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大湖南古村落,作为湖南人你去过么?

 文山书院 2015-07-07


湖南是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其中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富有特色。国家有关部委公布的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中,湖南有91个。其中,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重点支持的2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中,湖南就有28个,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强。


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



高椅村地处湖南省会同县的高椅乡。距会同县城东北48公里,处于雪峰山脉南麓,巫水河北岸的台地上。全村有594户2250人,85%的村民委杨姓、侗族,系南宋浩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是我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民居群落。


高椅原名渡轮田,始系侗蛮之域。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宋代杨再思的五世孙杨盛隆、杨盛榜落居高椅,至今保存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清光绪七年(1881年)间修建的古建筑75座,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


高椅村早期建筑属湘西南“窨子屋”的地域类型,村内有纵横交错的石板巷道,临空耸立高大的马头墙,精致巧妙寓意深刻的窗花,独具匠心的建屋布局,风水文化在此演绎得淋漓精致。其建筑群的地理分布以及建筑的形态特点、内部解构与周围山水林园、地形水系的网络分布,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古村无论从宗教信仰,还是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生活娱乐等方面,都保存了较为完整独特的人文形态。优美多姿的明清建筑艺术,多彩的侗族民俗风情,与千年传承的汉家儒学耕读文化相融合,被文物界专家誉为“古民居建筑活化石”、“古村落发展建筑史书”、“江南第一古村”、“民俗博物馆”等。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现属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



坪坦村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境内,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南部21公里,全村239户,1239人,总面积6781亩,其中耕地面积和571亩。坪坦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丘陵山地地貌,坪坦河由南而北穿寨而过,有夏汛,环境植被属亚热带常绿落叶林。


坪坦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又是入围中国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预备名单的村寨。全村总面积6785亩,总人口1093人,与平日、阳烂村相临,共分六个自然村寨,位于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的腹心地带,古代村寨以农为业,目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和旅游收入。当地物产以黑山羊、肉猪、蓖麻、丹桂、茶油为特色。




坪坦村属平坦型侗寨,寨子四周是片旱涝保收的500余亩农田,阳春三月油茶,花开金黄色一片,美丽、壮观,渠水源头的坪坦河从寨西边流过,河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观赏,又可垂钓;农田四周,松、杉、茶、竹混交巷茫翠绿,寨内古迹众多,吊脚楼鳞次节比的,颇有百越遗凰。


全寨拥侗家吊脚楼236栋,风雨桥(普济桥,第六批国保)1座,古水井4处,鼓楼3座,寨门3座,古树11株,古石板道1个,古飞山官2处,古孔庙1座,古大南岳庙1座,古城隍庙1处,李王庙遗址1处,雷祖庙遗址1处,古碑文12通。


坪坦古寨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岁时、婚丧、信仰、农耕、饮食、歌舞、纺织等侗族传统文化及习俗保留完整并传承至今,侗汉文化融合共存的现象十分明显。


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乡石堰坪村



石堰坪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地处东经110°52′28.7″,北纬29°02′43.0″,海拔高度252-521米。这里享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和极大的原生态自然资源垄断优势,被誉为“现实中的桃花源,张家界的第二张名片”。全村土地面积1700公顷,现有村民682人,有吊脚楼182栋。


该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代,建筑格局为多传统组合式原生态、原风貌的吊脚楼群体,其构造错落有致、形式多样、别具一格。这里形似四川小盆地,有古木参天的万亩原始次森林景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还有中国火药制作传统作坊——石洞炼硝遗址、宋代龙口窑遗址和48口古“崖墓”等稀有的古文化遗址。特别是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仍使用传统的生活用具并保留着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并遗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山歌对唱、扬叉舞、草龙灯、糊仓等等生产生活习俗。




2011年湖南省旅游局授予该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12年农业部授予:“魅力乡村20强”:文化部、住建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国务院核准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座落于岳阳县张谷英镇东侧。明嘉靖41年(公元1562年)始建,古村建筑群主要形成于清代。张谷英村主要由当大门、王家塅、上新屋三大建筑群组成,总面积为51000平方米,大小房屋1732间。村内聚居张谷英2600多后裔。


古村环山而建;建筑平面采取“丰”字形的干枝式布局,主堂与横堂,由数进组成,每进之间,皆用屏风门及内巷道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小庭院,各院可分可合,互不干扰。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


古村自然生态环境优雅,土地肥沃;四面环山,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古代发展农耕文化及休养生息的天然处所。张谷英村属张姓血缘家族聚居地,明代以“三间两厢一天井”的合院形式为建筑的基本单元,清代出现五开间、正间中部接过廊,过廊两侧为天井的所谓双天井布局形式。其清晰的家庭脉络体现了古民居文化的丰富蕴涵,是中华民族民俗风情及建筑历史的珍贵资料和佐证,是研究湘楚文化的“活化石”,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



张谷英村的青砖外墙砌法比较讲究,采用了磨砖对缝清水墙做法;在某些特殊墙段上,甚至使用整砖搭半块条砖进行混砌,当地俗称做”父子砖”的砌法,显示了较高的建筑工艺,系湖南省内较为少见。


2001年张谷英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张谷英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2009年被全国生态协会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2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2013年被评为全国4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



双凤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大坝乡,距县城15公里(离吉恩高速公路永顺出口10公里),平均海拔680米。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共96户,325人。双凤村已有雨千余年历史,民族建筑特色鲜明,有摆手堂、八字门、九蓉庵、官听、土家祠堂、五谷祠、接龙桥、转角楼群等传统土家特色建筑。民族文化丰富,有茅古斯、摆手舞、土家年等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双凤村民风淳朴,土语侏俚,民族风情浓郁,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落之一,是2015年中国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埸所,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2003年,该村被中科院和云南大学确定为研究土家族唯一固定的调查点;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名单,被国家民委确定属“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涧岩头村



涧岩头村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位于富家桥镇何仙观涧岩头村,始建于明世宗嘉靖年间(1550年),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聚族而居于大院里的世代子孙均为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故名“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的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由六座庞大的民居宅院组成,成北斗七星状分布,均保存完好。他们分别是:明代三座——迁徙始祖周佐创建的“老院子”、其子周希圣所建“红门楼”、其孙周自稷(希圣长子)所建“黑门楼”;清代三座——周尹东鼎建的“新院子”、周崇傅之子侄七人合建的“子岩府”、周正琪兄弟四人合建的“四大家院”。



周家大院建筑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建筑装饰艺术博大精深,体现了“品类全、数量多、质地精、形态美、寓意深”的鲜明特点,为国内罕见。


2006年1月湖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矮寨镇中黄村



中黄村位于湖南省吉首市矮寨镇,属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距吉首市19.8公里。


中黄村合并之前原名“重午”苗寨,“重午”即诚朴的苗族语言,意味着吉祥美丽的地方。指自然景观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鸟语花香,是地地道道的苗族发祥地。


由于中黄村的周边苗族聚居地的汉化程度实际要比中黄村高,中黄村被外界认定为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纯苗寨,全村使用苗语,是湘西苗族文化研究的“活化石”。


据考,清乾隆末年,中黄村已发展成“五岭七寨八百户”的杨氏大山寨,因而又有“中阿岭”之称。清乾嘉苗民起义失败后,苗寨被官军焚毁,苗民大部举家迁徙,幸存者在废墟上依山伴水恢复重建家园。



中黄村现存留苗族古建筑民居68栋,200多间,约13000平方米,地方建筑特色明显。其木雕石刻、窗花、彩绘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苗族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村内有保寨楼及岗哨,设垛口、枪眼。


中黄村苗族文化积淀丰富,保存有苗族古老的原生态祭祀娱神节目,如侯儿鼓、舞狮、傩戏、法术等。传统的民间工艺文化,如打花带、绒布、苗歌、传统手工造纸、炸油、碾米等均保存较多。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都里乡拉毫村



拉毫村位于凤凰县都里乡,又名拉毫营盘,东经109°26′54.8″,北纬27°55′50.0″,海拔高度491.9米。


拉毫营属全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古城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南入湘黔,西进川黔的交通要扼。拉毫村之东与全石营盘遥相辉映,属苗疆边墙线上的重要军事要寨。


拉毫营盘始建于明嘉靖年同,清代有所扩建和加修。目前占地约5000平方米,城寨的平面呈椭圆形,以瑰料灰岩石包砌外墙,固若金汤。城寨开东、南、西、北4座城门,设城门箭楼。城寨内有一个南北向主街,两旁设巷道,主街中部加设二道门,将常年驻覃和居民区分开管理。拉毫村的前辈基本都是当年的守疆军士,因此,明清两朝,拉毫村的居民成分十分特殊,与封建国家的屯垦戍卫军事活动关系密切。



拉毫村民居建筑独特,多采用当地产的变质页岩的剥片造房,如砌内外墙,甚至屋面覆盖石板瓦,极有特点。故后人又称拉毫村为“岩板寨”。


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阿拉营镇舒家塘村



舒家塘村位于凤凰县阿拉营镇境内,距凤凰古城以西25公里,占地约8000平方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2′19″,北纬27°51′11.7″,海拔597.08米。


舒家塘村原为舒家塘古寨堡。明朝万历年间,南方爆发苗民起义,明朝廷为镇压起义,在原先苗防土城的基础上,特拨白银万余两,驱赶民彖6000余人,开山凿石,历时四年,重新加固舒家塘及周国的古营盘,成为当时威镇南疆的著名堡垒之一,直至清朝历代,该堡依旧是军事重镇。


舒家塘村,背枕双凤山,山势向东西延伸呈半月状环抱城堡,城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俯瞰扼守着堡下的道路、池塘、溪流

和田垄。


东门是城堡的最大门,分三进,上有门楼(已毁),连接城墙,总长1500余米,皆以营地产的变质页岩为砌筑材料。堡内的主街为“T”形布局,与寨内巷道连接成三横、三竖的街道格局。堡内的建筑,目前大多为清代或稍晚的民国建筑,以硬山穿门式砖木结构的合院式建筑为主,外设石槽门,石额匾内容有如“礼重师严”、“履芳怀洁”、“周旋中礼”、“清白家声”等汉民族常见内容,建筑构件上的雕花图案主题,有如“太公钓鱼”、“刘海砍樵”、“张生恭读”、“哪吒闹海”、“尧皇牧牛”、“舜帝肩薪”等汉文化影响的鲜明特性。说明舒家塘村的清代居民成分,很可能就是汉族居民,或是经过高度汉化了的少数民族的居民。


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


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




荆坪古村位于中方县中方镇舞水河西岸,距怀化市区15公里。


古村之内乡土公共建筑较齐全,现存明清古建筑有潘氏宗祠、五通庙、关圣殿、伏波宫、古驿道、节孝坊,并有160余栋单门独院式民宅。村周遭散布有宋代古井、战国古城遗址、旧石器遗址、古墓群等一批古文化遗址。古村历史代表人物有宋代潘仁美之长孙潘贞周落户荆坪创业史,又是清代乾隆皇帝的音律老师潘仕权出生地。


荆坪古村民风笃厚,农家小院、公共建筑与周边山水田园各谐交融,给人朴素内敛之感。村里更有唐朝古井、明代城墙、清人故居,加之千年夫妻树、古代石魚,可以让你充分领略历史的厚重与古村的恬静。在祠堂的戏台上,游客可以欣赏荆坪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傩戏、霸王鞭和渔鼓等地方传统戏剧节目。荆坪古村有公路支线与209国道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荆坪古村2007年3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该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郴州市永兴县高亭乡板梁村



板梁村位于永兴县高亭乡境内。东距县城3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7公里。板梁古村占地三平方公里,辖1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886人,耕地面积1260亩。


板梁古村是汉族的同姓宗族村,全村同宗姓刘。村落始建于元朝至正十八年(即公元1359年),强盛于明清时代二代。按刘姓族谱载:为汉武皇帝刘氏的后裔。先人子芳公拓村之始,已繁衍33代。


古村遵循自然、崇尚天人合一,充分运用传统风水术进行规划,村落背靠象岭,围绕三大宗祠建筑的核心地位,聚族而居,前后续建360多栋明、清古民居。



古村倚山环水,视野开阔,村落环境优雅,更有清澈板溪绕村流,金陵古驿道穿村过。驿道也是重要的商贾通道,自古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村内乡土公共建筑门类齐全,如村口耸立风水塔,村内设庙、亭、楼、阁、古私塾、古商铺、古钱庄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古石板桥,石板路通达街巷,古井广布。


民居建筑建造规整,湘南特色浓郁。建筑构件砖雕、石雕、木雕运用普及,且工艺精湛。按湘南古民居研究课题组考证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全、风水独特、文化底蕴厚重”的古村落,堪称“湘南第一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