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贤《荒江白月图》

 阴山工作室 2015-07-07


黄宾虹李可染之源:清代龚贤拍卖精品荟萃

清 龚贤墨笔山水 立轴绢本成交价470.4万元


【画家简介】

龚贤(1618-1689),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柴丈、柴丈人、野遗生、柴僧、半山野人、扫落叶僧、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明清之际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金陵画派”领袖,“金陵八家”之首。其画风影响深远,黄宾虹、萧谦中、李可染皆得益于此公。

黄宾虹李可染之源:清代龚贤拍卖精品荟萃
黄宾虹 拟龚贤笔意 立轴 纸本成交价316万元



【作品赏析】

千山万壑居人家白石为粮酿紫霞
—龚贤的山水画赏析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刘金库 

山水画能得积墨法妙处的,要数明末清初的龚贤和当代画家黄宾虹。龚贤的山水画,如不食烟火的人长啸于千仞之冈,濯足于万里之流,其境界是难得的浑厚苍秀,独步于艺林。本幅画作为龚贤画赠“风超三弟”的,即为他的好友华允诚所画。本图历经巴慰祖(上钤有他的“巴慰祖”、“予籍”二印)、王祖锡(上钤有他的“惕盦珍赏”、“邵念堂书画记”收藏二印)等递藏,复经徐邦达先生鉴定过的名迹之一。徐邦达先生边款说:“龚氏,字岂贤,号野遗,柴丈人,为金陵八家之首。以绘画作活计,画法别开生面,墨气酣厚,用笔致奇,出董元、居然外之而自开门径,如此图幅之浑厚苍逸,非真迹不能。余尤爱其幅端神采,更为奕奕动人精当,观之叹绝。丙子七月,余旅寓白下(南京别称),友人携此见示,并嘱题数语于轴侧。东海徐邦达,时年八十有五岁。”
经查,巴慰祖(1744~1793),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一作隽堂,又号莲舫,歙县人。清代书画家。官候补中书。一生收藏法书、名画、青铜器甚多。所画山水、花鸟皆工,然不耐皴染,成幅者绝少。人得其残稿,独珍重爱惜之。乾隆三十一年(1766)作《疏林茅屋图》,载艺林旬刊。刻印宗程邃,务穷其学。帝及钟鼎款识,秦汉石刻,遂工隶书,劲险飞动。
王祖锡(1858~1908),字二朗,号梦龄,又号惕安、惕盦,浙江嘉兴人。精鉴赏,会书画。卒年五十一。经他收藏的书画常有“惕安鉴赏”、“惕安秘玩”、“惕安秘藏”、“王惕盦秘箧印”、“邵念堂书画记”等收藏印章,详见《明清画家印鉴》。
展开此卷,给人以空灵静穆之感,全卷近景三组枯树、小桥、茅屋,其后“S”型云烟将近中景院落包围,弥漫着缥缈仙境般的氛围,并延伸至远景数座高峻奇峭的山峰,嶙峋向上冲拔的气势,营造了孤高空静之感。近景的山石缓慢低矮的形态组织,与远景山峰突出的陡势,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上有龚自己的款题:“荒江白月飘天去,竹树无风也自凉。道院空闻吹玉笙,云中风台是仙家。画为风超三弟,半亩龚贤并题。”
经考,款题中的“风超三弟” 指的是华允诚。华允诚(1588~1648),字汝立,号风超,亦写作凤超,无锡人。为华允谋、华允谊之弟,排行老三。天启二年(1622)进士。初授都水司主事。在京时,受业于高攀龙,从高攀龙讲学首善书院。旋回乡。四年春,入都城,授都水司主事,后随高攀龙去官回乡。崇祯初,起用为营缮主事,进员外郎。二年冬,京师戒严,分守德胜门,以功,改职方员外郎。疏劾温体仁、闵洪学乱政,夺俸。寻以省亲归。南明福王立,起用为礼部文选司员外郎。见时不可为,在官13天,引疾归。后入南都。清顺治五年(1648),因拒绝剃发被捕,被杀害于南京。华允谋、华允谊、华允诚三人均与龚贤有密切的来往,华允诚生于1588年,长龚贤30岁。
华氏三兄弟与龚贤相交往的地点应是在复社阶段。龚贤早年曾参加复社运动,与顾梦、方文等来往密切,与东林名人范风翼、黄明立、薛冈等结社秦淮。1644年,龚贤26岁时,李自成攻占北京,福王便在南京称帝,追捕复社名士,龚贤避居寺庙当中。而华允诚曾任南明福王手下的起礼部文选司员外郎。但仅做了13天的官,便辞归。华允诚在南京清凉寺隐居读易,与龚贤同居一处,又都主张以经学拯救明末的社会政治状况,志同道合使两人有了君子之交。但华允诚殉国时,龚贤年仅30岁(虚岁)。
再考证,龚贤在江苏昆山渡桥镇出生,11岁时,随祖父和父亲迁居上元(今南京)。祖父和父亲都迁官入川,从此音讯杳然。龚贤随继母王氏留寓南京,受到龚家同宗龚廷祥的照顾。龚廷祥,字伯兴,号佩潜,曾师从马世奇。崇祯十六年进士,任官南京中书舍人。崇祯十七年先帝自缢,马世奇殉国,龚廷祥在南京设立祭位,哭祭先帝和恩师。南京陷落后的5月23日,他穿戴好大明的官服、鞋帽,先在夫子庙拜别至圣先师,然后登上武定桥,在秦淮河慨叹道:“大丈夫当洁白光明,置身天壤,勿泛泛若水中凫,与波上下。”随后便跳入河中,自溺殉国。华允诚与龚廷祥为同乡,共同扶佐南明福王。华允诚是一位名震寰宇的忠烈之士,他与龚廷祥、马士奇合称“锡山三忠”,都因清军“薙发令”而死。
据计六奇在《明季南略》卷之九、及《南都甲乙纪(续)》中记载,1647年,清军“薙发令”发布后,华允诚坚持不剃发,仍穿着大明衣冠,在家闭门三年。后来在其子的婚宴上出现,惊住了宴会上所有的人。消息传到衙门,华允诚很快被抓。县令苦口婆心劝其剃发,但毫不奏效,于是被押解南京。到南京后,华允诚在主审他的满洲人巴某面前不肯下跪,当时巴某穿的是很硬的鞋子,他一脚狠似一脚地踢,踢折了华允诚的膝盖骨,然后动手拔去他的头发,直到拔光为止。华允诚坚不认罪,大骂满清,最后被杀。同时被害的还有他的一个孙子华尚濂。罪名也是不愿剃发,死时年仅十九岁。
现根据龚贤本人在画中的题诗“荒江白月飘天去,竹树无风也自凉。道院空闻吹玉笙,云中风台是仙家”可知,一是龚贤已经生活在寺院当中,二是为追忆华允诚而画的。再考证龚贤的行踪,清军攻占南京后,龚贤避难于扬州,在扬州的时间仅仅一年,当时清军又占领了扬州,龚贤便又在泰州、海安一带漂泊。龚贤是在其48岁时,才结庐南京清凉寺。从此图上的自题“道院空闻吹玉笙”可知,此图当是在南京清凉寺时所画,此时的华允诚已经故去20多年,只能空闻“吹玉笙”了。有趣的是,此图后来又到了清军巴帅的同宗后人巴慰祖的手里收藏。龚贤入清隐居不出,隐居南京清凉寺以吟诗、作画、画课徒终其一生。
华允诚是高攀龙的学生,高攀龙自溺前曾写有遗言给华允诚:“心如太虚,本无生死。”因此华允诚豁然于生死之际,多少也是受了他老师的影响。他生前的最后一首诗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视死如归不可招,孤魂从此赴先朝。数茎白发应难没,一片丹心岂易消。世杰有灵依海岸,天祥无计挽江潮。山河漠漠长留恨,惟有群鸥伴寂寥。”龚贤的一生也是如此的,故有本幅题诗:“荒江白月飘天去,竹树无风也自凉。” 龚贤终生不与清朝合作,以书画为生。


【作品资料】

作者 龚贤   尺寸 165×68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RMB  2,800,000-3,500,000
成交价
  • RMB  4,704,000
  • HKD  5,363,740
  • USD  705,600
  • EUR  517,440
专场 中国书画专场 拍卖时间 2010-06-21
拍卖公司 长风拍卖已开通官网 拍卖会 北京长风2010春季拍卖会
款识:荒江白月飘天去,竹树无风也自凉。道院空闻吹玉箫,云中凤台是仙家。画为风超三弟,半亩龚贤并题。
印鉴:龚贤、钟山野老。
鉴藏印:巴慰祖印、予籍、惕安珍赏、邵念堂书画记。
附属作品:庄海鸣题签条:龚贤半千山水真迹。乙亥二月东海居士重装。(钤印:庄海鸣)
徐邦达题边绫:(文略)东海徐邦达年八十有五岁。(钤印:徐邦达印)
说明 流传:清代书画家巴慰祖(1744-1793)、近世鉴藏家王祖锡(1858-1908)曾藏。




龚贤《荒江白月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