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听孩子对于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试试这四个小窍门吧

 闻歌起舞255 2015-07-06
2015-06-30 

导读

父母们常抱怨说:“我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了,刚才还很好,突然就闹起别扭来了,怎么哄也不行。”


孩子每一个不正常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当他们用这些行为来宣泄心里的负面情绪时,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


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做父母的不但要保持可亲的态度,还要耐着性子关注孩子,帮助他发泄不良情绪,这个过程就是倾听。


倾听是一门艺术,家长应该这样去做:


平静安详地倾听孩子


我们所说的倾听是要采取一个有效的行为过程帮助孩子抚平内心的创伤


有一天,由由家里来了六个小朋友,妈妈上街上买了一个小蛋糕,上面有三朵漂亮的奶油花。


妈妈将蛋糕平均切成六块,按顺序轮流分给小朋友,分到由由时正好是一块没有奶油花的蛋糕,由由马上跳起来,威胁妈妈说自己不蛋糕了。


此时,妈妈选择了倾听,她告诉由由:“你可以选择不吃蛋糕,但奶油花的确轮到你就没有了。”


由由大哭起来,开始在地上打滚。妈妈将他抱起,对他说:“我知道你没分到奶油花非常伤心。”


由由哭得更伤心了。妈妈平静地看着他。哭了一会儿,由由说:“要是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就能得到一朵完整的奶油花。”


妈妈赞同地说:“是,如果是你的生日,你是寿星,大家一定同意将一朵完整的奶油花分给你。”由由这时发出苦尽甘来的哭声,接着说:“如果有房子那么大的奶油花就好了,每一个人都可以分到。”


妈妈说:“是啊,如果真有房子那么大的奶油花,每个人分到就好了。”妈妈又问:“如果没有房子那么大的奶油花我们应该怎么办?”


由由又伤心欲绝地哭起来。


这时,妈妈说:“要不然,给你一半可以吗?”由由边哭边说:“如果你一开始就这样分,就好了。”


妈妈立刻和孩子道歉,说:“对不起。妈妈做得不对。”又是一阵痛哭之后,由由抽噎了一会儿,突然止住哭泣,含着眼泪,提议说:“我们可以用鲜花代替奶油花。”


妈妈拥抱他,说:“这个主意太美了。”由由搂着妈妈的脖子亲吻了一下。


我们看到,孩子在消除了不良情绪后,会变得温柔体贴,并充满了爱意,同时孩子反馈给我们的爱会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心中也充满了爱。


与孩子共情

在孩子忧伤或者生气的时候,成人及时的共情可以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恢复平静。


共情就是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孩子此刻的心情,用身体语言和表情,再加上简洁的语言表述使孩子发现自己的烦恼是能够被我们理解的。此时,孩子就会产生感激的情感,觉得成人是他的知己,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下面这个例子,详细叙述了一位老师与孩子共情的过程:


班车上,水儿哭得很伤心。


“宝贝,你为什么哭呢?”我坐在水儿的面前,轻轻地握着他的小手问道。水儿没有理我。过了一会我又问:“宝贝,我觉得你哭得特别伤心,发生什么事了吗?”


水儿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妈妈……妈妈……”


听他这样说,我想一定是在家里妈妈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让他伤心了。


“请告诉我,妈妈怎么了?”


“妈妈没有跟我说她就走了。”


“哦,原来这样啊。我想那是因为妈妈早晨上班太早,走的时候没有来得及告诉水儿,所以就伤心了,对吗?”


水儿点点头,渐渐地平静下来。


我继续说:“你想让妈妈早上送你,是吧?”


“是。”


“那,你看这样好不好——咱们跟妈妈说一声,下次走时一定要告诉水儿‘妈妈上班去了’。如果妈妈不忙,就让她来送水儿,如果妈妈很忙,就让她去上班?”


听了我的建议,水儿点了点头,停止了哭泣。


这时,良良拿出自己的棒棒糖与他分享,水儿欣然接受了。他们一边听我讲故事,一边吃着棒棒糖,心情愉快地来到芭学园。


水儿请老师帮他解开安全带,并带他下车。幼儿园的大门开着,但他并没有进去,而是用手抓住门上的扶手,站在门的旁边。


那天是星期一,孩子们的包很多,我要等孩子们都进屋了才能把所有的包都拿进去。在这个过程中,水儿一直站在那里,等我把孩子们的包都拿进去了,他还站着。


我突然想起有一样东西忘在了车上,便返回来取。


水儿扬起他的脸,看了看我,开口问道:“徐老师,你的东西拿完了吗?”


“拿完了。”


“那现在我可以和你一起进屋吗?”


“当然可以,宝贝。”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水儿一直在等我,他从下车的那一刻开始就在等待和我一起进屋,我真的好感动啊。


我真的特别感谢水儿,是他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给予孩子的同时,孩子会回馈你更多的爱。


与爱他的人相比,孩子更喜欢那个能够理解他的人。就因为那次的共情,我和水儿成了知己,我俩也因此获得了成长。



这位老师在水儿伤心的时候,对孩子进行了共情,她做得很到位。


她不是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自己乱猜,如果那样,就会搅乱孩子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她是在孩子已经表达出部分内容之后,判断出孩子伤心的原因,又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孩子的心灵,以达到共情的目的。


共情需要一种能力,就是能够感受对方并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表达的过程中与孩子恰当地互动,使其情感宣泄得更加畅通。


“游戏倾听”---疏导孩子焦虑和恐惧

在孩子感到焦虑害怕和担心时,对孩子进行游戏倾听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游戏式倾听”确保孩子在游戏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有足够的自信表露他在重要问题上的想法和感受。


作为倾听者,家长要抓住时机,在玩耍中帮助孩子通过大笑来缓解某种特定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情绪。


例如:一个孩子想给父亲打针(孩子最近刚挨过一针),他已经向父亲提出了这个要求。


假如父亲一反平日里矜持的常态,扭转身子假装逃跑,或者滑稽地叫喊,戏剧性地对孩子说:“不!不要打针!求求你了!”那么孩子就会笑起来,坚持要父亲接受他自己曾被迫接受的打针,释放打针给孩子带来的不安和紧张。


大笑能化解他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紧张情绪。


开始做“游戏式倾听”时要注意是什么让孩子发笑,以便能做更多令他发笑的事。


好的“游戏式倾听者”要扮演一个毫无威胁性的但又很有趣的弱者,他要保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对游戏的反应上。


比如,如果孩子要你追赶他,你只需弄出点追人的声势,但不要让自己追上他。你可以让自己偶尔揪住他的后衣襟,或者抱住他,但最后总让他逃脱。


如果孩子很小,成人就应扮作非常孤弱无力的角色,以引发孩子大笑。但是,一个正在长力气、培养自信心的孩子,则往往在战胜较强的抵抗者或竞争者时才会欢快地大笑。


如果游戏中你太强大,孩子会因为恐惧使他怀疑你是否对他友善。孩子需要有充分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缓解他在有关问题上的紧张情绪。


共享一段笑声不断的游戏时间后,孩子会明显地对你更有感情,更亲近,不抱戒心,有时他会让更深层的感情自由地流露出来,现在你可以更多地了解他内心的痛苦了。


避免暗示

家长在对孩子倾听和共情时要避免暗示,分清孩子的哭闹是否是由于真的有焦虑或悲伤的情绪。


如果家在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时使用的方式经常过于煽情或夸张,就会造成暗示孩子的哭闹本来是没有目的,可是你的安慰话语使他寻找伤感因素,结果真的闹起情绪来。


聪聪从一岁多爱哭,现在四岁了,还是经常用哭泣解决问题。


一天,中央电视台去他家拍摄育儿节目。当时聪聪刚午睡醒来,正坐在床上大声哭着,姥姥和妈妈都围在他身边。电视台的叔叔们在旁边站着,妈妈将他抱在怀里,坐在床上,说:“妈妈知道你很伤心。”聪聪看了摄像师一眼,又靠在妈妈身上哭起来。


妈妈说:“聪聪害怕了是吗,家里来了这么多人。”聪聪眼中马上露出害怕的神情,将头深深地埋在妈妈怀中,做出非常恐惧的样子。妈妈赶紧说:“聪聪不怕,他们是来拍摄的叔叔。妈妈知道聪聪很害怕。”这时再看聪聪,他趴在妈妈的肩上,连头都不敢抬了。


摄制组的成员只好暂时离开他家到院子里去。


过了一会儿,摄制组的人进屋之后,有位阿姨让他看了一下脖子上挂的项链,和他讨论了一下项链上面漂亮的小珠子,他的情绪才开始平静下来了。一会儿,聪聪就开始在摄制组的面前又跳又唱地表演。


这说明,聪聪刚才的害怕情绪完全是妈妈暗示出来的,而不是真的害怕。


成人也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有人提示我们周围某项事物很可怕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在上面寻找可怕的因素。


所以,在还没有搞清孩子的状况之前,千万不能使用公式化的共情语言,否则,语言就会成为暗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