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元禅意

 广东黄汉光 2015-07-09
 侯龙柱
  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寺极古老,九兴九衰,有时孤灯荒草,有时金瓦朱墙,然风风雨雨,香火未曾断过。殿内的木鱼笃笃,窗外的钟声悠悠,千古不灭的是人对自然的最真挚最贴近的呢喃。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该寺现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每天,前来参观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秋天的天黑得早,只消一会的功夫,树梢上晶亮的太阳就换成了圆圆的月。
  晚风接着就来了,阴凉阴凉的,衣角随着飘动几下,一天的暑热霎时就无影无踪了。当风不再吹的时候,林木古刹就静静地隐在那奶白色的月光中了。
  竹影婆娑,月夜便全笼罩在一片黑魃之中,浑然不可分了。暮色压过来,朱红色的寺墙却顽强地推拒着,于是墙内的世界便多了几分坦然,古寺的月夜也多了几分寂寞。
  静是相对的,松有松声,竹有竹韵。归鸦叫,小虫子鸣,构成了古寺夜的喧闹。喧闹置于自然的舞台上,自有它独特的旋律,来得更纯粹、更清亮、更透彻,净水似地沁入你的脾肺中,“此间寂众听,万壑自成声”。我猜这是天籁。
  万籁有声是人的境界,万籁无声是禅的境界。
  月光是无可比拟的,月华如水、如雾、如脂,缓缓地下注着,空气中流动着超逸的凝静。丝丝缕缕的月光,从枝隙间筛落而下,空间便被穿插成迷离的斑驳,骤然间掠过的几丝晚风,使得树梢一阵阵颤动,摇落的月光,竟似片片雪花,待定神看时,杳无踪迹,树影又给凝住了。它们在继续地欢叫着生命的夏日,星星在继续眨着它们神秘的眼睛,花香幽幽而来,寺院悄然错落。这时候一切的思想都是多余的,白天的事拿到这时来想已是荒唐,此刻,做举杯邀月状也未免矫情,发“江河何年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之慨,怕也会缭乱古寺月夜的梦,万物各有其序,空寂的月光下却没有留下人的位置,寂寞于这有机的世界中,却体验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而这时的超然又是多么尴尬的不知所措啊!这是什么样的难堪呢?迎清风,听天籁,与明月交流,与自己对坐,于人来说,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曾像银杏树树上的纹路一样天理其然么?何至于此呢?
  月光一往情深倾注着,在缄默的氛围中人应做的,只宜于屏心静气,尽量地把自己的脚步溶入那天籁的韵律中去。
  白天熠熠生辉的鎏金宝顶在月夜下泛着幽幽的蓝光,暗紫的天幕下,飞翘的屋檐透出历史般的庄重与安详。
    寺极古老,九兴九衰,有时孤灯荒草,有时金瓦朱墙,然风风雨雨,香火未曾断过。殿内的木鱼笃笃,窗外的钟声悠悠,千古不灭的是人对自然的最真挚最贴近的呢喃。寺门一开,来的人可就多了,不管嘴上怎么说,心思最明了,图个清静罢了。而今夜,我也来了,心中却茫然,逝者如斯夫,今人古人,今月古月,差异在哪儿?失落的又是什么呢?
  迎面那两棵稀奇的银杏树,树叶绿得发光,春意盎然。此公白日里清高潇洒得可以。“世态炎凉浑不管,逍遥自在乐天涯”。不知为什么在月夜里反倒羞赧起来,伸出的枝蔓宛如少女捂住自己脸的纤手,又似有所诉说和祈盼。银杏树啊银杏树,你白日里为何要装出无畏相呢?最幽默的还要算大雄宝殿门口的大香炉,白天里,游客多,趣味也杂,敬香的人多,闲逛的人多,他只能规规矩矩、沉默肃立,张开嘴巴,笑纳烟火纸钱。而在这朦胧的月色下,平时虎着脸的将军,竟给了扒着门缝偷瞧的我一个宽厚的笑脸。
  寺门是虚掩着的,推开,眼前竟是一片豁然。城市,已是万家灯火。依稀可辨的霓虹灯,像人们的醉眼。回首身后,庙宇、院墙、石阶、绿树,纤尘不染,全浸润在脉脉的月色里,寺内寺外竟是两个世界。我默默地朗诵起佛经的经典:“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此刻该重复那首古老的歌了,你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