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民航医学2009年第19卷第2期
开郁清热法与滋阴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比较研究
赵昱(民航总医院,北京100123)
摘要目的比较开郁清热法和传统中医治疗消渴方法滋阴清热法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降糖疗效。方法采用对
照开放式研究,将2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2组,治疗组开郁清热组160例,对照组六味地黄组120例,观察周期为12
周,观察指标为空腹和餐后2h血糖。结果开郁清热组降糖有效率为85%,六昧地黄组降糖有效率为45,两组比较,有
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开郁清热法;滋阴清热法;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Abstract]0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ifferenteffectsofdecreasingbloodglucoseinthe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trea—
tedwith2methods—KaiyuqinreandZiyinqingre.Metheds280subjectsweredividedinto2groups:Kaiyuqingregroupwith
160SUbjectsVSLiuweidihuanggroupwith120subjects.Thestudywasdesignedaslongas12weekswithFBGandP2hBGas
theindicesoftreatmenteffects.Resultstheeffectiverateofreducingbloodglucose:85%inKaiyuqingregroupVS45in
Ziyingqingregroup,andthestatisticalanalysisindicatedth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2groups(P KaiyuqingremethodshowedanadvantageoverthetraditionalZiyinqingremethodinthetreatmentofT2DM.
[Keywords]Kaiyuqingretreatingmethod;Ziyinqingretreatingmethod;Type2diabetes;Clinicalresearch
糖尿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
病,近十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迅速,在我
国8O年代的患病率不足1,目前上升到2~39/6,
每年约以0.1的速度在上升,我国有糖尿病患者
约为4千万,其中9O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
而在T2DM中约859/6为肥胖或超重,80缺乏典型
的糖尿病症状。笔者通过临床大样本T2DM证候
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肝胃郁热证为T2DM的主要证
型之一,据此提出开郁清热法治疗,选用大柴胡汤加
减。同时,针对有“三多一少”症状并且辨证为阴虚
燥热证的T2DM患者,采用传统中医治疗消渴方法
滋阴清热法治疗,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课题组历
经5年,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安门医院,民航总医院等三家医院中展开研究,共入
组病例280例,几年来笔者在课题组中承担了重要
的临床观察任务,现将课题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诊断及辨证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l999年wHO诊断标
准(静脉血浆真糖法),凡符合下属条件之一者可诊
断为糖尿病:①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血糖≥
l1.1mmol/L(200mg/d1),或空腹血糖≥7.0
mrnol/L(140mg/d1);②有糖尿病症状而血糖未达
上述标准,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糖量观察(OG—
TT),2h血糖≥11.1mmol/L(200mg/d1)。
1.1.2中医的辨证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与
食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
临床指导原则》中医分型与诊断标准。
肝胃郁热证:具备以下①~④中两项及⑤、⑥中
一项即可。
①胸胁或胃脘胀满;②口干苦;③烦躁易怒;④
便秘;⑤舌红苔黄;⑥脉弦滑数。
阴虚燥热证:具备以下①~④中两项及⑤、⑥中
一项即可。
①多饮、多食或多尿;②消瘦;③头晕耳鸣;④口
干舌燥;⑤舌红苔少;⑥脉细数。
1.2病例选择和排除标准凡符合上述西医诊断
标准和中医辨证之一均可人选为门诊患者。有以下
病症之一者即被排除:
①1型糖尿病,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
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②有严重心、
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
患者;③近一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
感染者;④有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者;
⑤合并甲亢等其他内分泌疾病者。
1.3治疗方案辨证为肝胃郁热证者人组160例
入组治疗组,在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服用以
大柴胡汤加减的中药饮片,并随症加减,药材由中日
民航医学2009年第19卷第2期
友好医院药学部提供。每日1付,分2次服。
辨证为阴虚燥热证者120例入组对照组,在原
有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服用以六味地黄汤加减的
中药饮片,并随症加减,口干加知母、天花粉;多食加
黄连、栀子;多尿加知母、黄柏。药材由中日友好医
院药学部提供。每日1付,分2次服。
服药方法:自观察之日起,要求患者长期坚持饮
食控制。按不同劳动强度和体型,主食量规定如下:
休息或超标准体重者每日主食控制在250~300g,
一般劳动者,每日300~350g;重体力劳动者,每日
400~500g。主食以外所需热量酌情由副食补充。
观察周期12周。
1.4主要疗效指标的判定显效:治疗后空腹血糖
<7.0mmol/L(130mg/d1),或餐后2h血糖<
7.8mmol/I(120mg/d1),或降糖幅度较治疗前下
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空腹血糖<8.3mmol/
L(150mg/d1),或餐后2h血糖<11.0mmol/L
(200mg/d1),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3O。
无效:治疗后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者。
1.5统计学方法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
验。一般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计数资料用
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及等级资料数
据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等级资料组间
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统计软件:SPSS10.0软件包。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治疗组(,F160)对照组(=120)
男(78)女(一82)男(=56)女(n一64)
两组性别、病程、年龄,血糖等比较无显著性差
异,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2两组降糖疗效的比较两组降糖(mmol/L)
疗效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变化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治疗组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更
为显著。
表2两组降糖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空腹血糖9.83±2.03,治疗后
6.78±1.27,自身前后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对照组治疗前空腹血糖9.83±2.O9治疗
后8.11±2.19,有显著性差异(Pd0.05)。而治疗组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
治疗前餐后2h血糖13.56±2.15,治疗后9.24--4-
2.O9,自身前后对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O1);
对照组治疗前13.43±1.78,餐后2h血糖治疗后
11.87±1.63,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
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3.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T2DM的临床比较研究
结果分析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治疗
T2DM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糖有
效率85,其中显效率5O例,占总数25;对照组
降糖有效率45,其中显效率18例,占总数15,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
疗组降餐后血糖的作用更为显著。
表3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变化情况(±)
3.2治疗组治疗T2DM肝胃郁热证方药分析。
3.2.1肝胃郁热证的形成胃为水谷之海,为六腑
之一,主受纳,传化物而不藏,以降为顺;胃气和降,
有赖于肝之疏达。肝为刚脏,肝主升,性喜条达。情
志不畅或饮食不节等势必影响肝和胃之生理功能,
以致肝气失于疏泄,郁而化热,肝木乘土,横逆犯胃,
肝胃郁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发病。本病主要为
肝热挟胃气上逆、肝胃郁热、肝胃同病,病位在气分;
继则因气机壅滞,病及于血,气滞血瘀;或胃病及脾,
痰湿内生,湿郁化热,出现兼瘀、挟湿等错杂之证。
其病位在肝、胃,病性属实、属热。临床表现以胁肋
胀痛、脘腹胀满、心烦易怒、口苦或嗳气为主症。胁
肋胀痛为情志抑郁,肝气郁结,经气不利。心烦易怒
由肝失条达,久郁不解,失其柔顺疏畅之性。口苦因
肝胆相为表里,肝热传胆,胆气循经上逆则口苦,津
为火热所灼故口干。
3.2.2方药分析本研究所用开郁清热方是在开
郁清热法的指导下,针对T2DM的主要证型肝胃郁
热证化裁大柴胡汤加减而来。主要药物为:柴胡、黄
芩、半夏、白芍、枳实、大黄、黄连、全瓜蒌、水蛭、桃仁
等。取大柴胡汤中柴胡、黄芩、半夏、白芍、枳实、大
黄开郁清热,去生姜和大枣,加黄连、全瓜蒌增强开
郁清热的力量。柴胡、黄芩疏泄少阳郁滞,宣透邪
热;枳实、大黄疏泄胃肠,清泻阳明邪热;清夏与三黄
配伍,辛开苦降,开畅中焦;全方配伍疏肝开郁,清胃
降火,使内热得除,津液得复,中焦之郁得散口。]。
从以上药物组成可以看出开郁清热方具有开肝
民航医学2009年第19卷第2期
郁、清胃热、调气机、通血络之功。全方苦寒而不伤
胃,辛温而不生燥、祛瘀而不伤正,丝丝人扣,相得益
彰,标本同治,恰切T2DM病机。因此,本方适用于
T2DM的治疗。
笔者前期对开郁清热方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
该方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以及代谢综合征患者
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4]。在最近的一项临
床研究中,我们观察不同血糖水平的糖代谢异常患
者在开郁清胃颗粒治疗前后胰岛p细胞早相分泌功
能及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
试验(OGTT)评估8细胞分泌功能。结果显示开郁
清胃颗粒能明显降低治疗组的血糖、血脂,提高胰岛
素敏感性,并改善胰岛G细胞的分泌功能]。
参考文献
1柳红芳,仝小林,朴信映.肝胃郁热证在消渴病治疗中的辨识.中
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3):65—67
2谢杜红,仝小林,徐远.糖尿病从肝胃辨治论.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03,10(2)7-8
3朴信映,仝小林.清泻肝郁胃热法在消渴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4):62—63
4段军,仝小林,王霞,等.开郁清胃颗粒对高脂饮食诱导早期胰岛
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
(3):327—330
5赵昱,仝小林,刘素宾.开郁清胃颗粒对2型糖尿病B细胞功能
的影响.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6):712—7l5
6赵昱,仝小林,刘素宾,等.开郁清胃颗粒对不同血糖水平患者8
细胞功能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9):635—640
Esoo8—05—07收稿20080722修回缪竹洁编辑]
航医教育拾零
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医学院大厅的墙壁上赫然隽刻着二组人的名字,一组是历次战争中阵亡的航医,另一组是飞行事故中遇
难的航医。每当人学新生伫立在这堵墙壁前好奇地瞻仰这些航医名录时,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而生。潜意识地感到自己未来职
业的神圣和危险,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从事这项事业必须有献身精神。我们不得不佩服,这是美国空军一种绝妙而高明的传统
教育,这可能要比长篇大论的理论教育效果好得多。
其实,美国空军1947年成为一个独立军种以来,从来就没有打过一次正义的战争,航医们也不过盲目地为统治者卖命而
已,有的就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不过,这种教育方法倒是可以借鉴的。热爱自己的专业,献身于航医事业这是一名合格的航医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如果
能使航医感到对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这种教育应该列为航空医学研究工作的一项内容。我们似乎还没有
人对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告慰亡灵,激励后者确实是一种感动人的教育方法,值得仿效。
陆惠良提供(钟方虎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