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客】买车,其实也拼人品

 晋龙哥哥 2015-07-06
[导读]文:Kimi | 来自:飞灵汽车笔者作为一名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经常身边会有一些想要买车的朋友找我推荐。而他们的问题往往是这样的:“有没有十万左右...

文:Kimi  | 来自:飞灵汽车

笔者作为一名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经常身边会有一些想要买车的朋友找我推荐。而他们的问题往往是这样的:“有没有十万左右性价比高的车推荐一下?”“有没有二十万左右靠谱的SUV推荐一下?”“XX品牌推出了一款很炫酷的新车型,这车值得买吗?”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非常谨慎的回答他们。我会根据他们对车的需求,挑出几款适合他们的车型,让他们根据喜好对比来自己做出选择。


对一件事物了解的越深入,面临选择的时候就会显得愈发谨慎,没有任何一辆车是完美的产品,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自己能懂每一款车。机器的背后都会存在一些设计师、工程师、供应商们隐藏的“秘密”。而这些“秘密”可能不影响我们得日常驾驶,也有可能是“墨菲定律”式的小概率事件,出现便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我每次谨慎推荐并且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会经常的跟朋友们开玩笑说:“买车,其实也拼人品!”


在开展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来看看几组比较有意思的数据(数据统计来源于中国汽车质量网、车主之家):


2014年度国内汽车品牌投诉排行榜


消费者的投诉比例分布


消费者的投诉率,是检验一个汽车品质的最好例证。通过这几张图,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系统故障的投诉率要占到77.3%,而投诉排行前30的车型中,不乏大众速腾、朗逸、长安CS35、CS75、长城H5、H6这些销量在各个细分市场中排行前十的神车。销量和投诉总量几乎成正比关系,而投诉前三名的单一车型依次为大众速腾、长安CS35、雪佛兰科鲁兹。如果将榜单拓展到前一百名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基本上市面上能买到的车型(自主、合资、进口),都存在一定的投诉率。


当然,这只是一个投诉量的排行榜,像大众和长安这种销量越大的车企,投诉总量必然是越多。而检验车企质量控制水平的标准应该是投诉率占比的排行榜。但是不管是哪种排行榜,作为消费者都有可能买到问题车,只是问题的大小和概率高低的区别。所以,买车,其实也拼人品!


说到这里,消费者的问题肯定就来了:汽车发展都一百多年了,为什么那些国际一些厂家的车型也会有这么高的投诉量呢?那些热销神车的投诉量如此高,为啥销量依然居高不下?


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汽车设计、生产过程中的三个角色身上找到原因。首先,是作为汽车设计者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如今汽车消费者们对于汽车外观和内饰的颜值要求越来越挑剔,设计师们也一直在天马行空的表现着自己的设计语言。然而并非任何有美感的设计都能通过当前的工程条件转化为产品。这需要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做出取舍,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为了保持一个好的设计美感,而做出了一套可靠性存在瑕疵的工程产品方案,这会让产品在消费者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一定的故障率。或者因为成本的考虑,在车型配置上选用了一款不是最理想的机构或者不是最好的供应商等等。这是任何一家汽车企业的设计者们都会面临的问题,只是不同汽车企业,随着设计技术积累的多少和设计者水平的高低,出现问题概率的大小而不一样。当然,汽车设计的失误,在研发中通过各种汽车耐久实验大多数都是能够被发现和整改的。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生产者。生产者是汽车产品使用稳定性里最重要的扮演者。汽车生产有焊接,冲压,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参与都有人工操作的参与,即便是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日系和德系,在总装这个生产环节都不可避免需要人工参与安装,而人工的参与就会存在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当然,汽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质量检查环节,但是大规模的生产都只能采取抽检的手段,这不可避免就会有小概率的瑕疵车流向市场。


最后,我们再说说供应商。供应商供应给厂家的零件可靠性决定了最终汽车上路的可靠性。在汽车上实现同样功能的机构,不同厂家提供的产品价格、不良率、可靠性都差别较大。而产品的可靠性与厂家的采购成本又成正比。以变速箱为例,同扭矩的CVT变速箱,加特克和邦奇、容大的产品在采购价格上就能差几千,而在产品可靠性上加特克都要略胜一筹。自动变速箱,同档位的爱信AT就要比现代的摩比斯AT贵出不少,爱信AT也以其“开不烂”的口碑在行业内树立了较高的江湖地位。所以,一个好的供应链体系才能让汽车厂家的产品保证较高的稳定性。日系汽车中的丰田和本田在产品稳定性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口碑,与其多年花钱培养较好的供应链体系不无关系。近年来,各种层出不穷的汽车召回的事故中,汽车供应商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去年涉及到全球多家汽车企业召回的“高田气囊”事件。


汽车制造是处于现代工业制造中处于金字塔尖的行业,较长的供应链和复杂的生产工艺,决定了所有品牌的汽车都有可能存在“问题车”入市。每一个消费者都有可能买到问题车的概率,只是这些问题的大小是否影响到我们的驾驶安全或者使用方便性的区别而已。


那么作为消费者如何让这种“拼人品”买车的事变的更靠谱一些呢?


首先,买车之前一定要对车型的配置,品牌口碑有一定的了解,尽量去买那些良好口碑品牌的成熟平台产品。避免去买车企刚上市的全新平台开发的车型,刚上市的新车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新车上市半年后为最佳的购买时机。


其次,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的可靠性是我们必须保证的首选。在购车之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所要购买车型的发动机、底盘、变速器的供应商是哪些,该车型在三大件上是否存在较高的投诉率。以及该车型其他被投诉项里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日常使用,在自己所持有的购车预算里选择最实用的车。


最后,不管是别人推荐还是自己“一见钟情”,一定要自己亲自去试驾,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找一辆适合自己开的车才是好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