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冬青攻效[一]

 病方录 2015-07-10
毛冬青的功效和作用 
 
毛冬青别名:乌尾丁、痈树、六月霜、细叶冬青、细叶青、苦田螺、老鼠啃、山冬青、毛披树、茶叶冬青、水火药、喉毒药、米碎丹、高山冬青、猫秋子草、毛雌子、美仔蕉、毛莱、六青、矮梯、耐糊梯、火烙木、山熊胆、毒药、酸味木。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根。夏、秋采,切片晒干。生于山野坡地、丘陵的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地。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咽痛;乳蛾;牙龈肿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烧烫伤;痈疽;中心性视网膜炎。 
1、基本资料出处:《广西中草药》拼音名:MáoDōnɡQīn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pubescensHook.etArn.[I.tricheclataHayata]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成份:根含有效成分为黄酮甙。还含酚类、甾醇、鞣质、三萜、氨基酸、糖类等。 
  性状:根呈圆柱形,稍弯曲,直径1~4cm。表面灰竭色或棕褐色。商品为块片状,大小不等,外皮稍粗糙。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菲薄,木部发达,黄白色,年轮、射线较明显。气微,味苦、涩而后甘。[1] 
  备注:变种植物秃毛冬青功用相同。 
 2、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小枝纤细,近四棱形,灰褐色,密被长硬毛,具纵棱脊,无皮孔,具稍隆起、近新月形叶痕;顶芽通常发育不良或缺。叶生于1-2年生枝上,叶片纸质或膜质,椭圆形或长卵形,长2-6厘米,宽1-2.5(-3)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边缘具疏而尖的细锯齿或近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干时橄榄绿色或深橄榄色,两面被长硬毛,无光泽,背面沿主脉更密,主脉在叶面平坦或稍凹陷,背面隆起,侧脉4-5对,在叶面不明显,背面明显,在近叶缘附近网结,网状脉两面不明显;叶柄长2.5-5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