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灵崇拜

 广东黄汉光 2015-07-09

崇拜

2013-10-07 来源:《潮汕民俗》 作者: 

祖灵崇拜,包括有后代奉祀和无后代奉祀两类。依所谓轮回报应之说,有后代奉祀的祖先是得善报,死后成为善鬼,没有人奉祀的是恶报,其中有厉鬼即恶鬼,也还有冤鬼等鬼类,因没人奉祀,统称孤鬼。
    世俗说“人死后成鬼”,但世人对自己的祖先或亲人死后不称鬼而称灵,称祖先为祖灵,抱着十分崇敬的感情“慎终追远”。其后代子孙人越多、越富、越贵,人们就觉得越风光,是祖灵的庇佑福荫,颂其“祖德流芳”、“光前裕后”,竭力为祖先建祠堂公厅、立神脾,生辰死忌,祭拜不遗余力,旧文献有许多记载。旧府志说:“营官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崇祀食,重祀田。”清嘉庆《澄海县志》说:“望族喜营屋宇,雕粱画栋……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1936年中山大学曾组织师生到澄海县著名侨乡樟林作社会调查,其中有对祠堂的调查。该乡有陈、林、郑、黄、蓝五主姓,15254人,祠堂34间(不包括四点金一类公厅),平均478人共有一间祠堂。该县斗门村则平均185人有一间。(参见陈礼颂《1949年前潮州宗族社区的研究》)农村如是,旧城也类似。  近20年,城乡经济复苏之后,一些地方纷纷修复或再建祖祠,就是祖灵崇拜观念的延续。
    丧葬祭祀是祖灵崇拜经常性的重要内容。清乾隆《潮州府志》载:“民间丧葬,附身附椁之具皆知慎重。有吊唁者必盛筵款饮,谓之食炊饭。送葬辄至数百人,澄海尤甚。葬所鼓乐优觞,通宵聚乐,谓之闹夜。达旦复设酒肴,丧家力不给,则亲朋代设。凡遇父母丧,无不罄囊鬻产,仿效成风。惟田野之民,犹从简陋。有一日殓者,亦有三日始殓者,有七日成服者,亦有十四日成服者,各邑微有不同,无不用僧尼鼓乐,彻户声喧。且多惑于堪舆,择地寻龙,有停棺数十年未就窆者。……葬后十年或十余年,则易其棺而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瘗原穴,骨黑者,另觅佳城。若夫假窨占山、冒坟盗葬,每至涉讼。”清代乾隆朝的这些丧葬礼仪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也没有多大变化。上引《樟林社会概况调查》中“丧礼”的具体记述证实这一点。该记述说“樟林的丧事习俗,非常繁琐。”“居民十分迷信风水,多注重丧礼,虽贫穷人家,亦罄囊鬻产,以厚葬礼。……有惑于风水之说,探地寻龙,停棺十年,还没有下窆的事情。在樟林的官路一带,就有很多停柩的房屋。听说因为去年“93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