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黄庭坚墨迹 下册)B

 鳳舞抚仙 2015-07-08
  

“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黄庭坚墨迹 下册)B   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松风阁诗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笈纸印好了看着也是种享受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前面有兄弟说松风阁容易出彩,此论诚然。以主帖来说,一方面墨色层次多,这是人为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是写在不同底纹的笈纸上,也使着墨变化增加了不可预知性,效果极为丰富。

但松风阁这样的名作竟然从未出过完整原大的原色印本,你说稀奇不稀奇?

卷头高使得很多印本由于开本的限制不得不缩小(比如故法),而跋文又总是成为短视利益者的牺牲品(比如学研社的所谓复制品,连跋文都没了,还叫什么复制品?),因此直等到今天,我们才看到了松风阁的首件正规全卷原大原色印本,新编又做好事一件。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称得上顶级的松风阁原色印本也就新编、故法、学研社三件,其他都是翻印或以本就素质平平的电子文件制作的。

学研社的实为委托便利堂所制,而便利堂的套色珂罗版技术本身弊病较多,色版有限(这种套色不同于胶印的分色再复合,每块都是纯单色版),在分色时必须对很多混色边际做人为特殊区别处理,使得出品色彩还原失真,过渡性其实还不如单色珂罗。而这卷松风阁又是其中问题最多的,主帖纸色过暗、墨色却发灰,摄影也不爽利,完全体现不了原作神韵。

故法此卷纯以摄影来说没得挑剔了,但比例缩剩70%多,大字最忌缩,大家都清楚写不同尺寸的字用笔用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尺寸一变,真相就走味儿了。更何况二玄加了后期的调色,漂亮是够漂亮了,独缺古朴之气。

新编黄下册不管前面尺牍犯了多少错误,我都可以视作不见,因为这卷松风阁对得起期待。色彩最近原作,尺寸还原也相当精准,锐度、层次、稳定性兼具,摄影实不输二玄。

再多说一句,有朋友问起黑白珂罗,之前较佳的有延光室版与老版故宫法书,但与新编和故法的新科技摄影比还是逊了两筹,其他印本更不待言。

多来看几个单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交笔很清楚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瓜叶纹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这应该叫“纸的创作”,是纸改变了笔墨

 

此卷跋文是首次原大原色面世,选拍几张与君共享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这位李长史的字猛一眼看去真有几分似伯机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最后一幅是帖后的放大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二辑(宋 <wbr>黄庭坚墨迹 <wbr>下册)B

松风阁为黄山谷博得了第二个95分。

通观上下两册,比较适合专攻大卷行楷的爱书人,尺牍效果较尴尬,算是个偏科优秀学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