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风虎神韵114 2015-07-0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资源类别:区外转载 作者: 发布时间:2010-1-21 2 来自:教科中心[理论研究部]



一、问题提出

目前世界各国为应对国际竞争和社会发展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恰当处理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设计综合课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积极探究与发现学习,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面对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我国也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现阶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自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综合实践课程就备受教育界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前期取得了丰富成果,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课程标准,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设计和开发课程。以课题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加大了课程设计和开发的难度,而且我们大多数教师非常缺乏此类经验,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如何设计适度的课程,以确保学生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何才能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在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才能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意的协调发展?为充分实现其教育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向“常态”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走“常态化”之路,只有开成像语文、数学那样的常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才有生命力,才有可持续发展动力。

黄兴小学是一所将近百年校史的历史名校,由著名民主革命家黄兴先生创办,具有光荣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校多年来重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开展,学生的电脑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获奖;劳动技术教育认真开展,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也在全国省市屡屡获奖;“白沙护井”“少年特警队”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反响很好。早在2001年,我校就通过了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验收,2005年我校又挂牌成为长沙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试验基地,先后选送八位教师参加长沙市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扎实的硬件基础和厚实的软件设施,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4年我校曾参与了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就是说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我们都有一些探索。但是如何更好的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基于国际和国内背景的分析,以及我校顺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选择申报这项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理论依据

1、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结构要为不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课程内容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当代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心理学基础;

3、系统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基本特征,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用系统的理论来加以整合;

(二)概念界定

1.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课程标准)

2.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

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简单的说就是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小学三至六年级普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周参与课时达到三课时。以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通过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系统建构和有效的校级管理措施,使之成为像语文、数学那样易于操作、易于指导的常态化实践性课程。

三、研究目标

1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进入“常态”运行的具体策略,构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课程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

2、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探索和研究,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结构和评价方法。

3.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系统构建与实施基本策略研究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校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法的研究



五、研究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才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

2 .自主性原则  

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协作性原则

学生个体的学习迫切需要小组讨论、交流和协商,进行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小组、班级、指导教师以及互联网人网的力量,从而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和启发,进行问题的研究和任务实践,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4 .问题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学习为载体,整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的产生,可以是由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5 .亲历性原则

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现代生活问题、社会发展问题,要求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亲身体验,亲自实践,自主活动。使他们通过亲自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实践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05年3月——2005年7月:

1.制定研究方案;

2.确定课题组成员;

(二)研究阶段

2005年7月——2007年12月:

根据研究目标制定具体的研究步骤,确定综合活动课程主题,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全面研究和实验。

(三)总结阶段

2007年12月——2008年3月

1) 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课题资料;

2)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 做好课题的结题评估验收工作。



七、研究措施与保障

(一)建立必要的管理机制

1.组织建设。为使课程开设有序、高效,学校形成了结构为:课程领导小组—年级课程组—第一指导老师—第二指导老师的课程管理链,制定了职责分配细则,明确了管理链中各级人员的课程实施职责。(具体职责分配情况见《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与管理》37页)

2.计划管理。学期开学之初,对综合实践活动认真地进行统筹规划。首先由课题执行负责人王雅敏老师对全期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向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学校课题研究计划,在总计划范围内层层制订课程组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3.制度管理。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贯彻落实,我们建立了以下相应的规章制度:

师资配备制度。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教师全员参与,三至六年级各班班主任(或数学教师)为第一指导老师,其余任课教师均为第二指导老师,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第一指导老师作为本班各小组指导教师的召集人和组织者,必须设计活动的整体方案并付诸实施,第二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研究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除此以外,为了使同学们能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学习,能走进更广阔的空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还聘请了首批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辅导员,他们是:长沙市公安局女子特警队办公室主任刘阳,天心区教师进修学校科技活动专干彭成耀老师,白沙井社区青少年教育专干王衡岳,天心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王凯明,新世纪数码影楼经理汤军。在聘请校外辅导员的同时,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也顺理成章的建立起来了。在校外辅导员和校外实践基地的支持下,师生们得到了更专业的指导,获得了更大的学习和活动空间。

教师工作量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第一指导老师每周加算一个课时。第二指导老师的工作量由第一指导老师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向教科室汇报,在每月的结构工资考核中加上相应的考核分。

教师奖励制度。学校制定了《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方案》,评价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实施过程中的专项评价,二是每学期一次的阶段性评价。学期末,学校教科室对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教案、活动案例报告以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综合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及工作成效。凡各项课程资料完备,能按课程计划开展活动,且活动效果明显的,奖励目标考核分200分;各项课程资料不完备,没有按课程计划开展活动的,视其具体情况参照《黄兴小学教师结构工资制》的具体条款进行处理。用制度来规范和管理教师的指导行为,奖惩分明,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取。

教师教研制度。课题组领导小组和核心研究人员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研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实验室、图书室、体育室、电脑室等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均建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4.课时安排。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严格按照课程实施计划开设,使学生参与课时达到平均每周3节。

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周参与课时统计表

年级
主题探究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
合计课时

社区服务(快乐体验、周末护文明等)
亲近自然(素质教育营地、春游秋游等)
少年特警(少年特警学校(选))
文化艺术、科技节、

体育节等
主题班会
社团活动、兴趣小组(选)

三年级
1
0.5
0.5
0.5
0.5
1
1
4-5

四年级
2
0.5
0.5
0.5
0.5
1
1
5-6

五年级
1
0.5
0.5
0.5
0.5
1
1
4-5

六年级
1
0.5
0.5
0.5
0.5
1
1
4-5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安排是弹性课时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与第一指导老师任教的学科打通使用,可根据本班学生所选课题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并将课时安排情况报教导处备案,教导处经常进行督查,以防相关科目挤占课时的现象发生。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来深入开展活动。



(二)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1、形成多层次,交互式的研究形式。聘请各方面专家、学者为教师进行理论层面的辅导。依托市、区教研机构的力量对教师进行操作层面的指导。学校再组织教师把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认识、经验、体会,进行交流、反馈。

2、提供多种教师参与研究的形式。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带动教学研究,在研究中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案例,提高自身认识,传播先进做法和经验。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带动形成能够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深认识的教师群体。

4.运用多种形式加强相互间交流。积极开展学校内外的观摩交流活动,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学风。

5.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制定《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纲要》,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帮助教师适应与解决实践教学问题。



(三)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为了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更有系统性、层次性、丰富性,更便于操作,我们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自主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这三个部分又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

1.自主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活动是在第一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的主题活动,我们以主题融合的形式划分主题方向,这样使研究内容有系统性,使研究难度有层次性,使研究形式有丰富性。建构《黄兴小学自主探究活动实施流程框架》,并对每一阶段的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要求。

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容应该对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都有所涉及,这就使得课程内容的选材空间异常的宽泛,为了避免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的盲目性,使课程内容的开发更系统,更科学,覆盖面更广,我校将自主探究活动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主题方向:传统与文化、生态与环境、发现与创造、健康与人生,充分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开发活动主题。

有体现学校社区环境特点,展现湖相文化的主题活动:如走进天心阁,走入社区等活动;

体现健康人生态度的主题活动:如 一天的工作调查,今天我当家,小学生早餐营养状况调查等活动;

体现科技发展与创造的主题活动:如保护水资源,黄兴路步行街的变迁,描绘未来的黄兴等活动。

这样能避免课程内容选择的交叉重复,使课程内容的覆盖面更均衡,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系统构建打下很好的基础。

展现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途径主要有:

①社区服务活动。

包括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交通服务、环保服务、助残服务等。例如每年寒暑假开展的快乐体验志愿者活动、周末护文明等活动。这些活动已经形成了学校的传统与特色,多次被媒体所关注。

②角色体验活动。

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各个方面,寻找岗位,扮演角色,获得感受,明白道理,养成品质,学会本领,提高素质。从组织形式上强调集体体验,从体验的身份和视角角度,倡导自我体验和换位体验,从体验情景设置上推行模拟体验。如少年特警活动,开展系列少年特警活动:包括公安知识教育、身体素质和技能训练以及警容警纪的养成;开展素质教育营地的活动,体验纪律严明的军营生活;成立文学社小记者团,开展调查采访活动;成立班级银行、班级图书馆扮演各类工作人员等各种角色体验活动。

③自然考察活动:

开展特色的春游和秋游活动,也可以配合研究性学习进行专项考察和实地参观活动。

⑵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既属于显性文化,又属于隐性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素质的发展。校园文化活动也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范畴。例如我校的传统文化活动有: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主题队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活动形态。这些活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它打破了班级、年级的界限,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不同的活动情境中展示自己,体验校园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感受成功的快乐,锻炼和发展各种能力。

走进社区:主要是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开展快乐体验志愿者活动,“白沙护井”等活动,这些活动已经形成了学校的传统与特色,多次被媒体所关注。

走进警营:与长沙市女子特警大队联合,挂牌成立少年特警学校,开展系列少年特警活动,包括公安知识教育、身体素质和技能训练以及警容警纪的养成训练。

走进大自然:进行特色的春游和秋游活动,开展素质教育营地的活动,也可以配合自主探究活动进行专项考察和实地参观活动。

3.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主要是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导领域,将学校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班团队活动等有机整合起来,我们把它们划分为五种形态的文化: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同时它也打破年级的界限,使各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在这里锻炼和发展各种能力。



(四)探索课程评价方法

按照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理念,采用多元评价策略,通过实施过程中的专项评价、阶段性评价、档案袋评定等多种评价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学生的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评价。



八、研究成果

成果一:编写出了《我是黄兴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

自2005年以来,我们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人文资源,分年级、分层次开展了以“美丽的黄兴我的家”、“我是黄兴小主人”“建设美丽新黄兴”为大主题的活动,各班在年级大主题下,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小主题开展活动,课程活动显得格外的丰富多彩。我们将所有这些课程活动内容整理出来,进行调整和修改,编写出了《我是黄兴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列教材,分低、中、高年段共三本,生动的主题画面、丰富的活动资源、新颖的教材形式,深受师生的喜爱。有了教材, 老师们就有了主心骨,同时也保证了这门课程的延续性,达到了常态化实施的最基本的要求。

大主题
各阶段资源小主题
主题目标

低年级

《美丽的黄兴我的家》
主题一:黄兴小学在哪里? 整体上认识学校,进一步了解学校,知道学校的地理位置,全面总结学校特点;

联系学生实际学习黄兴的读书故事;学习黄兴的名言;深入探究并发扬黄兴有爱心的品格;

激发学生对黄兴先生和黄兴小学的热爱之情。

主题二:响亮的名字
主题三:美丽的黄兴我的家
主题四:黄兴名言大家说
主题五:我们家的特殊成员
主题六:我家故事大家讲
主题七:欢迎到我家来做客
中年级

《我是黄兴小主人》
主题一:我家的骄傲 全面了解学校的内涵,进一步产生自豪感;

学会以恰当的方式宣传学校、展示学校风采;

将活动扩展到学校周边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主题二:让黄兴走向世界——校园宣传活动
主题三:我是黄兴小主人
主题四:今天我当家

主题五:走入社区

主题六:白沙护井

高年级

《建设美丽新黄兴》
主题一:黄兴,光荣的历史名校

深入理解黄兴精神的内涵;

能用连环画、漫画、习作、讲故事等方式宣传黄兴的事迹,表达爱校的情感;

想象设计黄兴小学未来的美好蓝图;

结合社区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主题二:我心中的黄兴先生
主题三:设计校园设施
主题四:我们是“黄兴小卫士”
主题五:扮靓黄兴
主题六:做美丽的黄兴人

主题七:社区服务

主题八:描绘未来的黄兴


成果二:设定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段目标

(一)在总目标指导下,确定了年级分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是对活动与其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准备在学生身上实现的预期变化。它表达了所期望的教学成果或终极行为。正是由于这些清晰表达的目标的存在,为我们老师选择活动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加强有效指导等提供了准确而具体的根据。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只提出了小学阶段的整体目标,对各年级段没有具体的目标分解。

我们黄兴小学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总目标为指导,从国家课程评价标准、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实的课程资源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四方面入手,确定了独有的年级分目标,使其更符合校情,更具指导性。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好奇心、问题意识、探究习惯和探究技能。

三年级

1.能够接近自然,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并热爱自然;

2.能在老师或家长指导下,根据主题搜集并选择相关图片、照片或实物资料;

3.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运用简单的工具完成简单的实验,并会用符号或文字记录简单的实验结果;

4.有倾听伙伴想法的意识,能根据要求参加活动,逐步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

5.能通过与别人的交谈,了解伙伴的想法,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6.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图画形式或实物展示探究成果。

四年级

1.能够主动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

2.在观察过程中,能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从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发现问题,能对发现的问题保持兴趣,并产生求知欲望;

3.提出能通过收集信息找到答案的问题;能根据主题从报刊杂志等搜集和选择相关的信息;

4.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的基本结果;

5.逐步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

6.在老师指导下,能通过口头调查记录简单的调查结果;

7.通过探究,在老师引导下,能运用口头阐述、实物、文字或表演等形式展示成果;

8.能主动寻求伙伴一起解决问题,也乐于帮助伙伴,有与别人沟通的意识。

五年级

1、能从书籍、电视中发现问题,主动形成活动主题,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

2、对一个事物或主题能提出问题,并思考可能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4.能独立运用电脑网络查找资料;

5.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并主动进行沟通;

6.在老师指导下,能根据活动需要制作调查表,学会调查统计的基本方法;

7.通过探究,在老师引导下,能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展示成果;

8.活动小组成员通过沟通,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外出活动能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

六年级

1、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能从探究的结果中提出新问题;

2、对同一事物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用已有的学科知识来规范提出的问题(使用科学术语);

3、体验用不同语言来表达同一问题,提出“ 还可以怎样?”的问题;

4、在活动中,能综合运用劳动、美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有一定的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5、活动小组能独立完成活动方案和总结,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展示成果;

6、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问题研究报告;

7、有较强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主动发挥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

8、活动中能体现出良好的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年级分目标螺旋上升式、循序渐进

以方法性知识目标的设定为例,三年级“在老师和父母指导下能搜集资料、运用简单的工具完成简单的实验,并会用符号或文字记录简单的实验结果”。四年级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加入了“在老师指导下,能通过口头调查记录简单的调查结果;通过探究,能运用口头阐述、实物、文字或表演等形式展示成果”的要求。五年级要“能独立运用电脑网络查找资料;在老师指导下,能根据活动需要制作调查表,学会调查统计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展示成果”。六年级目标要求则更高“在活动中,能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动小组能独立完成活动方案和总结,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展示成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问题研究报告”。不难看出,我们每个年级的每一条目标都是在上一年级的基础上层次性上升的,体现了系统的建构。



(三)年级分目标在具体的主题活动中得到落实

再以各年级几个活动主题案例中的目标为例:

三年级《美丽的黄兴,我的家》活动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在活动中了解黄兴先生,了解黄兴小学的过去和现在。

能力目标:学习社会实践的调查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绘画、参观、拍摄、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有关黄兴小学的事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感情。通过交流汇报活动,培养喜欢合作、乐于分享、积极进取的合作精神和个性品质。

四年级《社区,我们的大家》活动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多多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工作在整个社区大环境中的意义,了解社区历史,体验社区文化,学会做社区的建设者。

能力目标:能够在活动中自己体验活动的乐趣,并写下体验日记或调查笔记,在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自主能力;主动与小伙伴沟通,发扬团队精神,培养自己坚强、自信、独立的一面。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把玩与学、玩与做、玩与服务、玩与创造融合起来,从不同的层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交往之乐、服务之乐、自主之乐、创造之乐、团结之乐,在快乐的集体生活中获得生动活泼的快乐发展。

五年级《小学生节约用水情况调查》活动的具体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水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了解地球上水资源情况。

情感目标: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研究设计节水方案,从自己身边生活事做起,宣传节约用水,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3、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能力目标:1、结合重量单位的计算、简单的统计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能用多媒体展示交流小组研究性学习成果;

很明显,我们设定的年级分目标在具体的主题活动中得到了落实。(具体活动案例详见《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选编》)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系统中各组成要素的联结点和灵魂,对其他要素起着统帅、支配、聚合和协调的作用,目标的设定有效地促进整个活动发挥出最佳的整体效能。



成果三:构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系统。

(一)分两个模块构建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结构

传统与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结构图

生态与环境



主题探究







发现与创造





少年特警



亲近自然



文化艺术节



科 技 节



主题班会



社团活动



社区服务



健康与人生















实践体验

















1.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活动是进入课表中的常规课程活动。是指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有关问题的研究,最终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

为了更好的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我们以主题融合的形式划分了四大主题方向:传统与文化、生态与环境、发现与创造、健康与人生,这样使研究内容有系统性,使研究难度有层次性,使研究形式有丰富性。

2.实践体验活动。实践体验活动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开展有益的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各个方面,寻找岗位,扮演角色,获得感受,明白道理,养成品质,学会本领,提高素质。

根据组织形式和体验情境的不同,我们将实践体验活动分为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两个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少年特警(角色体验)、社区服务、亲近自然等特色实践活动;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主题队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活动形态。



(二)分五个阶段建构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流程框架



思考筛选,确定研究方向





组建小组,商议活动主题



共同协商,制定活动方案







分工合作,展开实践研究





收集资料,撰写活动总结







参与评价,反思活动经历





父母



积极支持,提供参考意见



父母



热情鼓励,参与修改主题

校外辅导员、活动基地、其他单位个人

支持配合,提供研究条件

家长、社区、相关单位



欣赏成果,参与课程评价

家长、相关单位专家



提出建议,共同完善课程



创设情境,提供活动主题

协调组织,指导合作分工



审阅方案,给予相应指导





组织汇报,交流活动成果





总结经验,评价研究成果





督促探究,指导活动方法



主题生成

第2~3周

活动策划



第4~5周





探究活动



第6~14周



汇报交流



第15~16周



总结评价



第17~18周



活动进程

教师

学生

社会力量









































(三)分年级预设了课程内容框架

如果说课程结构的建构是实施一门课程的骨架,那么内容体系就是课程的血肉,要进一步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就必须要建构起能使老师们具体可感、便于实施的活动主题内容体系。

我校从综合实践课程核心领域和活动类型出发,在每年的《课程实施计划》中,预设了各年级的活动主题方向。

主题方向
年级
06年
07年
08年

传统与文化



我心目中的黄兴先生
校园历史发展;
长沙传统儿童文化(儿童游戏、童谣等)


我来当一名长沙小导游;
长沙名食;
走近白沙古井:


走进社区;
湖南娱乐节目对我们的影响;
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


黄兴小学校史寻根
黄兴路步行街的变迁;
戏剧文化

发现与创造

美丽的黄兴我的家(探寻校园之美);
制作我们的学校布局模型;
身边的发明;


饲养并观察记录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出小论文;
小学生科普知识调查;
校园里的树


绿色食品是否“绿色”;
校园卫生工具改造
做公用设施的小卫士


追踪当今科技发展热点;
早餐与营养;
未来的黄兴学校

生态与环境



亲手栽种并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生长情况,写出有价值文章;
走进天心阁;
保护白沙古井;


我爱宝岛台湾;
天心阁周边环境调查
保护水资源


我来做一名校园小记者;
社区的变迁
校园里的发明家


珍爱和平;
社区的交通状况调查
校园绿化设计

健康与人生



本周我当家




小学生安全事故调查;
设计我心目中的校园。
小学生孝顺父母情况调查


的一天工作;(父母的一天工作;环卫工人的一天工作;老师的一天工作;等)
关于小学生春节压岁钱调查;
学校宣传策划


走进黄兴路步行街:A、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B、消费者心理调查;C、调查商店营销策略;D、美化黄兴路步行街;
小学生零花钱的调查;
小学生上网调查。




学校还对主题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要求,以上预设研究主题仅提供方向和参考,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范围选取研究题目,要求注意各活动领域活动的均衡性;使得老师们在选题指导上更有目的性、针对性,从而更有效。

课程主题活动内容框架的设置使课程研究内容更清晰更系统,研究的形式更丰富,研究的难度更有层次,使老师们常态化实施的可操作性更强。



(四)分四种课型形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克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郭元祥教授曾指出:“指导”意味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引导方法,建立规范;跟踪过程,把握价值;帮助进程,倾听体悟。 而“有效指导”意味适时(分阶段指导)、适度(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适当(针对性强)、适合(根据活动主题、年段学生特征)、适应(关注学生活动需要)。

我校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室内指导课的四种课型:主题生成课、活动策划课、方法指导课、总结汇报课,我们对每一阶段课堂指导都列出了指导要点和课型操作要求。

1、主题确定阶段的指导

指导要点:指导学生发现主题;指导学生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

课型操作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全班交流,按兴趣自然分组,分组确定子课题。

以 “走进天心阁”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说明课型操作要求:首先张老师联系生活,板书文字《广州小学生呼吁珍惜长沙形象》,鼓励学生与同桌讨论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张老师简单小结后再通过网络与学生共同阅读了这一篇文章,小组讨论感受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活动内容,最后经过集体商议,生成了“走进天心阁”的活动主题,学生按兴趣自然分组确定了子课题。这节课在张老师的有效指导下顺利生成了活动主题。

2、活动策划阶段的指导

指导要点:指导学生按兴趣分组;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计划表;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交流。

课型操作要求:小组策划,填写和制定活动计划表——全班交流,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展开讨论,修订计划——小组改进计划,进行具体分工。

教师重点指导填写“活动计划表”这一环节,表格内容主要有:活动主题、任务分工、活动步骤及时间安排、可能遇到的困难、预期成果表达形式等。中年级的可采用由“扶”到“放” ,高年级可采用“质疑问难”的形式。教师进行集中指导后,可由各组合作完成计划表格的填写。表格完成以后,分小组上台展示交流自己的活动计划表,由学生质疑其中的难点,采用师生、生生互动的探讨方式来解决学生提出的困难,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又适时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它为载体,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对其他小组计划表的制定起到示范、导向的作用。可分为两课时进行指导,一课时指导制定计划,一课时做计划的交流与完善。

完成活动策划以后,接下来可由各小组指导教师参与辅导。由各小组邀请自己喜欢的指导老师到小组中指导活动的具体开展。

3、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

指导要点: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指导小组合作,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指导学会社会调查(确定调查的内容,确定调查的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可能会 出现的问题等);指导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对记录的目的,记录的原则,记录的方法进行辅导;拓宽思维,将活动引向深入;指导学生发现生成性主题;指导选择成果表现形式(文字类:课题研究论文;实物类:模型,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网页,广告);在选择成果表现形式的原则、方式方面给予指导。

课型操作要求:在这一阶段最典型的课型就是方法指导课。“方法指导课”重在教师的教师导,方法指导课可以由第二指导教师或聘请的校外辅导员参与指导。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指导:1、根据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要,给予专业知识的指导,比如,中年级可以上“怎样进行科学调查”、“怎样写倡议书”、“学会采访” 等;高年级可以上“地形平面图的制作方法”、“幻灯片的制作”、“怎样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等;2、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3、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评价。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反馈信息,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可以集中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也可根据各小组的实际需要,分组指导,如:第一个小组着重指导困难的解决,第二个小组重点指导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第三个小组侧重于研究内容的指导等。

以我校康龙老师指导的“学校垃圾的来源和去向调查”一课为例。上课伊始,康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汇报关于“垃圾的来源和去向”的调查成果,全面了解学生的调查情况,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内在动机,帮助学生确定了体验活动探究的方向;在调查过程的方法指导上,以调查“垃圾的来源”和“垃圾的去向”为例,康老师通过不断提问学生,倾听学生回答,及时评价引领,鼓励学生探究,帮助提炼结论等方式,分别进行了原有经历、实地统计、调取资料等方法的指导,这一环节康老师的设计旨在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有效地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在康老师指导学生调查“垃圾的去向”的方法这一环节中,他展示出多幅图片,用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和交流“社区垃圾站内的垃圾会到哪儿去呢?可以怎样着手调查呢?”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有大胆猜测的,有据实汇报的,有半实半虚的,老师一一评价,最后简洁明了地给予方法的指导,一步到位,学生非常受用。课的最后,老师指导学生整理调查的资料,确定了调查的后续方向。教师指导的有效性贯穿在三个步骤中,体现在学生的反馈与收获中。

4、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指导

指导要点:指导学生整理成果;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交流;指导学生关注新生成的主题。

课型操作要求:总结交流的方式很多,有静态的,如墙报、实物展示等;也有动态的,如答辩、讨论等;更多的是综合性的交流活动,既有实物的呈现,又有方法的交流,还有情感体验的分享。对于小学生来说,分组汇报式总结交流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实效的:

第一步: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在成果汇报前,首先,可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讨论活动交流的着眼点。其次,可引导小组讨论如何利用自已的特长来决定展示成果的方式和所用的媒体。

第二步:组织好汇报课

a.学生简单汇报自己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并说说选择本主题的原因;

b. 引导学生分组汇报活动过程和活动情况;教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抓住契机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与评价,使课堂活而有效,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促进学生在和谐、互助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客观的分析与思考、学会申辩、学会分享与赞美。

c.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汇报活动结果时,挖掘探究方法。有意识的点拨评价,以点带面,指明学生研究问题、了解信息的途径;

d.多种方式评价活动成果。兼顾有形结果,突出无形结果。有形结果表现为学生的活动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具体的作品等。而无形结果则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的兴趣、主动性,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经验教训等,它是隐性的。汇报时突出无形结果就是关注了活动的过程,而且无形结果往往对学生的发展是最有生命力的。这种无形结果即隐性的东西的交流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生成新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构建生成的课堂,具有不可预知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需要教师在此时将活动课题向纵深拓展延伸,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的兴趣、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问题和看法给予充分肯定、保护、支持,使学生有坚定的信心走下去。

以我校周力老师指导的“小学生早餐营养状况调查”总结交流课为例:学生先简单汇报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及选择本主题的原因,老师简评后,请学生分组汇报了活动过程和活动情况,小记者组用小品表演、数据图展示、相片说明和录象再现等方式进行了汇报;营养师的汇报由组织知识抢答比赛、现场搭配早餐说明和宣读倡议书组成。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积极评价、质疑、解惑,共同探讨活动方法,并畅谈了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体会。最后,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生成了新的主题。

课程两大模块的构建和实施流程框架的设置使课程研究内容更系统,研究的形式更丰富,研究的难度更有层次,使老师们常态化实施的可操作性更强。



成果四:形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法

(一)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最主要内容,也是课程评价最值得慎重的环节。我们在充分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严格依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原则,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发展要求和学校学期规划,制定学生评价的重点及主要项目。
1.基本评价标准
我们首先确定评价的重点和评价的主要项目及分值,给老师们作为参考标准。

内容包括:参与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情况(20分);组内协作交流情况(20分);承担任务及完成情况(20分);知识创新和活动体验情况(20分);与以前对比发展变化情况(20分)。

2.评价的组织实施
对学生的评价,通常采用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以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策略。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指导教师点评贯穿于学生课程日常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并作为期末综合评价的依据。同时我们建立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还特地采用随机评价方式,通过发放活动反思问卷,了解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态度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从中还可及时把握学生的兴趣及思想动态。
3.评价结果表述方式

各年级各班级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主题活动的需要,制订各具特色的“综合实践课学生评价表”。我们还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制订了不同的评价表,例如:《综合实践自主探究活动评价表》、《综合实践自主探究活动情况调查表》、《社会实践活动——快乐志愿者活动评价表》、《社会实践活动——少年特警学校学员评价表》等。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填写一张评价表,并把评价结果放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中。期末,由各班第一指导教师根据学校的评价标准,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等第评价。 (评价表具体内容见《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与管理》第28-35页)



(二)教师评价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课程教育改革工作和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校制定了《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具体内容见《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与管理》第40-42页)。我们强调评价的针对性、过程性、主动性、综合性、实效性,采用教师自评与学校评议相结合,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两方面展开评价:一是实施过程中的专项评价,二是每学期一次的阶段性评价。我们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评价表》,对教师在具体活动指导中的目标内容、活动过程按照具体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及时提出反馈意见。每学期末,学校教科室对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教案、活动案例报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综合评价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及工作成效,并与学校目标考核挂钩,做到奖罚分明,督促教师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行为。



成果五: 培养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和实践能力

有人说:“活动最能内化为素质”。综合实践活动的面越宽,形式越多样,学生的素质就越能得到发展。通过三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一)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它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较大的空间,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这种活动的兴趣在学科中得到了迁移,使学生们变得爱思考勤发问了。三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达1200余人次。(学生获奖情况见附件3)

(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亲历实践不但让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有了“发言权”,而且在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我的潜能,有了不需要依赖别人也成功的感想,最终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



(三)提高了交往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合作交往形式多,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也就多了,彼此间的情感就会更加深入,更加团结友爱,在校外活动时,学生还逐渐适应了与社会各层次人的亲密接触。社会交往能力逐步提高。



(四)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通过课堂内的反思交流、问卷调查、写体验日记、填写活动收获表、写小研究报告等方式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的成功与得失、经验与教训、愉快与困惑,在这样的思考中促使学生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地向良性的方向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彭楚卉同学在参加“父母一天的工作”活动中,坚持写下了《跟着妈妈去上班》、《做父母真不容易啊》等体验日记,再现了她帮妈妈做报表、为家里买菜、做菜给父母吃等场景,还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做父母真不容易啊!这便是我第一次做家务的感叹。原本那只是老师的一个作业,却让我了解了父母真不容易!”、 “我通过这次活动明白了买菜是件辛苦的事情,不但要考虑营养搭配,还要担心是否太贵。我以后一定要多帮父母买菜!”字里行间流露的不仅仅是活动心得,更多的是对父母的爱。一位五年级学生在“爱护公共设施”小研究报告中写道:“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我发现,尽管我们写倡议书,做宣传,可是仍有些人还是不爱护设施,还是不能觉悟。我建议······这样的话,那些有意破坏设施的人就不敢胆大妄为了。生活中,显然道德品质好的多过道德品质不好的人 。”这个学生不但在活动中发现了更实用的办法,提出了更有效的建议,而且表达出了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的心理状态。



成果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开发实施课程能力,形成了课程典型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义及实施课程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形成了一系列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典型案例(详见《黄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选编》)。

在实践中,教师已逐步走出权威式的“传授”教学,建立起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的关系。教师之间的研讨、协作的氛围日渐浓厚。教师为了指导好实践活动,也勤于学习、投身实践,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达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目的。三年来,有5位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案例荣获全国一二等奖,有6位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案例荣获省级一二等奖,有6位教师荣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七、结论与思考

以两个模块(主题探究和实践体验)课程实施结构为框架和五个阶段课程实施流程为主线建构起来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模式,以四种课型教学指导策略和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及各项配套校本管理制度组成的教学管理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进程,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

通过一个阶段的尝试与探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还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师生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立还需要更为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进行考证。



2、课程内容的系统建构是建立在校本资源基础上的,预设内容框架有一定的局限性,还缺乏科学的论证。





2008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