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创新思维:让创新可以复制

 老沈阅览 2015-07-05
系统创新思维:让创新可以复制

   阿姆农·列瓦夫在中国科技部的演讲

                 2015年07月05日


阿姆农·列瓦夫(Amnon   Levav)先生是以色列国家创新研究院常务理事,布兰科-韦斯思维发展研究所学者。曾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特拉维夫大学等知名院校任客座教授,讲授包括《系统创新思维》、《创业学》、《创意与创新》、《营销策略》等课程。2003年曾在《哈佛商业杂志》上发表文章《找到你的创新激发点》;2005年在《Bio-IT》杂志发表文章《想法的DNA》;于200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 《解密广告代码》; 是国际知名创新著作《Inside the Box》(中文译名 《微创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过去的20年中,他带领的团队为全球69个国家的850多个企业和组织提供过创新咨询服务。列瓦夫曾在30多个国家主持过众多创新创业项目、专业培训上千场,是全球创新领域的重要专家。


    □在科技立国的以色列,政府在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色列政府将大部分精力与资金用于科技研发方面,以便使任何可能的科技想法转化为实际可行的商业化产品。针对符合要求的高科技公司,政府将资助近二分之一的研发经费,而针对创业公司,政府将提供6倍于其他投资机构的投资额度
  □针对收集的近20多万个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它们成功的奥妙,结果令人吃惊。原本人们都认为不同创新成果的特质应该是独具特色,甚少有关联,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它们的成功拥有一些相同的模式
  □SIT理论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人们对于创新的固定思维——即创新只是某些天才的专利、创新必须要完全颠覆、创新必须通过引进外部资源来实现,等等

  以色列这个弹丸小国,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跃然成为世界瞩目的创新中心。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以色列每年成立的创业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对于一个人口只有八百多万,仅相当于中国南京市人口的国家来说,每年700多家创业公司成立是一件惊人的事情,全球有220家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设在以色列。截至201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逾80家,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并超过欧洲的总和。

  “不创新就会死”

  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以色列人面临着土地贫瘠、严重缺水的窘迫的生存环境。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样一个连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的国家,根本无暇创新,也没有本钱去创新。而恰恰相反,正是种种的限制,逼迫着我们必须去创新,不创新就会死。
  滴灌技术的发明可以很好地表明这一点。为了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以色列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在一个简单的深埋地下的管线喷嘴上,凝聚了大量的高科技:智能监控、防堵塞药剂、充气系统、回收循环系统。将水的利用率从传统的15%提升到95%以上。滴灌不仅改变了以色列农业,也改变了全世界农业的灌溉方式。就是这样,依靠着极其稀少的资源和极其强大的智慧,以色列不到3%的农业人口不但使农产品全国自给,还能大量出口欧洲国家,真正成为一个“流淌牛奶和蜂蜜之地”。
  以色列农业的强盛与其高端的科技水平是分不开的。除了农业,以色列的信息、通讯、电子、化工、生物技术、医疗设备、精细加工不但达到国际水平,在一些高科技领域还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科技立国的以色列,政府在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色列政府将大部分精力与资金用于科技研发方面,以便使任何可能的科技想法转化为实际可行的商业化产品。针对符合要求的高科技公司,政府将资助近二分之一的研发经费,而针对创业公司,政府将提供6倍于其他投资机构的投资额度。此后,公司将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将第一个周期销售利润的3%,第二个周期销售利润的4%,第三个周期及之后销售利润的5%作为返还。
  对于创业者来说,以色列政府成立了22家孵化器,为创业公司提供大部分研发费用,其余部分由创业者自行募集。另外,孵化器还承担帮助创业公司成长、寻找风险投资的职能。目前,以色列政府也推出一些新的政策。一个正在实验的项目是将一些政府孵化器私有化。被授权的孵化园将自行承担孵化器的运营费用,而创业者将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助。此外,以色列政府还在专门策划成立针对生物科技的孵化园,由于生物研发周期较长的特殊原因,因而政府将给予特殊政策。
  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教育和军队是重要推手。在教育方面,以色列有7所世界一流的大学,12所技术转移组织,很好地将学术转化为生产。以色列公司为因特网、医疗电子和机器人等领域设计的许多高科技产品,都源于国防技术的开发。比如,以色列拉斐尔开发公司用导弹制导技术开发民用产品,利用小型化和制导技术生产出了维他命胶囊大小的发射机和照相机,患者吞下胶囊后照相机就会拍下肠胃道管壁的照片,供医生诊断之用,取代了插管诊断的落后方法。发展军品转产民品是一条以军品促民品、以民品养军品的必由之路。以色列军品与民品结合发展的文章做得比较好,不仅军品生产赚了大钱,生产的民品也有很大的盈利空间。通过这种双赢的方式,以色列的创新不断获得新的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使其不断壮大。

  创新可找到模式

  在所有的创新元素中,以色列人特别重视创新思维的价值和作用。以色列人的智慧不仅在于好想法多、时常会有灵光乍现,更在于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能够把过去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实用的理论体系,指导以后的思考与实践。来源于以色列的SIT(系统创新思维)就是这样一套独特的创新方法论。
  SIT是Systematic Inventive Thinking的缩写,意为系统创新思维。在传统的观念中,创造力是个难以捉摸的东西,它从不遵循特定的规则和模式。所以人们会认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去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天马行空地进行头脑风暴。但SIT的理念却恰恰相反。我认为系统性的思维对于创新,或者说对于高效的创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系统性意味着有方向性、有步骤性、有技巧性,最后实现高效性和全面性。这似乎与我们平常程式化、规范化的做事方式类似,但SIT的独特之处便在于,它可以在这样一种具有强逻辑的思路过程中,产生创新的想法和成果。
  SIT理论来源于我与其他几位伙伴的一项有趣的学术研究。首先,这项研究是在极具开创性的研究者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Altshuller)的TRIZ理论的启发下开展的。TRIZ  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RIZ 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其对于创新的理念,即创新解决方案的模式是大同小异的,启发了我和我的研究伙伴。于是,我们开始大量地搜集成功的案例,包括影响人类的重大发明、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新解决方案、创新的流程和模式等等,然后针对收集的近20多万个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它们成功的奥妙,结果令人吃惊。原本人们都认为不同创新成果的特质应该是独具特色,甚少有关联,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它们的成功拥有一些相同的模式。看到这个结果,大家都很兴奋,因为如果掌握了创新的模式,任何人都能够按照这个模式来做创新。于是,我们对这些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归纳和提炼,开发出了SIT理论的核心——创新思维工具。最基本的五个工具为:减法工具、除法工具、乘法工具、任务统筹工具和属性依存工具。
  在过去的20年中,我与全球各种政府组织、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深刻地体会也欣喜地看到了SIT创新思维工具的有效性。它们能够引导人们去走一条不同寻常、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思考路径,进行高度专注的思考并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后,便发现大量新奇的、意想不到的想法迸发出来。而这是做创新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SIT创新思维工具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发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方法和理论,最终形成了SIT  方法论的五大圈层,以确保创新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思维工具的外圈,即第二层级我们称之为原则。原则帮助我们对思维工具进行最佳的应用,并选择最佳的思考路径。当个人学会了思考工具和原则之后,个人就可以进行创新,现在的商业生态中,所有东西都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组织不可能光靠一个人进行创新,我们需要一个团队,如何做到团队的创新,就要说到第三个层级,引导技巧。当一个团队形成以后,如何落实创新实践,就涉及到第四个层级——项目管理。最后一个层级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的项目之间,如何能互相支持,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机制来实现创新型组织,就需要我们进行一个组织创新的规划。

  挖掘资源最大价值

  在以色列,SIT方法论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政府部门、官员们通过学习SIT的创新思维工具,帮助自己在工作中提升效率,解决棘手的问题。特拉维夫之前有一个港口,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最古老的港口之一,但是却特别脏乱,没有人愿意去。市政府并没有废弃这个港口,而是决定把它改造成一个有魅力的区域。他们通过运用SIT创新思维工具,利用港口本身的独特特征,通过巧妙的方式调动周边市民的积极性,利用集体的力量,将港口打造成为特拉维夫最美最繁华的港口。所以创新不是完全带入一个新的东西,而是把现有资源做一个新的利用,找到新的用途和功能。除此之外,SIT方法论也通过政府引入到以色列的各个教育机构以及企业中去,帮助教育机构和企业自身进行创新文化建设活动。
  SIT方法论第一次在企业中使用是在1995年,在飞利浦公司。当时,DVD机刚刚开始流行,但当时生产的DVD机无论在尺寸、形状、外观还是感觉上,都和之前统领市场二十余年的录像机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用光盘代替了录像带。当时我与飞利浦公司的产品研发团队进行了一个创新研讨会。首先,我让他们把DVD机的组件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随便选择一个组件进行删除。有人选了操作面板上的按键。刚开始大家都不以为然,甚至哄堂大笑。直到在激烈的讨论中,一位设计师说道:“没有按键,DVD 机将变得非常轻薄。”大家意识到,的确,用户不需要这些按键,因为同样的功能遥控器上都有。出于美观,可以把DVD机设计得更精致小巧。第二次,他们删除了操作面板上的LCD(液晶显示屏)。如果看不到显示窗,用户该怎样操作设备?在“盒内”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这个显示窗?电视机。电视机可以显示播放或快进这一类操控信息。尽管现在看来似乎理所当然,但在当时,一切都是未知数,“思维定势”会让我们把电视机仅仅定位为一个播放电影和电视节目的设备。这一系列的突破性想法让飞利浦公司的设计师们开始关注DVD机操作面板上的其他部件是否能改由遥控器控制或直接在电视上显示。经过一番删减和替换,飞利浦公司设计出了业内最薄的DVD机,并把它定义为“轻薄型”DVD,同时因此获得1997年设计大奖。很快“轻薄“成为整个DVD行业通用设计标准。
  20年来SIT方法已经在69个国家和地区,帮助近1000家企业通过创新成功实现企业转型、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SIT方法论的高效性和实用性赢得了全球众多顶尖大学的青睐,在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的MBA和EMBA中,SIT方法论被设为重要课程。SIT方法论能够有如此广泛的应用以及非常有效且高效的原因有几点。首先是方法论具有普遍适用性。因为方法论的核心思维工具是对大量成功的发明和创造背后相同逻辑的总结和体现,并且一直以来,世界上不断涌现的各种创新,最终都可以归纳到这些工具的思维模式中。可以说,SIT创新思维工具能够随时帮助人们打破思维定势,不管在什么行业,因为人类的大脑结构都是相同的,学习模式都是相似的,思维定势都是相通的,只是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体现。另外,对于工具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则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更多经验的积累,我们一直在对这些原则和方法以及整个方法论作不断的优化和扩充,保持与时俱进。第二,SIT方法论可以不同程度地被学习和掌握,能够进行广泛的传播。SIT方法论没有令人费解的高深理论,我和我的伙伴当初在建立这套方法论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思考如何对其进行最大程度的简化同时不失原有的创新模板的深度。我们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进行了层级化:横向的层级化即对于每一个工具,每一个原则、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应用。比如说,减法工具,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产品的一个重要组件去掉。然而,也可以引申到运用于服务、流程甚至是企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掌握减法工具的概念可能只需要1分钟,能够简单地使用需要1小时,而自如地应用在各种复杂情况并带领别人进行应用则可能需要1年甚至几年的不断练习和大量的案例、实战积累。纵向的层级化便是之前介绍的五个圈层,包括工具、原则、项目管理和组织创新,层层递进,从思维想法的产生到落实项目再到整个企业的创新制度。第三,SIT方法论能够提供高的创新回报率,即低成本、低投入,获得高效益。SIT的核心理念是“盒内思考”、“盒内创新”。“盒内”指个人和组织现有的资源。这意味着创新并不需要更多的新投入,而是在可控的资源范围内,去挖掘这些资源的最大价值,甚至能发现一些原本认为不能够利用或者没有意识到能够利用的资源。这样,也能够使得创新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中国创新前景可期

  目前的中国,在人口红利拐点临近、产能过剩;国际市场经济不振、需求疲软的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帮助中国转型升级、突破红海、为大国崛起带来不竭的动力。
  创新是中国向前发展的动力,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然而在执行层面,虽然众多行业领袖很早就意识到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真正想要进行新的产品、技术、流程或商业模式乃至战略发展的创新时,往往会局限于原有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无法真正取得突破;在寻找新突破点时,总期望于外部技术的引进,但对自身资源却容易视而不见,直到被竞争对手赶超才后悔莫及。
  如何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通过创新性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在最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并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这是企业家急需解决的问题。而SIT理论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人们对于创新的固定思维——即创新只是某些天才的专利、创新必须要完全颠覆、创新必须通过引进外部资源来实现,等等。
  最近两次来中国,通过与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的交流,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创新的热情与对创新方法论的极大兴趣。从SIT角度来看,很多中国人具备创新能力。我们相信创新要行之有效,必须规范化、系统化,而中国的儒家文化也提到要规范化、系统化,这方面中西文化是贯通的。对中国的创新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我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带领和支持下,中国的创新环境会越来越好,企业和个人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不断地提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美好图景和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指日可待,中国将成为一个更大的全球创新中心。(本文系阿姆农先生授权本报“思想者”独家刊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