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肠镜下结直肠的正常形态

 毛9099 2015-07-09

  正常直肠:直肠全长12-15cm,无半月皱襞,有三个亨图瓣。

  正常乙状结肠:15-30cm常成新月形或椭圆形,粘膜面稍微有粗糙感,皱襞呈类圆形,低矮而密集,肠腔迂曲多变。

  

  降结肠:30-40cm。肠腔呈圆筒状或直立等边三角形,很少弯曲,视野较深广,可谓是一马平川。半月形皱襞清晰可见,而且分部均匀。

  

  正常脾曲:40-45cm。向左走行的急弯,左侧见隆起较高的半月襞,右侧见深凹的结肠袋。粘膜平滑有光泽,血管纹理清晰,约半数病人脾曲可见一圆形淡蓝色的脾脏压迹,脾脏肿大者尤为明显,其余粘膜呈淡桔红色。

  

  正常横结肠:40-60cm。充气后可见宽大的粘膜皱襞环绕肠腔,构成完整的倒三角形,均匀分部的三角形。

  

  正常肝曲:55-60cm。肝曲与横结肠连接处常可见一弧形皱襞,凹面向患者背侧;肝曲亦呈盲袋状,多数紧贴肝脏,相应的肠腔内可见肝脏的压迹呈淡蓝色、边缘锐利的投影。

  

  正常升结肠:60-80cm。升结肠肠腔也呈三角形,但与横结肠相反,为正三角形;粘膜呈淡桔红色,粘膜下血管纹理不如降结肠清晰。半月襞最显著,结肠袋最深。

  

  正常回盲部:70-90cm。回盲部包括盲肠和回盲瓣,是回盲瓣及其两侧延伸出的半月状皱襞以下的部分,呈盲囊状,其前壁可见一条不完全的纵形皱襞;盲肠中间可见阑尾开口,似憩室或半月样,回盲瓣位于升结肠、盲肠移行部的内侧缘,呈口唇样,也有呈乳头状或肿块状突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