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梦万寿宫

 苏迷 2015-07-05
寻梦万寿宫
  叠簣
  君到姑苏见,巍巍万寿宫。
  民治路东首,路南赭黄照壁,掩映幼儿园;路北石柱木构牌坊,雕梁画栋,斗拱似花,飞檐如翼,坊额横书金字“万寿宫”。穿牌坊抵宫门,举目眺望,屋宇重重、花木葱葱、庭院深深。仪门屋脊塑“星辉云缦”。过仪门进内院,玉阶碧草、花木扶疏,鸣声上下、曲径通幽,地面正中鹅卵石砌就偌大篆体“寿”字,径逾2米。正殿北踞高台,面阔五间,黄墙朱柱,重檐歇山顶。殿正脊中央塑神龙嬉水,两侧书“万寿无疆”。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江苏巡抚吴存礼主持修建万寿宫,作恭迎诏书和举行朝贺大典之处。大江东逝、斗转星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始,万寿宫里兴办老年大学,转眼间已历三十春秋。若自照壁横穿车水马龙的民治路进入万寿宫,短短十几米,犹如穿越终身学习之路。如梦?如梦!岁月白驹过隙。
  七年前,我走进万寿宫,供职文史系。文史系的学员多逾古稀之年,东隅已逝、夕阳晚霞。我猜度他们定然是静坐入定长思,少有奋发之为了。事实却不然,写作研究班的学员教育了我。
  写作研究班里前后有约百名学员,离退休前职业各异,多非文科班底,多比我年长,学历亦有高有低,却因同一梦想聚在一起。他们不辞辛劳、乐于写作,凭借自身的阅历和睿智,回眸峥嵘往事,洞察世态凉炎。有人锲而不舍夜不入寐,有人斟字酌句平添银丝。他们的作文时时示于报刊,我只要翻阅到,总用心拜读,细细琢磨,收获快乐,点赞梦想。不少学员已将作文结集付梓。
  2010年,我的高中学长张卫(笔名:一壶碎月)老师受聘来校任教写作研究班,课内课外,教书阅稿,潜心投入,孜孜不倦。越明年,《姑苏晚报》怡园副刊为老年写作爱好者辟“万寿宫”专栏,编辑老师倾心呵护老树新芽,至今有逾60篇文字在专栏内发表。这些文章或品人生百味、或忆岁月如歌、或记读书偶得、或讲旅途见闻,读之有启迪、有回味。陈筱庭学员文化程度不高,经他刻苦努力写成的《荡边摸鱼》发表后,又将他在老年大学学习的收获,生动鲜活地写在《我的文章发表了》之中,让读者分享他的喜悦。教授级高工、诗人梁春宜的《老人》诗,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我不知道,你们各自的事迹/但我记得,你们都曾年轻、精神/祖国危难的时候/你们横刀立马,守卫过国门/祖国贫寒的时候/你们饿着肚子,无言奉献着青春/在祖国今天的富强里/有你们曾经的血汗和辛勤”。
  万寿宫是老年人的寻梦园。三年前故园西扩,园内古典与现代梦幻般交融。有梦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努力,有努力就有收成。老年大学虽是归去来兮之地,然闲云野鹤、藏龙卧虎,有多少昔日俊男靓女,在此品嚼岁月陈香;有多少当年文武英才,在此续写精彩人生。
  莫道桑榆晚,寻梦万寿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