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得糊涂”为什么会成为不少中国人的座右铭?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5-07-05

中国人很聪明,这个在世界上是有名的,中国人很精明,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但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却选择”难得糊涂“,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中国人有毛病?难道是中国人糊涂?

如果要了解这个命题,是非得好好地学习中国文化的历史,好好地研究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正是中国人太聪明了,正是中国人太精明了,才会想方设法去琢磨不同阶层的人,特别善于琢磨那些有权势有能力的人的心理,在权势之人的跟前,中国人是很善于伪装自己的,是很善于让自己变得糊涂,变得不够聪明,甚至有点笨,他们想从这些有权有势的人身上获取自己想获得的利益,他们得想尽一切方法来讨好这些权贵之人,对于权贵身上有的那些毛病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得睁着眼睛说瞎话拍马屁把那些毛病说出优点,把丑陋的说成天仙。不少人只是因为谙熟”难得糊涂“之道,在官场里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不断地以这种方式为自己赢得生存发展之路。能够以如此的方式成功之人,自古以来多也。据我们掌握的史料,在官场能够算上“不倒翁”的人有好几位,其中在“五代时期”一位名叫冯道的人,可以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样一个极为典型之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不倒翁“就是他将”难得糊涂“的精髓领悟到了极致,运用到了极致。从社会角度来看,这种人就是精明人,就是聪明人,中国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评价大多数都会称赞这样的人。

而那些做事认真兢兢业业不会溜须拍马逢迎的人,在如此的文化体系里,却被人评价为糊涂,真糊涂。因为尽管这种人会做事,尽管这种人的确有能力,尽管这种人上司也需要,但是这种人却社会的文化评价体系里并不能赢得上司的欣赏,也不会得到众人的认可与肯定。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人是傻瓜,这样的人是那种不能真正领悟中国人文化精髓的人。

想在中国这样的一个文化环境里获得所谓的成就是需要智慧的,这种智慧的核心就是真正理解与领悟”难得糊涂“这种文化内涵的最本质的意义,并且最终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他就可能出人头地,哪怕这个人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他却有很强的社会生存能力,因为他将”难得糊涂"视为自己为人处世之本,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在这样的社会里畅通无阻。正是如此,“难得糊涂”才成为不少中国人的座右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