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者四行则

 huangailan 2015-07-09

 

 

称为禅者,至少应有以下四种行持;或者说,至少拥有以下四种行持者,才乃称为禅者。所谓:一、持心不持事,二、观体不观相,三、说义不说文,四、重行不重法。

 

一、持心不持事。既为禅者,则应知道,一切万法,唯心所生。事相是心,物相是心,一切法相是心,因此诸禅者,凡事持心,不逐事相,守一根本,洞察万种。心是万法根本,凡持心者,得大总持;凡持心者,最为省要。能持一心,不被物转;能持一心,即同如来。所以,持心不持事,是十方禅者第一根本,第一行持,第一修行。

 

二、 观体不观相。诸禅者观看事物,直视本体,不被现象所迷。当我们能直视事物的本体时,自然见现象如幻,自然知现象如空中花,那现象自然而然地失去力量,你自然而然的知道法相唯识。例如看一幅画,普通人看到,或远山,或白云,或翠竹,或黄花,或娇艳欲滴、缭人春心的古代美人,或泼辣开放、动人情欲的现代美女,凡此等等形象逼真,让人心跌入画境中而忘了那只是一张纸和一些颜色而已;禅者看画时,则不如此看如此见,他直接去看那画的本体——他直接看到一张纸、一些颜料、光线、他的意识,以及和合而现的假象——画相,他看到了产生或支持一幅画存在的所有元素。他从一幅画里看见诸法相,看见自己的心。同样地,他看一块黄金、一座雕像、一张人民币、一条狗、一只猫,乃至一个人等,皆是如此。


    当你观一幅画,直接看它的本体时,看到纸张、油墨、颜料、光线等组成这幅画的实际事物,并未看到画相,那么,画相在哪里?画相从哪里来?很显然,画相从心里来,画相在心里。当我们明白画相从心里来,是心所生,而心又是虚妄的时,很显然,我们认为的坚实、真实存在的画相还回虚妄,那所谓的画相自然失去诱骗和左右我们的力量,那画相的生命力自然"凋亡"了。因而,看到这些的禅者自然知道法相唯心,且不再受它打扰了,不再执着妄想了,自然落入清净、明白、安详之中。同样的,与观察一幅画相同,禅者观察一切事物皆是如此,皆得到清净心、智慧心。


因此,观体不观相,自然得解脱;观体不观相,是禅者的重要观察;观体不观相,是禅者观看事物的方式之一。这样观看事物,种种诸佛法理你自然知道了;这样观察事物,你展现了诸佛日常的行为和生活。当有人这样观察事物时,他就不会被外境所迷;当有人这样观察事物时,他就能够了解诸佛法理;当有人这样观察事物时,他就像诸佛一样行为用心。因此,观体不观相,是禅者重要的行持之一。

 

三、 说义不说文。禅者说法,或用文字,或用声音,或用形体,不一而论。他教人的重点在于,由文字导向义理,由义理导向实际。也就是,对于一个禅者而言,文字是最末节的事,诸佛法理是次之的,最重的是实际存在。文字好比一根手指,义理好比手指所指向的方向,而他让你看,让你的心落脚的地方是月亮。文字是铺路的沙土、石子,义理是用沙土、石子所铺成的路,而他教导的重点是,让你踩着这条路走过去,回到天堂,回到家,回到当下,回到丰盛、卓越、圆满、如实的现实世界。这才是禅者的目的,禅师的教育。我这里“义”是指的第一义,即月亮、家、天堂、事物的实际,而不是佛法道理;而普通人所说的文字,及文字所传达的含义、意义、意思、义理等——即一般人所理解的“义”,这里都归“文”所摄。


诸禅者,或教人,或自见,皆直接直视和导向第一义,不在中途文字及其义理上纠缠、停留、逗留等,这即是禅者行持,也是禅者的风格。是禅者,则这样见,这样向导。

 

四、 重行不重法。禅者认识到自己就是一法,因此,他展现法的品质,展现法的存在。法是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他没有一点自己多余的、额外的、虚妄的想法;法是如何,他就是如何,他没有一点自己的、多余的、非分的想象。他重视活出法,展现法。禅者皆重视法行,皆随法行,这是他们的日常修持和存在方式。所谓“如法”,所谓“法随法行”,所谓“乘(称)法行”等,皆是指这个,皆是禅者的日常存在目标和模式。是禅者,且如法,且法随法行,且乘法行,这是修行的终极,是存在的最初,是回到和作为你本来的样子。回到本来,了无他事;本分自在,清净如佛。重视如法行,契入诸佛宗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