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融泄洪进行时 强制平仓风险详解

 小天使_ag 2015-07-10
2015年07月09日 21:34来源: 编辑:东方财富网
自6月19日以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连续下降,步入7月以来,这种融资偿还的态势并未出现改观,反而逐级增加。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跌破1.5万亿,连续13个交易日下降。

  点击查看>>>融资融券数据

  在反弹行情前夜,部分小散死于高杠杆;盛宴,已与他们无关。

  两融持续下跌

  自6月19日以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连续下降,步入7月以来,这种融资偿还的态势并未出现改观,反而逐级增加。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跌破1.5万亿,连续13个交易日下降,上交所融资余额更是自今年4月以来,首次跌破一万亿元,而两市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比例额也降至10%以下。

融资余额
融资增速
融资买入占A股比例

  系统性风险被夸大

  毫无疑问,股市中的融资盘(也就是杠杆资金)是此次股市动荡的核心风险因素。在股市中,提供融资的主力是券商和银行。当市场下跌到让券商和银行都开始损失的时候,这就不仅仅是股票市场的问题,而变成有可能威胁金融体系整体稳定的大麻烦。

  要判断金融风险有多大,需要估算融资盘可能给券商和银行带来的损失。据光大证券估计,在今年6月中旬(大跌之前),市场中的融资盘总量在4.5万亿元。其中2.5万亿是场内融资,2万亿是场外融资。而银行入市资金规模大致在2.5万亿。

  根据估算,当上证综指跌到2000点的时候,银行的亏损也就2千亿。就算估计有较大误差,银行入市资金的损失也应该不到4千亿。券商的损失大概为3千亿元。

  2014年全年,券商总利润才1289亿,亏损3千亿,虽不致命,但已伤筋动骨。而银行亏4千亿,九牛一毛。2014年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131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1万亿,贷款损失准备金2万亿,因此,银行的稳定性不会受到股市动荡的影响。

  至于其他如P2P、信托等参与了场内外配资的金融机构,要么不具有系统重要性,要么可能的亏损额不大,因而不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融资盘平仓压力有多大

  融资盘平仓压力和股指下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融资盘压力有多大将是A股最敏感的问题。

  光大证券利用过去一年多来股市融资的建仓数据,估算出已跌回其建仓成本价的融资盘规模。这些融资盘的浮盈已全部消失,本金已开始亏损,因而主动或被动撤出市场的可能较大。

  正如下图所示,触及成本线的融资盘规模在过去两周增长很快。在上证综指大跌7.4%的6月26日,它们一天就增加了2600亿元。从图中还能看到,触及成本线的融资盘的增量和市场中融资余额的减少十分同步。这说明融资盘所受平仓压力越大,其撤出股市的步伐就越快。很明显,过去两周跌回成本线的融资盘规模明显放大,因而导致了融资盘从市场中的快速撤出,给股指带来了很大下行压力。光大证券认为,就算整个A股市场在未来仍然保持这样的跌幅(这是一个非常悲观的假设),跌回成本线的融资盘增长仍然会明显放缓。相应的,融资盘受到的平仓压力会显著下降,它们带给市场的下跌压力也会走低。

2

  做空压力出现缓解

  随着“维稳”行动的进一步升级,股民信心逐渐恢复,A股9日出现明显反弹迹象,分析人士指出,若行情回暖,承接盘的力量增强将释放融资平仓压力,被迫平仓、“多杀多”惨烈局面将逐渐减小。

  实际上,考虑到融资成本问题,近期市场连续大幅下挫,对于融资资金的杀伤力较大,融资出现明显退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政策对于两融市场的支撑较强,风险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另一方面,融券余额同样大幅下降,做空压力出现缓解。预计杠杆压力逐步释放,有助于市场震荡企稳。

  7月份正在征求意见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提前落地,自当天即生效。新《管理办法》中强制平仓线不再强制规定为130%,改由券商自主决定;同时不再设6个月的强制还款,不动产也可作为补充担保物,政策对于两融市场的支撑凸显,杠杆风险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在悲观情绪集中释放,融资杠杆风险释放后,融资余额停止下降料将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为恢复市场正常交易,证金公司表示,将在继续维护蓝筹股稳定的同时,加大对中小市值股票的购买力度,且证金公司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五家基金公司申购了2000亿元主动型基金份额,每家获得4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旨在缓解中小盘股票的流动性紧张问题,释放基金赎回压力,有望恢复市场人气,做空压力进一步缓解。

  “去杠杆”下的投资策略

  六月中旬以来的市场暴跌,已经“杀”掉了一些高杠杆融资盘,现在还有一些配资资金濒临爆仓,这是加速市场下跌的重要原因。现在场内融资余额也在下降,去杠杆还在进行中。

  市场人士认为,大盘止跌企稳将有利于信心的重塑,但市场前期重挫的连锁反应仍需要一段时间的自我消化与调整。短期即便出现超跌反弹,也不建议此时大幅“抄底”,短期调整的压力仍然存在。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应对调整压力的直接方式,就是继续减仓,尤其是降低杠杆比例,在股市中,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坚持右侧交易原则,即在见底回升后进场,是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当前仍需防御为主,精选近期遭遇错杀、安全边际较大的优质标的,低位轻仓介入。待市场出现明显回暖迹象时才逐渐加大投资比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