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享:?揭开稻田蛀虫的秘密

 郑兴故里 2015-07-07

2014年,L市审计局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开展了涉农资金审计,审计发现植保专业合作社涉嫌虚报面积骗取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补贴款。根据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目前司法机关已立案5起,刑事拘留人员23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3人,涉嫌诈骗、贪污、受贿和玩忽职守,已追回被骗资金216万元,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数据分析 发现端倪

在审前调查中,审计人员对L市早稻统防统治补贴面积与早稻订单粮补助面积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早稻统防统治补贴面积大于早稻订单粮补助面积。一般情况下,农户不会把早稻留作口粮,都会出售给粮食储备企业,以获取早稻订单补助,早稻订单补助面积与实际种植面积应该基本一致。凭借职业判断,审计组觉得统防统治补贴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疑点,于是决定弄清事实真相。

初步调查 迷雾重重

针对数据分析疑点,审计组讨论后决定以点带面,重心下移,选择数据出入较大的合作社进行抽查核实。

审计人员先与合作社负责人接触谈话,询问统防统治补助情况,绝大多数合作社负责人坚称统防统治补助是根据实际防治面积来计算的,不存在虚报统防统治面积获取补助情况。于是审计组围绕统防统治支出中的农药费用和人工工资两项费用展开调查。查看账务资料,合作社虽然存在农药发货单代替购货发票、大额现金收支和工资发放凭证不合规等问题,但未能获取虚假凭证的有力证据。分析农药和工资统计数据,农药使用量和用工数量折算面积与所申报的统防统治补助面积也基本接近,无异常情况。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审计组又联系防治人员,对其进行上门调查,但调查过程十分艰难。防治人员不仅不配合,而且以防治面积无法估算、时间较长已忘记等理由,拒绝提供统防统治相关情况。调查中,审计人员隐约感觉到防治人员对审计组早有准备,回答问题的口径基本统一,有种被做过思想工作的感觉。因手段有限,审计调查陷入僵局。难道真的不存在虚报统防统治面积获取补助情况?疑问在审计人员头上盘旋。

走村入户 获取线索

为解开疑虑,审计组决定调整思路,按农业局提供的统防统治清册进村入户对农户进行调查。为不让有关人员提前做工作,审计组不通知乡镇农技员,而是直接进村调查。调查的第一个村就取得了预期效果,大部分村民反映了自己防治水稻病虫害、外出打工未种水稻、外包田地种植水果苗木等情况。第一天调查比较顺利,调查结果表明,合作社没有开展统防统治工作,或者实施统防统治的面积很有限。为进一步摸清情况,审计组决定扩大调查范围,将审计组分成二组,分别对多个乡镇同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反映,和第一天的结果差不多,合作社存在虚报统防统治面积获取补助的现象。

深挖细剖 拨开迷雾

根据调查情况及前期发现的疑点,审计组及时向局领导作出汇报。局领导高度重视,指示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将问题查深查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固定审计证据,扩大审计成果。

审计结论需要用数据和证据说话,需要获取全面的真实资料。经过讨论,决定分三步走:一是抽选部分合作社按统防统治清册对农户进行逐户调查,并指定田块在地图上的位置;二是联系市国土局借助卫星航片计算统防统治水稻面积;三是再次与合作社负责人谈话,并核对调查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量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和调查数据面前,合作社负责人承认了虚报面积获取补助情况,并提供了虚报面积的数量。经对抽查的7个合作社的虚报统防统治面积进行汇总,共计虚报面积14626.75亩,涉及金额58.51万元。虚报面积骗取财政资金的犯罪行为已初具轮廓。

纪审联手 水落石出

审计组将虚报面积骗取财政资金的调查结果再次向局领导作出汇报,局领导第一时间与市纪委取得联系,并将案件线索移送给市纪委进一步核查。在审计组的配合下,合作社负责人如实向市纪委供述了虚报面积骗取补助的事实,同时也主动交代了市农业局有关人员的受贿事实。市纪委根据调查结果,将案件移送给检察院立案2起涉案3人,移送公安局立案3起涉案20人。至此,一群骗取补贴款的蛀虫终于被挖出。

(本文已刊载于2015年第4期《浙江审计》杂志;作者:马世强;作者单位:兰溪市审计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