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寻找大梅(一)

 远望鱼香肉丝 2015-07-08


写在前面

北仑,中国队获得冠军。大家为每一个女排队员的进步叫好,为她们的努力点赞。当看到一个个已经阔别赛场很久的熟悉身影时,是否又唤醒了你心中往日的澎湃。周苏红、冯坤,一个个“黄金一代”球员出现在大家视线中,让人亲切又感慨。

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新的栏目,将过去那些让人动情的文字再呈现给大家,时间已逝,文章中的每一个主人公也已经兜兜转转都有了新的变化,可唯一不变的,就是不管她们走到哪里,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对她们的牵挂和爱从未走远。

第一期的主人公是上周还代表了辽宁出战冠军联赛的王一梅。有的学生球迷上课刷着手机流量看文字直播,有人不断地在群里询问着大梅的近况。

这些文字是在2010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之前,马寅写的专题《寻找大梅》,但愿看到这些文字时,能唤起我们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留恋。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好久不见 陈奕迅 - 认了吧 QQ音乐

我第一次见王一梅,是2002年在秦皇岛。

当时的王一梅就和现在一样,是个大块头儿的姑娘,膀大腰圆,力量惊人,作为大主攻的苗子被选入中国女排二队。不过那时她刚刚改行不久,确切地说还不太会打排球呢!

我在秦皇岛看到她时,二队的一个助理教练正带着她单独在另一块场地上练抛扣,那可是最基础的训练啊!就看球一旦被王一梅抡上,真是势大力沉,但是落点就不要谈了,有些会打在场地里,有的会直接打在窗户上,或者把场边的板凳打翻。

王一梅看上去根本不像个打排球的材料。因为以前练游泳出身,肌肉类型跟排球运动员完全不同,她力量大,但是爆发力一般,移动慢,脚步不灵活。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我还说呢,这孩子练篮球打中锋,或者搞个柔道大级别倒挺合适。当时排球圈里很少有人看好她,因为她这个类型的排球运动员太少见了,大家都觉得她想练出来太难了。

但是后来不断传来王一梅打球进步的消息。

一年以后的城运会,我在湖南郴州再次见到王一梅时,她已经成了辽宁队主力,穿一号球衣。就因为她扣球力量特别大,当地观众都记住她了,最愿意看她的比赛。我听球迷议论说辽宁队1号扣球力量大极了,对手接她的球满天飞。我看每次她一上场时观众都特别兴奋,像看热闹一样互相转告:“一号又来了!”

从郴州回来,我跟忠和提到了王一梅,建议他来年集训时带几个小孩进来,让她们感受一下中国女排的氛围,顺便我们也了解一些有潜力的孩子。忠和很赞同,2004年集训时他就把王一梅召了进来,还带她到瑞士精英赛转了一圈。

话外音:

2004年6月,作为世界冠军队里的唯一新兵,王一梅跟队去瑞士精英赛长见识,在球队大局已定的时候还上场打过几个球。这样的高起点,是其他的小将望尘莫及的。但7月在开赴雅典奥运之前,陈忠和找大梅谈话,得知自己第二天就要和球队告别时,大梅伤心了,哭得稀里哗拉的,这让陈导有些意外:他觉得这个小孩很有意思,看上去总是懒懒的,还特别爱哭,其实也挺要强。

第二天上午的训练课是王一梅离队前的最后一堂课,陈忠和把最后几分钟单独留给了王一梅:他亲自给大梅抛球让她练习重扣,要求必须连扣五个好球才算过关。可大梅总是扣两个好球就掉链子,第三个失误,又得重来,急得她眼圈泛红。折腾了好几个回合,好不容易算是勉强过关,陈导刚一点头说通过,大梅身子一软就躺在场地边上,一边喘粗气,一边抹眼泪。

对于王一梅来说,真正进入中国女排是2005年。从那年起,忠和为她的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从身体、技术、心理全方位关注她,训练时盯她盯得最多,给她吃的小灶最多,批评她骂她最多,关心她开导她也最多,当然为了培养她,也给了她很多的机会。





话外音:

从2005年春天的郴州开始,王一梅在陈忠和的特别监督下上路了。

一天,大梅训练换项,刚跑出没有两米,就被陈忠和叫住,她像只受惊的小兔子,不知道又做错了什么事。

“你今天体重多少?又长了吧!”陈忠和觉得大梅哪里不对劲。

大梅连连摆手,不住地摇头:“绝对没长,跟昨天一模一样!”

“唉……你就是太不自觉!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呢!从明天开始,我来监督你!你等我一起进餐厅,我没到你不许吃啊!”

看着大梅委屈地点头,陈忠和嘱咐身边的队医卫大夫:“她的体重,你可得给我盯紧了。” 那天午餐,有大梅最爱吃的红烧茄子,大梅只往碗里夹了两块茄子,结果队医还奉命把渗进茄块里的油全部挤了出去。

下午身体训练,练腰腹背肌时,教练要求保持姿势1分50秒。可是计时表刚过1分钟,王一梅就前后乱晃起来,她并不知道陈忠和已经悄悄站在她身后了。见大梅想偷懒,陈忠和马上从裤兜里摸出了打火机,点燃后放在王一梅脸前,笑着说:“你保持不动,要不就要被烧到了啊!”

大梅吓得哇哇直叫,生怕被火烧到,在用力用到面部表情扭曲的情况下,她的身子也没敢再晃一晃。

一系列规定任务全部完成,大家陆续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大梅刚准备去换衣服,又被叫住了。她知道陈导这个时候叫她,百分之百是要她加练,一脸难色。这回是蹬车训练,陈忠和和体能教练张武纪站在自行车两边,等着大梅上车冲极限。

大梅缓缓走向自行车。每次她进行这项训练,到最后都痛苦得快要昏死过去。再说这天她练身体已经练了一下午,人本来就快要虚了,这个时候去冲极限,她想想都快要崩溃了。

可是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车,她在体能教练的指导下一圈圈加速,蹬到心率显示为120时,教练让她匀速保持。

坚持了一会儿,大梅已经累了,这时就听旁边陈忠和给她下命令了:“加速,快!冲!130了,好,快,再快!140了!”

再看大梅,腿像是上了发条,可她的心率还没有显示到150,陈忠和拍着手掌给她鼓劲,大梅用尽了最后的力气,一边猛蹬,一边尖叫……

那一年大梅的状态起起伏伏,时好时坏,但是进步有目共睹,转年世锦赛,她就冒出来了。

200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的副攻和接应因为伤病拖累打得不理想,王一梅作为大主攻表现英勇,她的球量在全队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中国女排最后拿到第五名,有王一梅很大的贡献。记得从日本回来我们还议论说,这次世锦赛要是没有王一梅,中国女排拿第五都很难。

话外音:

2006年世锦赛,王一梅一跃进入世界最优秀主攻手的行列。

在国际排联公布的世锦赛技术排名中,王一梅排在最佳得分手的第三位,超过大名鼎鼎的加莫娃;在最佳发球手的排名中,她仅次于俄罗斯的老将高迪娜排第二。

世锦赛中美之战后,中国女排历史上的最佳主攻手郎平曾这样评价她的后来人、新一代的“重炮手王一梅”:“这小孩的进步确实很明显,她进攻的线路变化更多了,打得也更加灵活了。小家伙是个很有实力的运动员,潜力很大,她还小呢,给她时间她会更加出色。”

经历了大赛的锻炼,王一梅也在慢慢走向成熟,更重要的是,跟随中国女排走过痛苦的2006年,她渐渐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

世锦赛上表现神勇的王一梅,体重是94公斤,回来我们定下一年的计划,其中有一项就是2007年帮她把体重控制在93公斤以下,带她在身体和技术上再上一个台阶。

没想到忠和千叮咛万嘱咐,一个冬天下来王一梅的体重还是长了不少。2007年集训开始,因为担心她体重过重会在训练中受伤,王一梅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减肥。又是盯着她吃饭,帮她控制饮食,又是带着她穿减肥的衣服跑步、练身体,真是吃了不少苦。

话外音:

2007年集训第一天,陈忠和在漳州等队员报到,结果刚一看到王一梅,他就崩溃了。其实王一梅自己在家收拾行李时,想到就要到国家队报到,就已经先崩溃了。

2006年打完世锦赛、亚运会以后回家,每天没有那么大的运动量了,王一梅的体重小有反弹。不过当时情况还好,要命的是后来脚上长了个鸡眼需要卧床休息,她的体重开始猛增。等过了春节再一上秤,体重秤的反应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到了国家队第一件事还是称体重,王一梅都不好意思往体重秤旁边走,不过这一次陈忠和没跟着她,她心里暗自庆幸。可没想到她站上去,秤上没有显示,下来再站上去,还是没有显示,大梅慌神了。

其实陈忠和看见大梅人胖了一圈,就估计她的体重超过100公斤了,而那个电子体重秤能够显示的最大值只有100公斤。

正在这时陈忠和叫她了:“大梅,怎么样,多重啊?”

大梅无言以对,被追问了好几次以后,她才低声回答:“我看不到显示。”

“你二百多斤了,可不是看不到显示嘛!”陈忠和很生气。

2006年一年,在陈忠和的严格监督下,王一梅的体重好不容易控制在了九十公斤左右,为此陈忠和操了很多心,王一梅受了不少苦。这一不留神她又长了将近三十斤肉,想到每年跟大梅这一身肉较劲的情景,想到她减肥时那痛苦的样子,陈忠和实在不愿意再重复那样的经历。

“年年减肥年年肥,真是没有办法!太不自觉!你这么重哪能跳得起来?马上给我减肥!”

陈忠和厉声发令,大梅不敢怠慢,却也心生委屈: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喝凉水都长肉的大块头儿女孩,还没敢放开吃呢,怎么又成了这个样子!

一说减肥,王一梅就知道有多苦的日子在等着她,但是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上 午四个多小时的训练,下午再四个小时,全队的训练就已经快把人累散架了,王一梅还得加课,骑一个小时自行车减脂。好不容易练完了,已经饿得前心贴后心了,快步走进食堂,就看到陈忠和正在那里盯着她,顿时没了吃饭的心情。队医指导她拿些低热量有营养的填饱肚子,她只能对着那些想吃的炒菜咽咽口水,然后独自吃她的营养餐。

可没想到减肥刚刚看出效果,她的脚趾却骨折了。

这一伤整整耽误了王一梅一年,错过了她在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提高机会。

2008年开始备战奥运会,虽然大梅的伤养好了,但是有了前车之鉴,对待她降体重的问题,大家都比较小心,这使得她的体重在奥运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她的状态确实慢慢出来了。

话外音:

北京奥运会前的大奖赛,大梅的状态还不太稳定,想到奥运会近在眼前,她的心情也跟着起伏。

大奖赛第一站与巴西队的决赛前,大梅结束训练坐在场地边准备放松了,听到周围人说起晚上重要的比赛,想到自己失误多,还没有找到状态,大梅禁不住急得掉了眼泪。

陈忠和第一个发现大梅的情绪不对,其实看她这几天状态不好,陈忠和就知道她正跟自己较劲,不过他并没有多跟她说什么,就等着她憋到一定程度冲出来呢!果然大梅自己憋不住了,这时陈忠和赶快蹲下身去安慰她,耐心地给她做思想工作,要她丢掉包袱冲出来。这个时候教练的话既是对大梅的鼓励,也是最好的减压。

后来大梅又跑到冯坤跟前,见冯坤笑着拍自己,情绪刚刚平复的大梅又伤心地哭了。冯坤知道年轻队员的问题出在哪里,她像知心姐姐一样开导大梅:“你是不是又把自己当球星了?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了吧?你以为你是谁啊?神仙也有失误的时候啊……”

北京奥运会是王一梅到目前为止达到的第二个高峰。我印象非常深的是跟古巴队的两场比赛,那简直就是她和对方的头号主攻小卡尔德隆的PK,她俩都打出了很高的水平,我们预赛输给了古巴,铜牌争夺战又赢回来了,两场比赛,特别是后一场的胜利,跟王一梅的发挥有很大的关系。

2009年,中国女排换了新教练。在蔡斌眼里,王一梅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之所以让她站在接应的位置上,蔡斌是想让大梅不仅能站着打还能跑着打,最大限度地使用这门重炮。

但实际上,王一梅的特点决定了她打不了接应,愿望和现实有着不小的差距。去年大奖赛以后,王一梅开始频繁受到伤病的拖累。

亚锦赛前出征前五天,她腰伤了。从训练馆到排管中心200米的路,她走了很长时间,见到我时她两手扶着腰,我让她坐下,她不敢坐,说坐不下。

我看她这样的情况,就是去了亚锦赛也上不了场,加上再过20天就是全运会了,还不如让她好好休息一下,就没让她随队去越南。

后来的全运会,王一梅的伤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基本没打。东亚运动会虽然跟队去了香港,但是基本没上场,之后的联赛,她还是因为身体原因缺席,一冬天没训练没比赛,体能状态都下降很多。

今年王宝泉教练出山,调了五个主攻进队,长江后浪推前浪,虽然还不到24岁,但王一梅已经是五个人里年龄最大的一个。应当说集训之初,尽管体重一直降不下来,但是王一梅非常努力,也逐渐适应了新教练的要求,强度上去了,顶得很不错。王宝泉教练也很重用她,其实并不能说她的状态恢复到多好,但教练一直把她放在一组打,希望她能挑起大梁。

但是王一梅有她明显的短板,作为主攻手,她不能接一传,前几年因为打接应的是周苏红,她的一传能力相当强,有她的保证,大梅上场没有问题,但是现在不行,大梅不接一传,就要求接应和另外一个主攻把一传顶起来,但是现在大家的一传能力都不强,顶多是勉强自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陈丽怡打主攻,起码还可以弥补一下。如此一来二去,大梅退到了替补席上。瑞士精英赛,年轻的主攻惠若琪、陈丽怡进攻受阻时,宝泉换大梅上场,希望她能靠实力突破,结果她上去打了四个球只得了一分,不得已教练又赶快把她换了下来,这以后,她上场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到了总统杯,因为出发之前腰在一次倒地救球时受了点伤,她一步一挪地跟着队伍去了叶卡捷琳堡。我事前不知道她又受了伤,要不就不让她跟着去了,不过后来我听说是教练组考虑到大梅前段时间训练情况一直不错,虽然知道她打不了比赛也坚持要带着她去,不想让她有掉队的感觉。

整个总统杯比赛,大梅一直和罗瑜坐在挡板后面看球。我离大梅不远,有的时候看到她我就会想,当年那个王一梅多好啊!在世锦赛、奥运会上为中国女排立下汗马功劳的王一梅去哪儿了?还能不能回来?

我注意到大梅看着队友在场上比赛,眼神很迷茫,就像走到十字路口迷路的孩子,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往哪里走。

说起来大梅今年也24岁了,年龄越来越大,伤病越来越多,体重越来越难控制,在球队里的主力位置也被动摇了,日子确实不好过。我很理解她的处境和心情,其实不仅是我,教练组从领队到主教练、助理教练,也都非常理解她,关心她,常常找她谈心,给她做工作。大梅是个懂事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和大家的关心,她自己也有决心付出努力去突破,但是几个月下来,收效并不明显,给我的感觉,反倒是离主力的位置渐行渐远。

这么多年和王一梅接触,凭我对她的了解,我觉得她的问题还是出在思想上了。像她这个身体类型的运动员,如果要打好球,有好的技术状态,就要有好的身体状态作保证,但是更重要的,得有好的精神状态,困难是明摆着的,她得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有找回曾经那个自己的强烈愿望才行。

以前大梅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但那时候她是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忠和和老队员都围着她,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她解决。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主教练初来乍到,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再说队里比大梅年龄小的还有不少,宝泉根本顾不过来。

我也听到一些议论,说王宝泉不喜欢大梅这个类型的运动员,所以不给大梅机会,事实真不是这样子。王一梅只有一个,这样的球员难以替代,把这样的人才浪费了可惜,宝泉能不清楚吗?如果用她就能打胜仗,宝泉干嘛不用?关键是现在的王一梅已不是当年那个王一梅了,那个王一梅找不着了,我们现在得想方设法把她找回来。

找回当年的王一梅,其实大家都做好了准备了,就等着大梅吹冲锋号呢。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看到了大梅面对困难痛苦迷茫,也看到她一次次下决心去努力,但是我还没有看到她拿出敢于上刀山下火海的勇气真正在困境中爆发。

排球人生的十字路口对于王一梅来说,走回头路、停步不前或是向左走向右走,都会掉队,只有不畏困难向前走,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勇气冲破艰难险阻,才能看到新的希望。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会在那里找到王一梅。

虽然我们现在还在等待,但是我相信大梅一定会下定决心选择直面困难勇敢往前走,选择一条进取的路,毕竟她一路走来,已经吃了很多苦,她一定舍不得就这样放弃,而且她也一定会知道所有人都在期待她重新出发,并愿陪她一道,去寻找失去的王一梅。(徐利口述 马寅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