边没有“一群人”,他们所拥有的是能冷静思考,独立判断的“自己”。
 
    超然于金钱物欲之外,才可以有埋头耕耘的自由。
 
    使自己维持发自内心的创造力,是“风格”的所由生。因为纯真,所以能达到他人所不易达到的境界。也因为纯真,所以能够独具一格,为他人所无法模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