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国家形成的时间问题

 文化龙乡 2015-07-09
(二)德治九州
 
1、国家形成的时间问题
 
《史记》载:“舜年二十而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那么,舜在三十岁被尧举用后至五十岁摄行天子事这二十年中干了些什么?
要了解舜的这段历史,我们十分必要先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关于国家;二是关于官的称谓。
国家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以前说是夏代。可是,2000年6月公布的山西省襄汾县境内发现了尧舜古城遗址,专家们认为,中国国家的起源应该比人们原来认可的夏代早上一千多年,即是五帝时期已经有了国家。
据《史记》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实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在轩辕时代,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败,诸侯混战,残害百姓,神农氏没有力气征讨。于是轩辕氏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朝贡的诸侯。各诸侯才归顺。后来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土地,训练以猛兽为图腾的氏族军队,与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蚩尤不听命令,发动叛乱,轩辕调集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擒获并杀死了蚩尤。这样,诸侯就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此后,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以后就离去,一路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里安宁地居住过。
由此可见,黄帝时期已有了军队。而到了帝尧时期,有了管理各方事务的官吏,比如四岳、天官、共工等。现今考古又发现了尧舜古城。所谓国家者,古代诸侯称国,大夫称家。《孟子·离娄上》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歧注:“国为诸侯之国,家为卿大夫之家。”后用“国家”为国的通称。由此可知,尧舜时代国家已经形成。
对官的称谓,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尧舜时期的“四岳”,史学家历来认为是管理四方诸侯的官,就职权和责任论,相当于夏、商的“巫史”,西周、春秋的“公卿”,战国后期的“宰相”,秦时的“丞相”。尧舜时期的“天官”是主管四方地理和气候、天象的。用《尚书·现代版》的作者王宝琳先生的话说,大致相当于现代的科学院院长。而“共工”则是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水官。
既然尧舜时代国家已经形成,舜就应该是“天子”而不是部落首领。以前我们把尧舜说成是部落首领,主要是对断代史研究不够造成。事实上,从黄帝开始至舜帝的五帝时代的君主就称帝,夏、商、周的君主称后、王,以后称皇帝。怎么称呼都行,反正都是一国之君。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说到舜在践帝位之前做过司徒、司空、司马、太尉的时候,就不至于质疑尧舜时代是否有此称谓了。我们说“司徒”在周时是主管教化的官,为六卿之一,相当于后世的礼部尚书,舜在尧时同样主管过教化,我们就说舜做过司徒;“司空”在周时是主管水土及营建工程的官,同样是六卿之一,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舜在尧时曾负责管理政务和考察所有政府官员的人品和业绩,这就兼有了工、吏两部的职能,我们权且就说舜做过司空;“司马”在周时掌管军政和军赋,相当于后世的兵部尚书,舜在尧时曾总领百官,我们就说舜做过司马。
子张曾问孔夫子:“十代以后的事情你能知道吗?”孔子回答说:“殷代的人文制度是从夏代来的,周代是从殷代来的。这些制度虽然有的地方减少了,有的地方增加了,却不是不可以知道的。三代变迁既已了然,那么,即使是百代以后的事情,又有什么难以想见的呢?”我们不妨将孔子的话反过来思考:既然殷代、夏代的人文制度都知道了,尧舜时代的人文制度也就不难知道了。
综上所述归纳,舜在被尧举用至摄行天子事的二十年中,做过司徒、司空、司马,经受过各个方面的锻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