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

 bdpqlxz 2015-07-09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孩子到底应该怎么教?

谈中国教育 2015-07-08 14:49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孩子到底应该怎么教?

常言道: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家的乖。所以许多家长提起自己的孩子往往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然而,这就是家教的误区!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当然不是!

先讲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

有猎户甲、乙一同狩猎归来。猎户甲妻见丈夫提着一只野兔,便迎上去:“当家的,你真厉害,这么狡猾的家伙也被你逮住了!”

甲微笑答道:“这算什么,明天我会逮更多!”第二天果真抓了三只。

乙猎人抓了三只野兔,回到家,满以为妻会高兴。但一进屋,老婆便开始唠叨:“真没用,出门一天就抓了三只兔,填牙缝呢,哼!”

乙申辩:“你以为抓兔子那么容易?”第二天,为了证明“抓野兔不易”干脆一只也没拿回家。

故事说明,恰到好处的鼓励有奇效。

对于孩子的优点、进步当然要及时给予鼓励、褒扬,但必须贴切、巧妙,绝非一味盲目夸赞。更忌物质刺激,红包奖励。过分、不实的虚夸、赞扬只会使孩子迷失,分不清良莠、是非。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惰性,依赖赞扬,抗压力减弱,不求上进。

所以,为人父母,当如何拿捏褒贬分寸,掌握家教尺度确值得商榷、探讨。如何教育孩子,本人略抒己见,仅供参考。

一、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家长亦然如此。为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自律、自教、不断自我完善。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的天然偶像。其言行会通过言传声教、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行为准则、品格取向等。家长是复印的原版本,孩子是复印件。父母品质的点滴会无遗显露于孩子的行为,并影响终生。因此,父母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尤为重要。

首先,要教育好孩子,自己就得力求做个好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英雄”完美形象;严格要求自己,注意个人修为,努力克服吸烟,酗酒、赌博等恶习,做个阳光积极、正直善良、勤劳睿智的合格家长。

其次是,除了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生活工作技能外,还要努力学习、潜心研究教育心理,掌握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以便家教有针对、有策略,能更好辅助学校教育。尤其要懂得孩子青春叛离期的孩子成长的烦恼,力求做孩子的知音、良师和“偶像”;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隐私并给予足够空间。

二、为孩子努力营造、优化成长环境:

孩子健康成长,良好环境是前提。

“昔孟母,择邻处”,说的是伟大教育家孟子的母亲十分重视孩子成长环境的故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人告诫我们,环境关乎人一生的成长、成就的差异。诚然,就一般家庭而言,要“择邻处”谈何易,大多数办不到。这里只是假以说明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教氛围,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为人父母的的天然职责。营造和优化孩子成长环境,指的是父母的精神状貌、人生观、价值观、信仰、追求等家庭意识氛围。只有肥沃滋润的土壤才会生长出健壮的幼芽,只有茁壮的禾苗才能结出丰硕果实;同样,只有正确、健康的家庭氛围才能育出优秀的孩子。所以,每一个家庭都必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以时俱进适时优化。

三、悉心关爱,耐心陪伴:

光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关爱、陪伴才是家教不可少的良药。尤其是青春期孩子,悉心关爱、耐心陪伴是必不可少的。

家庭教育的高危时段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所谓叛逆心理是指青少年为了维护自尊,表达自主意识,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或言行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六大特征:

1.自我独立意识增强,对他人意见置若罔闻;

2.对父母、师长要求不加思索下意识抵抗;

3.认为绝大多数现象不合理,应废除;

4.讨厌絮叨,反复叮嘱会使其反感,甚至过激;

5.对别人认同、赞赏的人和事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嘲笑讥讽;

6.偏激、固执,一旦决定的事,便不会轻易放弃。哪怕老师或家长阻拦,也会对着干。

居于上述心理特征,家长在孩子青春期应多注意对孩子细心观察、体贴入微,要忌家长专制、过多干预。

对于多数都市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就会产生诸多成长的烦恼。放学离开集体回到家庭,虽然有电视、电脑、手机等作伴,但离开校园环境,就像落单的孤雁,孩子的内心实际是孤独的。所以,往往将自身至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追求朦胧不实、荒诞穿越甚至暴力刺激带来的快感。这是极危险的信兆,也是家长担忧的情形。家长要在督促孩子搞好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培养他们多种健康的兴趣爱好和各种生活技能,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吸取丰益的精神食粮,树立信仰。要悉心关爱,洞察秋毫,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长,做好他们的引路人。

四、适时调整期望,正视孩子错误行为:

每一位家长都会对孩子寄以期望,当孩子的行为指向偏离了家长理想的期望时,许多家长会表现出失望和不满。喋喋不休、横加斥责,往往是造成孩子逆反的原动力。其实,孩子的理想抱负是个变态函数,是随成长的过程应时、应景变化发展的。所以,父母也要懂得适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脱离实际过高要求,要为孩子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奋斗目标,这样,孩子才会树立起奋斗的信心,增强自信。

鼓励教育是孩子成长进步不可缺少的良药。但不是所有补药都可无限量服用。所以“鼓励”不可滥施,尤其是对青春期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辨别能力,对事物有自己较为固定的观点。他们会对过分不实的夸赞反感,甚至会有过激之举,反其道而行之,跟你“对着干”。对待孩子进步要用旁观者眼光,站在他人角度,真心欣赏,加以赞扬。鼓励得当事半功倍,不实浮夸会适得其反。

要善于鼓励进步,也要学会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鼓励是一种关爱,同样对待孩子出现的缺点、错误更要给予关爱。孩子成长过程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早恋、吸烟、饮酒、泡吧等。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不要回避,要勇于正视;不要过于敏感或惊慌,要释然处之,对症下药。

五、读懂孩子,信任和尊重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产品,但父母未必读懂了它的“说明书”。所以读懂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程。

家教有四大禁忌:1.挖苦、体罚;2.伤害自尊;3.过多干预;4.强制、胁迫。

面对孩子各种错误行为,不少粗心的父母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方式。惩罚虽能制止孩子的错误,但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得不偿失。孩子虽因害怕受罚表现的顺从。其实,在孩子心灵深处已形成暴力阴影,同时会误导孩子以暴制暴力解决问题的趋向。所以一切体罚教育都是必须杜绝的。

对待孩子的错误积极有效的方式是信任和尊重,并施以关爱和正确引导。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以理解、信任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多听孩子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语,不要随意嘲笑、讥讽、挖苦、指责孩子,要认真听取他(她)们的申辩;要及时了解孩子错误行为出现的原因、情景,评估心理表现水平。不要强求和期望孩子表现出超过其心理发展水平的能力。

2.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父母面对孩子错误行为的首要原则。让孩子蒙羞,会使孩子长时间产生消极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终生难以摆脱的魔咒。因此,不让孩子当众出丑是必须的前提,但这绝不意味着对孩子错误行为的姑息和迁就。要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最好的方式是关爱与沟通,通过沟通、交流进行教育和引导。要让孩子真正明白自己错误所在和改正的做法。培养孩子敢于担当的勇气和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意识。

3.不要过于介入孩子纠纷,要善于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空间,逐步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评价和社交能力。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让孩子知道再遇到同样问题应如何正确对待。父母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能理解和便于实现的行为要求,然后正面强化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使用强制、威胁的手段强迫孩子就范,按大人的意愿去做。

总而言之,教育孩子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一个长期、艰巨任务。也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实践,才能更好育人;只有读懂孩子、精心雕琢,才能培育优秀人才;只有辛勤耕耘、汗水浇灌,方可获取不菲收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