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精选(远志)

 dlhz49 2015-07-10

 22.远志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名医别录》:毒。主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好颜色。

《本草纲目》: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忘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灵枢》云:肾藏精,精合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又云:人之善忘者,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陈言《三因方》远志酒,治痈疽,云有奇功,盖亦补肾之力余。

治一切痈疽。

《本草经疏》:远志感天之阳气,得地之芳烈而生,故无毒,亦阳草也。其菖蒲之流乎。其味苦温,兼微辛,为手少阴经君药,兼入足太阴经。苦能泄热,温能壮气,辛能散郁,故主咳逆伤中,补不足。养性全神明,故除邪气。阳主发散,故利九窍,心气开通则智慧自益。经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天君既定,五官自明,故耳目聪明,不忘强志。阳气盛则力增长,男子属阳,故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者,心脏得补而实,故心气定而惊悸止也。心火不妄动则阳不妄举,精不摇矣,故益精,心下膈气是心气郁而不舒也,皮肤中热而目黄者,湿热在上部也,苦以泄之,温以畅之,辛以散之,则二证自去矣。久服轻身不老,好颜色,延年者,心主血,心气足则血色华于面,君主强明则十一官皆得职,故延年不老,阳气日积故身轻也。人之心肾,昼夜必交,心家气血旺盛,则肾亦因之而实,肾藏精与志,肾实故志强也。

简误:心经有实火为心家实热,应用黄连、生地黄者,禁与参、术等补阳气药同用。

《本草备要》:补心肾。

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郁。主手少阴。心。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补精壮阳,聪耳明目,利九窍,长肌肉,助筋骨,治迷惑善忘,惊悸梦泄,能交心肾。

《本经疏证》:远志者从上下下,最为有力,犹不能及泉从下上上,终不能及其根之分寸,故仅能使由上病而伤中者复,此咳逆伤中补不足之说也。三项之中,最精微者置之极后,极笼统者反著最前,何也?是盖顺病之高下以为言,且以明远志之用虽广,而其实在由阳病以累及阴,其于由阴病而累及阳者,犹隔膜也,至若别录所著,皆本经注脚,曰去心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即所谓咳逆伤中补不足也,曰定心气,止惊悸,即所谓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也。

古今注本草家,类以远志本经有不忘强志之文,别录有益精之文,遂互相牵合,谓惟能益精,故有不忘强志之效,不知味苦气温性燥之物,岂是益精之品。必也精本不亏,而运精之神有翳累,故拨去其翳累而神自清,神清而精自融,液谓为益精可也。本神篇曰肾藏精,精舍志,又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明明因暴怒引火上浮,致神离于精耳,精亦可从骤亏?惟引其火使归于精,精与神相合而自复,又何必益精。千金杂补门治阴痿,精薄而冷,方后注欲多房室倍蛇,欲坚倍远志,欲大倍鹿茸,欲多精倍钟乳,亦可见用远志者为坚志意,非益其精之谓也。远志何以能坚其志?盖房室之事,源发于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其志不回,则其火不散,而阴不泄,此即与不忘强志倍力之经文一贯矣,于此见善忘即志不坚,志之不坚,即神之注于精不纯一,其取义仍在远志之苗短根长,自上下下,苦温以醒发其火耳,益精云乎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