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理中丸-百度文库

 昵称21773764 2015-07-08
附子理中丸
阅读人数:3326人页数:12页sdxzjyk

附子理中丸

处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

别名:附子理中汤

附子(制)100g:又名乌头,别名:草乌、乌药、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

药性及归经:味辛、甘,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气雄行散,可升可降,走而不守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莠寒除湿,止痛主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寒厥头痛,阴火喉痹,心腹冷痛,吐泻久痢,冷结便秘,阴寒水肿,冷积疝瘕,阳虚外感,风寒湿痹,中风挛急,阴疽疮漏

附子食物相克: 附子反半夏、瓜蒌、白蔹、贝母、白芨;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

党参200g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9~30g。

用药禁忌

1.《得配本草》:气滞、怒火盛者禁用。

2.《药笼小品》:中满有火者忌之。 3.《中华本草》:实证、热证禁服,正虚邪实证,不宜单独应用。

白术(炒)150g :别名:桴蓟(bāo jì),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药用宜忌宜: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倦怠无力,慢性腹泻,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者宜食;自汗易汗,老小虚汗,以及小儿流涎者宜食。忌:胃胀腹胀,气滞饱闷者忌食。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干姜100g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应用与配伍】: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 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2.用于亡阳证。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故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

1/12

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3.用于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

甘草100g

【性味】:甘,平。微凉

【归经】:入脾、胃、肺经。

1、用于,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2.用于疽疮疡、咽喉肿痛等。3.用于气喘咳嗽。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大剂量30~6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用药禁忌1、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2、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附子理中丸,附子为君药。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从附子的生长周期来看,冬至时栽种,夏至时收获,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心为纯阳之剂,大辛,大热之品。大补阳气,还能散寒。治疗阳虚、阳脱必需之药。理中丸,理脾胃,调理脾胃的意思,由于脾胃虚寒,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脾胃为气机升降之中枢,调理中枢使中枢正常运转。

【处方来源】汉 张仲景《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或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药物组成】附子(制)100g 党参200g 白术(炒)150g 干姜100g 甘草100g

【方解】本方共由5味药组成。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共为主药;党参甘温入脾,补气健脾为辅药,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合用,可使寒气去,阳气复,中气得补,共奏温中健脾之功。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脾胃虚寒证、胃神经官能症,呕吐、腹泻、急性胃肠炎、肠炎、结

2/12

肠炎、肠痈。吐血、便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肌衄(过敏性紫癜),风心病、肺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方解】制附子大补阳气,散寒,附子大辛,大热,好的附子片用舌舔一下,舌会有麻的感觉。有的老中医讲,服药后口唇有麻木感,就说明附子的用量已经足了,可以暂停服药了。再服有中毒的的可能。党参,在伤寒论中都是用人参,现已改为党参,党参健脾益气,有益于中焦气机的升降。干姜,是生姜干燥所得,因为其色白,又称为白姜,与生姜相比,干姜的温热之性比生姜要厉害,但仍具有降胃气、止呕吐的作用。干姜与附子同用,温阳散寒之力大增,“附子无姜不热”,就是说,但用附子其温热之药力大减。甘草这里应为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兼具调和作用。

总的说来,附子理中丸具有温阳散寒,健脾益气,恢复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

【制备方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 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适用证】适用于阴寒体质,阳热体质禁用。

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神疲,面色白,肢冷,脉软,尿清,便溏

判别阴寒体质与阳热体质的纲领:

【阴寒体质】:

神——精神萎靡,目光无神,面带倦容。

色——面色晦暗或暗黄,萎黄,或者黄白,无光泽。

形——形体偏胖,肌肉偏松,或有浮肿。

态——喜静厌动,容易疲倦,但欲寐。

平素表现——畏寒喜温,四肢发凉,或腰以下凉冷。大便偏溏,小便清长。口和或喜热饮。

【阳热体质】:

神——亢奋、易烦躁,焦虑,失眠多梦。

色——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多眵,唇红。

形——偏瘦,体格较强健。

态——亢奋、好动。

平素感觉——口干口苦,喜凉恶热,喜冷饮。皮肤常有疮疖。便干,小便短赤。 再交给你一招:云南名老中医,火神派的代表人物吴佩衡常用的诊断方法:哈气吹手心,如果手心有热感,说明阳气不虚。如果没有热感,说明阳气虚了。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

还有一招:问病人寒热情况,当然不能在感冒发热时问,这时问,病人总是怕冷,这是恶寒。平时不发热的情况下,问病人怕热?还是怕冷?病人怕冷,多属于阳气不足,即阳虚。

【禁忌症】凡是阳热体制,都不适合不用。

3/12

五禁——面赤;舌红苔黄燥;谵语,狂,心烦乱;尿短赤,脉数实。

【药后三问】:

三问是:服后睡眠、小便、动静三方面的变化,如三症亢进,则附子减量或停用。即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正常反应。

【用法用量】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2~3次;

浓缩丸:一次8~12丸,一日3次;

口服液:一次5毫升,一日2次;

片 剂:一次6~8片,一日1~3次。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此外,本品偶可引起心律失常,面部浮肿及舌头卷缩,失去味觉等症状。

【药理作用】主要有镇痛,调节肠道运动,增强体力和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临床应用】来源:新浪博客 北方的家园

1,腹泻 本药是理中汤加附子而成。对于明显是受寒或食生冷而引起的水样腹泻,没有肛门灼热感,没有里急后重感的,都可以使用,西医对于这类病证是按急性肠胃炎治疗,但输液打针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有的甚至会加重病情,这种情况下服用附子理中丸是最合适的,对于稍食生冷就腹痛腹泻的脾胃虚寒型人群,可在冬季服一段时间,但不可长服,以防附子药性过热。

案例:王女,16岁,随父母侨居澳洲,吃西餐伤脾胃,食后即泻,西医无效,乃归国求医。服沈阳中医研究院中药四十余剂,每次160元三副药,服后病如故。又去著名的儿科中医小儿王处求医,亦无效果。国内西医谓为心理障碍,没病,不予医治。求医八个月,费用七八千,不见一丝效果。

2003年3月26日,彼邻居来电话代为求治,云病人食后即泻,泻后又饿,周而复始,每日如是,现已骨瘦如柴,精神萎顿。

食入不化泻出,有降无升,胃能容而脾不能消,责其中焦无火也。求其根本,则坎阳虚衰,坎阳不足则上升无力,中土乏生化之力,脾胃失运化之权。治当中下并补,扶阳抑阴,俾其生气旺盛,自能消化饮食矣。

处方:附子理中汤

干姜60克,白术30克,党参60克,炙甘草30克,黑附子30克。七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时服一碗,下午三时服一碗.

28日晚,病人邻居又来电话,云病人早七时服药后,不到一分钟,先感胃中发热,随后头上如同炸裂般疼痛,头皮发麻,面上如中风状,麻木抽搐不已,舌头发硬,吃橘子不会吐子。接着浑身发麻,腿抽筋,恶心想吐。但吃饭后没有泻。症状从早七时一直持续到下午一时方平复。一时多浑身觉疲倦,睡了一觉,原先手脚冰凉,服药后麻木时手先觉热,接下来脚上麻木,随后脚上亦热。

4/12

因反应剧烈,晚上病人不敢再吃药,邻居打电话来问,告乃排病反应,但吃无妨,方再服。服后腹泻四五次,原先总觉饿,食后即泻,泻后马上又饿,今日食后不再觉胀觉饿,食后亦未泻。晚间十时多脸上又发麻,全身从脸上向下发麻,但没有抽搐,持续一小时所有,半夜二时多呕吐一次。

30日,病人邻居又来电话,云第二天早晨服第二服药后肚子发麻,随后开始腹泻,持续一日,至少五六次,所泻全是清水。中午饭后没有腹泻。晚间再服中药后不再有反应。当日早晨食后觉饱,没有腹泻,病人高兴异常,云八月中头一次吃饭后没有腹泻,并感觉吃饱。

二剂药服完症状基本消除,嘱将五剂服完,以巩固疗效。

5月24日反馈:服药后,过去的症状全部消失,体重渐增,现已恢复正常。共吃五服药,药费一服七元。

所谓服药不眩瞑厥疾不瘳,此之谓欤?

2,脚癣 附子理中丸将本品研极细末,加蜂蜜调为膏状或加水调为糊状,涂敷于患处,外以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3次,经过2~3天即可获愈。 3,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现为小腹隐隐作痛,绵绵不休)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病邪内侵,导致湿热淤毒,潴留下焦,日久则气血淤滞,络脉失和,甚至结成淤块。故治疗需以行气活血,清利湿热为主。 但是久病多虚多寒,用常规方法难以获效,我曾治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多例 慢性盆腔炎 均治愈。

“附子理中丸”按照说明书服用,最少要服三个月,每服七天停三天,连续服。

4,小儿多涎症 初学医道,小试牛刀。大三时,回家过年。返济南时,托朋友购火车票。去朋友家取票时,小坐一会。闲聊,朋友子5岁,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朋友说,只一事相烦,孩子终日流口水不断。口水清稀,舌质淡红,舌面上津液汪汪,几欲滑脱。不敢吃冷食。脾胃阳虚明显。建议服用附子理中丸。后来又见到家长时,说起,孩子服用了2合附子理中丸,就不再流口水了。那时的病例对我是一种鼓励与鞭策,是我学中医更加有信心了。

5,胃脘疼痛 曾治一小儿,因吃雪糕、冷饮过多,导致胃脘疼痛,食少纳呆,舌淡苔白,大便每日一次,不成形。被当地医院诊为慢性胃炎。家长说,自从得病后,患儿自己不敢再吃生冷之物,从不再开冰箱找冷饮、雪糕。这是典型的脾胃虚弱,寒邪伤阳所致,附子理中汤三剂,附子理中丸两盒,先服用汤剂,再用丸剂。一个月后,家长来电反映,药后,胃就不同了。现在又感开冰箱找冷饮了。我嘱他说:一定要控制量。不然还复发。

6,痛经 有一病人,第1次来月经时候用冷水洗了,从那开始每次都疼。现在每次来都肚子疼,怕冷,上吐下泄!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来月经的第1天都要在有电热毯上和N层被子下面,肚子上还用热水袋,还要起来不停的上厕所,把肚子里的东西吐光,排光~每次都吃去痛片顶着,因为到目前没发现别的药能起决

5/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